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1.2内环境的稳态(共64张PPT1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1.2内环境的稳态(共64张PPT1个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23 15:1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01
02
03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科学探究)
通过对人体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学习,关注人类健康。
(社会责任)
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形成稳态与平衡观和生命的系统关。
(生命观念)
教学
目标
§1.2 内环境的稳态
问题探讨
问题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情况?
血液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因此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P7
问题探讨
问题2: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②说明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P7
问题探讨
问题3: 从化验单中读到哪些信息?图表中的上下箭头什么含义?能说明什么?对机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肝功能
血糖
心肌功能
血脂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略低于正常值,这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检查。若该值偏高,说明肝功能受损。
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含量超标,可能是糖尿病;
甘油三脂超标,可能是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肾功能通常检测肌酐与尿素氮水平
P7
新课导入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为什么会波动呢?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内环境(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
P7
本节聚焦
1
2
3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2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4
本节聚焦
1
2
3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2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4
问题4: 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食物代谢后会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细胞代谢也会产生酸性物质,机体PH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细胞 代谢
酸性物质
(H2CO3)
食物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P7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酸碱体质理论”大骗局
酸碱体质—宣扬酸性体质是身体“万恶之源”,认为需要食物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使身体处于碱性环境,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食物能否改变人体的pH环境?
补充
加入HCI或NaOH后pH 的变化,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2
3
4
1
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方法步骤9中所用到的生物材料与肝匀浆的实验结果类似吗?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P7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原理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三)材料用具
防护手套
护目镜
pH计
pH试纸
50mL量筒
50mL烧杯
P7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三)材料用具
缓冲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自来水、肝匀浆、0.1mol/L HCl、0.1mol/L NaOH
思考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1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
2
该实验设计须遵循哪些原则?
3
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怎样的?
4
P7
自变量:
滴加酸性或碱性溶液及滴加量
因变量:
实验材料pH的变化
空白对照组
已知具有缓冲能力的溶液,阳性对照组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四)实验变量分析
实验处理对象(材料)
蒸馏水、缓冲液、肝匀浆
实验处理方式
实验组
P8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五)实验步骤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或pH试纸测起始的pH,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P8
(2)用pH计或pH试纸测起始的pH,并作记录。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五)实验步骤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3)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用同样的方法把0.1mol/L的NaOH加入自来水中并测定结果。
(5)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6)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7)作图,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P8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六)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
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思考:
如何更直观地体现pH的变化?
P8
标准对照
空白对照
实验组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P8
+NaOH/滴
+HCl/滴
30
25
20
15
10
5
5
10
15
20
25
30
pH
10
9
8
6
5
4
自来水
肝匀浆
磷酸缓冲液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实验结论: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六)实验结果
P8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探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问题6: 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肝匀浆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问题7: 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HPO42-/H2PO4-,其中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 HPO42-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问题8: 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P8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问题8: 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乳酸钠
+NaHCO3
+H2CO3
H2O+CO2
蔬菜水果中的OH 进入血液
OH
+H2CO3
HCO3 +H2O
机体剧烈运动
乳酸
由泌尿系统
肾脏排出
由呼吸系统排出CO2
来源
去路
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
P8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自己(未成年女孩) 37.1℃ 37.3℃ 37.4℃ 37.5℃ 37.3℃ 37.1℃


















体温
时间
36.8
37.0
37.2
37.4
6
9
12
15
18
21
自己
母亲
父亲
说明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微小差异
说明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不同时间也有变化
问题10: 内环境的这种动态平衡是如何实现的呢?
P12
P9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稳态:
(1)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化学成分
内环境稳态
理化性质
(2)体现
①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②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③稳态的实现,需要通过机体的调节以及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P9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稳态:
(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动态平衡
内环境改变
外界环境的改变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调节作用
问题11: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
P9
本节聚焦
1
2
3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2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4
食物、水和无机盐
CO2
O2
未吸收的物质
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直接相关的系统:
问题12: 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3.参与调节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P9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
(3)
(2)
(1)
目前普遍认为:
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提出稳态的概念、动态平衡。内环境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免疫系统也起着调节作用,能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影响稳态的因素
分子生物学发展,人们发现:
(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问题13: 稳态在任何时刻都能维持吗?会不会出现稳态失调呢?
P10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思考.讨论
问题14: 谈谈你发高烧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呢?
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症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P10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思考.讨论
问题15: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P10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思考.讨论
问题16: 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高原病
问题17: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稳态失调疾病,请举例并分析病因。
P10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中暑是指高温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如高热、皮肤干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头痛等。严重中暑会使体温超过40 °C,病死率比较高。
中暑
P10
失温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一般来说,如果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度,就是医学上的失温,也就是低体温。
补充
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
由于空气不好,如果呆得太久,容易使人头晕目眩。
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
空调病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补充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尿毒症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问题18: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能总结出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了吗?
P10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4.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失调的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问题19: 内环境稳态有何意义呢?
P10
本节聚焦
1
2
3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2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4
可防止机体中毒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体温、pH理化
性质相对稳定
渗透压相对稳定
代谢废物排出
稳态意义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P11
血糖和氧含量正常
本节聚焦
1
2
3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2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4
内环境的稳态等
心脏活动(血压、心率)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种群数量变化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态
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
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
器官水平
个体水平
群体水平
稳态概念的发展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稳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
四、稳态概念的发展
P11
本节聚焦
1
2
3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2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概念的发展
4
课堂小结
§1.2 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
实质
基础
机制
调节能力
稳态破坏的原因
意义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有一定的限度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课堂小结
§1.2 内环境的稳态
物质交换
各器官系统协调运行
物质交换
细胞膜
外界环境
细胞
内环境
稳态
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调节机制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与共建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概念检测
1.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判断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得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P12


2. 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上升
B.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稳定
概念检测
D
.
P12
拓展应用
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请你推测或搜集相关资料,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造子宫”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P12
拓展应用
【提示】“人造子宫”看起来像一个大塑胶袋,确切地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一种生物袋。它要代替母羊子宫孕育羊羔,这个生物袋内必须装“羊水”,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该“羊水”模拟自然子宫羊水的成分种类和含量,除水和电解质外,包含多种可以促进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也包括抗生素、尿素等。此外,这种“羊水”还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人造子宫”接有专门管道,需要每天注入定量电解质溶液,以确保“羊水”得到更新,保持相对稳定。
P12
1.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调节pH的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
实战演练
D
.
补充
2. 乒乓球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出色,包揽所有金牌。他们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脚上更是磨出了很大的水疱,他们表示与享受比赛的过程相比,这点不算什么,更何况水疱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对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形成
B.水疱中的液体会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比赛过程中,谌龙的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变化
D.细胞为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稳态体现的最小层次为细胞
实战演练
D
.
补充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13
本章小结
理解概念
●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含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渗透压、pH、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离不开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的直接参与,以及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的活动。机体细胞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本章小结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13
理解概念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随外界因素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使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就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章小结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13
发展素养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基于对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整体性及动态平衡等特点,并以此为指导分析生命现象。
●基于对稳态是生命存活的条件、稳态由机体所有细胞乃至器官、系统共建、共享的认识,分析有关社会和人生问题,提升自己在家庭、集体和社会中的责任担当。
●能够分析人体稳态失调的相关实例,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并向他人宣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本章小结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1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14
复习与提高
复习与提高
1. 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偶尔吃咸的食物不会长时间影响血浆渗透压的稳定
B. 在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
C. 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 与其他物质无关
D. 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以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稳定
C
P14
复习与提高
2. 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 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相应降低
C.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D. 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C
P14
复习与提高
1. 在下图空白框和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名词(箭头表示流动方向)。
组织液
血浆
内环境
O2、养料
CO2、代谢废物
O2、养料
CO2、代谢废物
渗透压
酸碱度
P14
复习与提高
2. 据报道,美国某法庭判决“酸碱体质理论”的提出者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该 理论的主要意思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 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有些癌症患者受此理论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目的。
(1)请运用本章所学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査阅相关资料获得更多的证据,尝试对“酸碱体质理论”进行评判。
P14
复习与提高
(1)请运用本章所学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査阅相关资料获得更多的证据,尝试对“酸碱体质理论”进行评判。
【答案】“酸碱体质理论”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理由如下。
①该理论中的“酸碱体质”概念模糊,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中都没有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分法。
②该理论认为身体偏碱就是健康的,其实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内环境相关知识显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的正常pH稳定在7.35~7.45,呈弱碱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健康身体的每部分都偏碱性。例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阴道分泌物也呈弱酸性。
P14
复习与提高
(1)请运用本章所学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査阅相关资料获得更多的证据,尝试对“酸碱体质理论”进行评判。
③该理论认为,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是颠倒因果关系。在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pH低于7.35)的情况发生,但这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利尿剂) 或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腹泻)而出现酸中毒。
④该理论认为,若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这也没有科学根据。食物虽有酸性、碱性的区分,但内环境相关知识表明,普通食物不可能引起内环境的酸碱度变化,因为人体内存在缓冲系统可以自动调节pH,使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若日常饮食受该理论影响,将可能导致人体营养失衡,由此会引发更多疾病。
P14
复习与提高
(2)现在有些生产厂家在售卖饮用水时,宣称碱性水为“健康水”。若你的亲朋好友为了健康而购买、饮用碱性水,你会怎样做?
【答案】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相关科学知识,劝阻他们不要受生产厂家的广告误导。
P14
复习与提高
3. 2022年11月,执行我国神舟十五号航天任务的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上的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太空环境是一个高真空环境,人必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乘坐专门设计的载人航天器,才能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和工作。因为航天器和航天服都具备生命保障系统,为宇航员提供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请搜集有关资料,分析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中有哪些是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
P14
复习与提高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O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请搜集有关资料,分析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中有哪些是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
P14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本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