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7张)+教学设计+练习(3份)(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17张)+教学设计+练习(3份)(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1-31 16:03:27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识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 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曾经成为自己身体一部分的碳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运行的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关注环保问题,从自我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碳循环的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生学法: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为高三年级的复习课,所以我将内容分为简洁的三个考点,每个考点各个突破,每个都有对位练习,最后又有强化训练。以下为教学案,可以展现教学过程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案
知识要点:
1. 识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 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考点1:识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概念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抓住要点:
这里的“物质”是指 ;
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往返出现;
循环的范围是 ,物质循环具有 特点。因此,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根据“物质循环”的概念可以画出简单图示。
C、H、O、N、P、S等基本元素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全球性
相关练习: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
A. 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D.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2、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 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 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 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考点2: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要点回顾: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碳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形式?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的。
(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到生物群落的途径:① ,② 。
(5)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传递:通过 流动渠道。
(6)碳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 (包括: 和 两种方式)
②分解者的
③化石燃料的 [思考:化石燃料的来源?]
2、根据“碳循环”的要点得到下面简图
[ 作用]
(以 形式) [ 途径] (以 形式)
3、加深理解,构建碳循环的详图。
尝试根据碳循环简图,完善下图,注意要点:
(1)碳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首先是通过哪个“门户”?
(2)碳在生物群落三种成分中的传递过程?
(3)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的方式?除此外,图中还应补充什么途径?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4、分析碳循环图解,总结辨图要点。
* 只有 和 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的传递是单向的。
相关练习:
3、右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4、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考点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观察课本图解:P95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P101碳循环模式图,
并思考:两图解有什么相同的成分和生命活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1)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态系统物质(如碳元素)的来源?
(2)进入生物群落后能量与物质的形式?
(3)在生物群落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有什么不同?
2、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功能进行列表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范围
特点
联系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_____,相互依存;
2、_________________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以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为流动渠道,使生态系统各成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关练习:
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B.消费者分解有机物,能量会以热能形式散失
C.碳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
D.A的大量燃烧,导致温室效应
考点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课本P101“温室效应”内容
相关练习:
6、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什么目的?
①减少白色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减少空气污染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物质循环”强化训练
1、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科考队将DDT 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2、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有机物里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界中的碳
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思考:它们具体参与了碳循环中的什么过程?]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 .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通过(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5、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之途径的是( )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 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 森林起火
6、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7、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只有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能是无限的
B.能量由较高营养级流向较低营养级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的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9、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10、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A 消灭森林病虫害 B 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 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 提高森林的蓄水的能力
参考答案:1-5:BCBCB 6-10:CBDDC

谢谢阅读!真诚欢迎批评指正!
课件17张PPT。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要点:1、识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以碳循环为例,理解物质循环过程;
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考点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抓住要点:1、这里的“物质”指的是 ?
2、这里的“循环”是指在
往返出现?
3、循环的范围是? 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圈全球性思考:这里的生态系统可不可以是森林、草原、池塘等生态系统?根据“物质循环”的概念建构图示: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C、H、O、N、P、S等基本元素反复循环, 全球性以C元素为例(1)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3)碳循环的形式: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5)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途径:
(6)碳返回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①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方式)
②分解作用
③燃烧要点考点2: 碳循环碳循环简图: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CO2 含碳有机物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遗体和排出物食物链、食物网遗体和排出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工厂、汽车等
生物群落
碳的循环过程 碳循环图解的辨析:1.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
A为 ,B为 ,
C为 ,D为 。
2.生物群落中碳以 形式存在,通过 渠道流通。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无机环境含碳有机物食物链食物网CO2辨图要点: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
3、消费者指向分解者(传递)。尝试判断四种成分考点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在生物群落中都以食物链(食物网)为流动渠道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反复循环、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O2含碳有机物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的CO2热能热能有机物形式
化学能热能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
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
分解有机物分解作用
分解有机物思考:
用实线代表物质循环,用虚线代表能量流动,把生态系统各个成分联系起来。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考点4: 温室效应“物质循环”强化训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评测练习:
考点1:识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概念
相关练习: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
A. 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D.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2、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 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 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 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考点2: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相关练习:
3、右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4、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考点3: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相关练习:
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B.消费者分解有机物,能量会以热能形式散失
C.碳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
D.A的大量燃烧,导致温室效应
考点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课本P101“温室效应”内容
相关练习:
6、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什么目的?
①减少白色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减少空气污染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物质循环”强化训练
1、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科考队将DDT 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2、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有机物里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界中的碳
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思考:它们具体参与了碳循环中的什么过程?]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 .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通过(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5、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之途径的是( )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 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 森林起火
6、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7、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只有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能是无限的
B.能量由较高营养级流向较低营养级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的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9、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10、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A 消灭森林病虫害 B 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 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 提高森林的蓄水的能力
参考答案:1-5:BCBCB 6-10:CBD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