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跟着课本去旅游——游山玩水赏风月
【学习内容】
内容组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文主题为“山水之美”,选编四篇课文、五首唐诗,《三峡》《与朱元思书》是单篇成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是多篇成课,体裁上分属于文言文的日记、书信、散文。五首唐诗均属于近体诗中的律诗。
统领要素:通过单元的整体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不同体裁文言自然之美,学生能学以致用,写出自己游历山水的经验,传达抒发自己独特的审美与情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朗读文章,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大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1.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文言文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1.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2、在理解把握单元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能精读赏析文言的写作方法。
2.1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2.2从修辞、视角、感官、形态、骈散结合、对偶韵语等方面赏析《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的精彩词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2.3借助资料,从不同的渠道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梳理课文情景关系,
3、学以致用,撰写游记。
3.1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方法技巧,关注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相对完整的结构,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尝试迁移到写作中,描写出景物特点,融情入景,传达自己的情思和审美。
3.2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设计画面板块及色彩搭配,绘制成图画,并能够用比较流畅生动的语言进行解说,加深对自然山水和文人之趣的认知,感受人与自然相融共存的和谐关系,培养可以心灵、陶冶情操的审美趣味。
【重难点】
1、正确流畅朗读文章,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大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在理解把握单元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能精读赏析文言的写作方法。
3、学以致用,撰写游记。
【核心任务】
2024年暑假,老师给准初二学生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跟着课本去旅游——游山玩水赏明月;打卡八上第三单元古诗文中“网红”风景地,打卡活动任务分为五板块:
课前导读:旅行前的准备 (1课时)
攻略一、读诗文,知景点 攻略二、寻山水,标位置
一、游山玩水诵风月,美读美赏美人间(基础过关、精读赏析)(共6课时)
1、白天游山玩水旅游路线图:
→三峡行(镜头一:遇美三峡;镜头二:品美三峡;镜头三:赏美三峡)
→茅山行( 镜头一:初识茅山 镜头二:品读茅山;镜头三:诵读茅山)
→奇山异水富春行(镜头一:走近奇山异水 镜头二:译读奇山异水 镜头三:美读奇山异水)
→承天月夜行(镜头一:初读月夜美景,镜头二:细品月夜美景,镜头三:言美悟“闲人”)
2、晚间活动诵风月:活动一:美景寄情 活动二:知人论世 活动三:朗诵小达人
二、醉美山水皆情语,吟风颂月用真情 (赏析拓展课:人物心境)(3课时)
活动一:谈山川之美 活动二:设网红景点 活动三:演时空穿越
山水风月韵味长,亲近美景情思飘 (比较探讨课:情感主题)(3课时)
活动一:探生命之源 活动二:寄情思之画 任务三:题主旨之字
天下山河谁更美?妙手笔下留“文章”(读写结合课:写作指导)(2课时)
活动一:山水风月变变变 活动二:妙笔生花写校园 活动三:分享交流评佳作
【课时安排】
本单元学习共15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单元导读;第2-7课时完成第一课段;第8-10课时完成第二课段;第11-13课时完成第三课段;第14-15课时完成第四课段。
单元导读:“旅行前”的准备
【内容段落】:
通过阅读单元导读、阅读浏览单元课文、背诵单元目录等方式,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任务等,为学习作好准备。
【侧重目标】:
能够初步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方法,基本熟悉单元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想去长沙武汉,重庆北京玩几天,就算没钱也想浪到洱海边,丽江新疆长江是我的天地……成都火锅走一圈……”看到歌词,祖国大好河山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争相借景抒怀——寄情山水则生绵绵情思,抬头望月则发无限感慨。今天我们将借山水、明月感受古人心灵的律动。
二、活动开展
任务一:读诗文,知景点
1.欣赏范读,跟读课文。
2.自由朗读、熟读单元课文,有能力者可提前背诵。
3.整体感知本单元的课文,体会古诗文韵律之美。
任务二:寻山水,标位置
(定点山水。借助注释,并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四处山水的大致位置。)
例: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侠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答谢中书书》中的风光,在文章中没有明确点出。有人认为陶弘景是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再结合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就认为他笔下的山水是江苏茅山的风光。中国知网资料表明,《答谢中书书》中的山水风光,应在浙江嵊州一带。
承天寺,在现在的湖北黄冈南部。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吴均为友人朱元思描绘的浙江富春江的山水风光。富春江一带昔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三、【评价任务反馈】
课时评价反馈表
评价等级(评价后用红笔涂色)及规则说明:选A得5星,选B得4星,选C得3星,选D得1星或0星
活动 完成情况 评价等级
读诗文,知景点 A.已读熟( )B.大部分读熟( )C.部分读熟( )D.未读熟( )已背 篇(共9篇) ☆☆☆☆☆
寻山水,标位置 A.已完成( )B.大部分完成( )C.部分完成( )D.未完成( ) ☆☆☆☆☆
【本节课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山水风景。核心内容是体会作者如何观察景物以及如何描写景物,品味文言山水散文独特的言语形式以及作者在自然山水中寄寓的情思。所以第一课时,我通过董嘉鸿《放假了》的歌词,设置情境式的旅游方式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渴望能与作者一起去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灵秀之美。要让孩子们明白学习课本知识如同旅游,要深入体验就得旅行前做好攻略(整体感知,读诗文),明白自己要去哪里?知景点。怎么去?寻山水,标位置,能通过对跨学科地理知识的学习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节课的预习导读能够让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作者所写之景,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为后面新课程的开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还有这些疑问:
1、我是不是应该在本节课把每课的生字呈现出来,这样就能为后面的课时节省时间? 2、在没理解诗文意思之前要求背诵会不会难度大,而且对作者寄寓的情感无法真正理解。
五、课后延学
背诵《三峡》、《答谢中书书》。
第二课段 游山玩水诵风月,美读美赏美人间
(基础过关、精读赏析)
第二课时 三峡行
【侧重目标】:
能够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中的景物.
能够初步运用同类信息整合法,积累文言重要字词音义。
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景物特点,培养想象和分析能力。
4、初步认识自然山水之美和文人写景咏物之志。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了更深刻地领悟读书与行路之乐,旅行社大屏上播放着校园电视台的同学们拟以“一眼千年,情系中华”为主题的纪录片,今天我们第一站选择《三峡》为拍摄对象,拍摄出几个典型的镜头来再现千古文章的风韵。
二、活动任务
镜头一:遇美三峡
初读正音,积累字词。
归纳整理两篇课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设计并制作积累知识图表。
拍摄《三峡》秘籍一
1字音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5、一词多义
例 注音、释义
阙 曦 襄 御 溯 湍 属 涧 阙(quē) 曦(xī) 襄(xiāng) 御(yù) 溯(sù) 湍(tuān) 属(zhǔ) 涧(jiàn)
1.略无阙处2.哀转久绝 1.“阙”通“缺”,中断2.“转”通“啭”,婉转发声
1、至于夏水襄陵2、或王命急宣 1.至于(古义:到了;今义:另外)2.或(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
1、虽乘奔御风2、良多趣味3、空谷传响 1、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形容词用作副词,实在,真的)3、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在如果
3、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做到正确、流利。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大意,梳理诗文写景内容,准确概括描写对象及其特征,梳理诗文的主旨。
篇名及作者 所写景物 景物特点 思想感情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运用下面的句式概括每篇诗文的内容主旨,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峡》按照……顺序,主要写了……,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求:1、自学:学生自主完成任务。2、展学:教师组织随机抽取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镜头二:品美三峡
自主学习:
1.借助注释自主疏通文意,读懂诗文大意,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2.你觉得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摘录相关句子,并进行赏析。
合作学习:
完成自学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互学交流,借助小组力量解决个人疑问。
上台展讲:教师组织在全班进行组间展学,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需要时教师可帮助解决。
教师随时点评补充
拍摄美丽的三峡(示例)
摘录 赏析
镜头三:赏美三峡
本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述三峡美景?你读出四季的三峡有哪些不同的美?
知识学习: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描写景物的特征,还可以从多视角、多形态、多感官来描写。细读本文,体会本文景物动态情状,品读赏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的 能力。
朗读技巧
节奏声韵 注意断句、声韵和谐、讲究平仄。要学会把握节奏,注意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节奏变化、读准重音与停连,突出景物状态与人物情感。
语气语调 以《三峡》为例首段: 山的高峻(雄浑有力) 二段: 夏水奔放( )三段: 春冬清幽( ) 四段: 秋峡凄婉( )……
《三峡》以( )字短语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采用的朗读形式是这样的:
四、评价反馈
课段评价反馈表
活动 完成情况 评价等级(评价后用红笔涂色)及规则
遇美三峡 全部完成、概括准确、书写工整、独立完成、主动完成各1星 ☆☆☆☆☆
品美三峡 认真完成、笔记详尽、主动请教、书写工整、整理信息各1星 ☆☆☆☆☆
赏美三峡 积极参与、声音洪亮、读出感情、主动建议、表情动作各1星 ☆☆☆☆☆
五、教学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积累,建构并运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节课我通过一个具体的真实情境构建了拍摄山水镜头,以便更好的把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融入进真实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以这篇文章为示例作引领,让学生自主发现去构建基础性任务群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筛选、归纳与整理的能力,长期训练,有助于积累文言词汇。组织学生来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说发现,过程落实重点词,重点句的理解,起到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自然山水特点,学会赏析景物,体会文章情感。通过评价反馈及时了解学生这一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为下一节课备课调整思路做好准备。
六、课后延学
查阅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设计游客与渔者的对话脚本。
渔者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