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一、课前准备好课本、4、3学案。
二、背诵以下知识点,老师检查:
1、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2、断层两侧的岩块运动方向及形成的地 貌并举例。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4、列举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崇 明 岛比较:两幅图片
各是哪种作用力
形成的?巫峡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读教材图4.17河谷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图a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河谷形状?该河谷有何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图b、图c中河谷出现什么变化?侵蚀作用如何变化?河流地貌发生什么变化?
河谷的发育过程 3分钟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初期向下侵蚀河谷加深向源头侵蚀河谷延长横剖面成 型(河谷深而窄) 河谷的演变 V发育中期
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A凹岸侵蚀B凸岸堆积连续的河湾 BA河流的凹岸与凸岸 凹岸:河岸凹入的部分 凸岸:河岸凸出的部分问题: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AB凹岸凸岸AB拓展: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示意图青 藏 高 原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宜昌湖口无锡长江干流剖面图荆江虎跳峡河谷、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分别应该与下列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思考例1变式题1跨越障碍判断正误: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在河谷发育过程中,只有河流的侵蚀作用,而无搬运和堆积作用。向源头侵蚀和向下侵蚀为主拓展:河流不同河段的外力作用侵蚀作用以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以侵蚀作用为主以搬运作用为主以堆积作用为主ABC山区的谷口处中下游地区(上游)入海口思考: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
河流堆积地貌?(二)河流堆积地貌洪(冲)积扇分布:山前(山麓)洪积-冲积平原结论一:泥沙在出山口堆积,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成片,形成洪积扇平原。洪积(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结论二: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后使得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成片,形成河漫滩平原。黄河河漫滩三角洲平原分布:河流入海口结论三: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善于发现 河床中的堆积物在堆积时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上中下游,你知道它们颗粒大小的排列吗?大小三角洲思考: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有哪些?河流输沙量、入海口潮差、入海处水下地势状况等。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阅读课本80—81页,思考下列问题: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例2变式题2
(1)上游是山区,地势较低处气温较高、地形更平坦、取水更方便
下游地势低洼,地势较高处可避免洪涝灾害P81活动:(2)B地
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水源充足,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