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21: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山川之美(14分)
活动一:溯源山水(6分)
“山”,象形字,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甲骨文用线条勾勒出三块凸起的形状,连绵起伏。后来字形整体变瘦,中间部分耸起,楷书写作“山”,沿用至今。
由“山”组成的字大多与山石、高大等语义相关,如①jùn qiào( )。
“水”,象形字,本义是河流。甲骨文形似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之后将中间弯曲的线简化成一竖,楷书写作“水”,沿用至今。
有水才有生命。望着②chéng chè( )的湖水,让人感受到无限美好。
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1.上面是同学们关于汉字溯源的整理,请你根据语境把括号处补写完整。(2分)
2.“湍”字从水,表示与水的流速相关,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如“素湍绿潭”。(2分)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活动二:笔绘山河(8分)
4.山水小品文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大鹏在网络上搜集到一段关于山水小品文的资料,但句子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帮他进行排序: 。(填序号)(2分)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5.下面是“四季诗朗诵”活动中主持人开场白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2分)
四季之美,美不胜收。我们喜爱春天,爱她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我们喜爱夏天, ;我们喜爱秋天, ;我们喜爱冬天,爱她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6.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关于“秋天”的一篇日记,老师认为他写得不具体。请你用“添枝加叶”的办法,帮他充实内容,使这段描写生动丰富,具有画面感与感染力。(4分)
写作提示:写景顺序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语意连贯条理,尽量做到语言优美;字数不少于80字。
秋天来了,树叶慢慢发黄,风卷起地上的叶子。有时下雨,天气很冷。
二、经典诗文(51分)
(一)经典诗文赏鉴(10分)
7.按要求默写古诗句。(8分)
漫步古诗苑,赏自然风韵,悟百味人生。跟随郦道元的《三峡》,观赏“____________,隐天蔽日”那种重重叠叠的高山遮天蔽日的壮观景象;品读《庭中有奇树》,能欣赏到诗中“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的茂盛佳景;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在“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感受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早春美景;从《使至塞上》来到大漠边塞,你能看到“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的奇丽边塞风光;与崔颢一同登上黄鹤楼,可以感受《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葱翠树木、绿草如茵的的明丽之景;随李白出川,在《渡荆门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会大江冲出群山,尽情奔腾的磅礴气势。
8.根据你对《野望》这首诗的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请你从下面三位备选人物中选择最有可能与诗人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说明理由。(2分)
A.李白 B.杜甫 C.陶渊明
(二)文言文对比联读(13分)
【甲】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①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①。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②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②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右溪记》)
【注释】①营溪: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②敧(qī)嵌:石块倾斜插入溪岸的样子。③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④俾(bǐ):使。⑤裨(bì):补助,增添。
9.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10.请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2分)
在 人 间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静 者 之 林 亭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12.山水可以寄情。两则古文的作者通过描写山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志?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4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①这就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鸿篇巨制——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
②它长逾11米,明艳粲然,石青和石绿的浓艳色彩分毫未减,像是昨天才刚刚完成的。真要感谢古代使用的矿物颜料,能够经年不变、历久弥新,现代的化学颜料就远远没有这样的生命力了。
③大宋的千里江山,画卷上徐徐展开,山峦耸翠、烟江叠嶂,其间的溪岸坡渚则或稀落或浓密地生长着树木。一丛一丛的屋宇藏身在山间林下,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梁柱细如发丝,却没有一处失了形走了样,这样的精细入微,巨细靡遗,不知比相机的分辨率要高出多少倍。水中还有舟子渔父,或行船或垂钓,虽人细如蚁,但我们却能够清楚地看到画中人物的神情。
④好一曲大宋江山的瑰丽赞歌。
(选自《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故宫里的宝藏》,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千里江山图》是人民日报新媒体精心策划并于2022年10月推出的视频。它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综合运用三维模型+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动态还原了祖国的青山绿水、人物的奋斗故事、时代的发展成就。
(根据网络资料编写)
【材料三】
《新千里江山图》为何受青睐(节选)
熊 捷
以技术支撑思想情感表达
①《新千里江山图》的“新”字体现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是《新千里江山图》炽热的时代精神内核。阐释“江山”,关键在“人”。于是,以三维技术置于青绿山水之间,时代典型英模人物、乡村振兴巨变、上天入地壮举、大国工程伟业一一入画。这幅《新千里江山图》里,还原了每个中国人在这十年间共同的记忆和生活,承载了每个中国人拼搏的样子和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以技术实现极致观赏体验
②在场景构建部分,我们充分运用中国的传统美学,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增加图的立体质感,将原作的青绿配色风格和山水画的构图方式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和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复现;在舞蹈拍摄部分,我们采用了电影级别的实景拍摄与后期CG合成技术,将“只此青绿”的动人舞姿真正搬进了画中;在人物制作部分,我们搜集了大量相关人物不同角度、衣着、动作和表情的高清照片,通过照片复原技术,力求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还原,惟妙惟肖,增加网友的沉浸式体验。
③网友仿佛坐上穿越时光机,跟随着代入感极强的镜头一起穿过山川峡谷,飞越港珠澳大桥,掠过塞罕坝林海,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生灵,在田野、丛林、雪山、湖泊、城市等多个场景中感受中国这十年,在张桂梅老师、陈祥榕烈士、疫情间的医护工作者们等中国脊梁的奋斗故事中感动中国这十年,在复兴号、大飞机、中国天眼、白鹤滩水电站、航天工程等大国重器的视觉冲击中铭记中国这十年。不少网友在看完后都直呼“过瘾”。
以技术推动主流价值传播
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⑤2023年,“新千里江山图”的画卷铺展到全国各地。南京玄武湖畔,我们搭建了“新千里江山图”主题互动场馆,实现了真正的“人在画中游”;在西安的古城墙上,“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灯光秀将新时代风貌投映在古老文明之上;近70场“新千里江山图”主题直播,带大家从三维走到实景观赏;数十个城市上千块地标大屏几万小时的循环播放,实现了从小屏到大屏的多屏联动。
(选自《人民周刊》2024年3月18日第4版,有删改)
1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中“鸿篇巨制”体现了《千里江山图》规模宏大,“瑰丽赞歌”热情赞叹大宋江山,高度赞美作品的艺术价值。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千里江山图》和《新千里江山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这则材料更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
C.材料三的标题能引发读者对《新千里江山图》广受欢迎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小标题有条理地阐述了三点原因。
D.无论是《千里江山图》,还是《新千里江山图》,都富有中国特色,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尽在其中,古今辉映,遥相呼应。
14.参照材料二的表达方式,对材料一进行改写,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2分)
15.结合上述材料,分条陈述《新千里江山图》的新颖之处。(5分)
16.阅读材料后,同学们想把备选篇目中的人物推荐到《新千里江山图》中,进一步拓展其容量。请你仿照示例,创作微视频脚本。(3分)
【示例】
推荐人物:红军战士们(《老山界》)
【备选人物】
(1)我国首架次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一着惊海天》) (2)杨利伟(《太空一日》)
(四)文学作品阅读(16分)
草木有情
倪西赟
①回到老家,一早一晚凉寒,我穿上了母亲为我特别缝制的薄棉袄,真暖和。晚上,我睡在床上,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草味。我摸摸床垫,不是席梦思垫子,也不是棉胎垫子。翻个身,有窸窸声音。我趴在床上,像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把床单翻开一角,看到里面有一个被套。被套缝得并不严密,我用手指拨开一条缝隙。嘿,里面原来是茅草和秸秆。
②“娘,这个年代了还铺茅草、秸秆当床垫?”我很是惊喜,忙喊母亲过来。
③“是啊,茅草和秸秆当床垫睡得舒服,睡得香。”母亲走过来笑盈盈地说。
④“茅草和秸秆会不会很脏? 有虫? 过敏?”虽然我小时候都睡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但现在的我有些顾虑。
⑤“这些茅草和秸秆做床垫前都清洗过,在太阳下暴晒过,不脏,没虫,不痒,放心睡吧。”母亲一脸慈祥。
⑥“您和父亲也睡茅草和秸秆床垫?”我又问。
⑦“是啊,我和你父亲不习惯睡席梦思床垫,睡在弹簧床上,老感觉睡在空中,不踏实。睡电热毯,皮肤干燥、过敏。睡棉胎垫虽然暖和,但睡久了的棉胎垫压得很实,没有弹性。只有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蓬松、舒服、踏实。”母亲说。
⑧用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我小时候叫“草褥子”。 小时候天寒地冻,家里烧不起煤,父亲就去山上挖一些树墩回来烧。 白天还有柴火,暖烘烘的。可到了晚上,柴火熄灭后屋里冰冷得像地窖。那时铺不起棉胎垫子,母亲从草垛里挑茅草和秸秆,清洗暴晒后放在床上,上面再铺上一块床单。这样就暖和多了。只不过茅草和秸秆没有用绳子固定,床单容易跑位。早上醒来,床单不知跑哪里去了,我常常光着身子睡在茅草和秸秆上。醒来时洗脸照镜,脸上、身上都是茅草和秸秆的印子。
⑨那些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陪我度过了童年岁月。我上学、工作后,用上了棉胎垫子、电热毯、席梦思垫子等。但总睡不踏实,失眠多梦。现在睡在茅草和秸秆的床垫上,既暖和又舒服。
⑩一夜无梦。起来后神清气爽,身轻如燕。这茅草和秸秆真是好东西。
在家的日子,我发现父母极爱草木。
在家门口打麦场上,有一个像小山一样的青草垛。那是父亲在秋天,从山坡、田野割了一筐又一筐的青草,在打麦场上晾晒后,垛起来的。冬天没有青草的时候,就拿出来喂家里的牛、羊、猪、兔子,甚至喂鸡、鸭、鹅等。这些家畜看到半青半黄的青草,撒着欢儿叫着,如同人看到了美味的食物,按捺不住自己内心。
老家院里院外,到处是父亲种的树。 梨树、杏树、榆树、香椿树、栗子树、柿子树、枣树、梧桐树、白杨树;等等。父亲是见缝插针,哪个地方有空当儿,就在哪个位置种上树。父亲从来没有什么忌讳,有啥树种啥树。家里的家具等物件都是木头的:床、床头柜、衣柜,无论新旧都是纯木做的;桌子、椅子、小凳子都是纯木的;大门、屋门、栅门是纯木做的;独轮车除了轱辘都是纯木的;锄头、镰刀的把柄是纯木的。父亲说,木的器具用起来不仅顺手,而且还有像亲人一样的感情。 的确,父亲的桌子、椅子、凳子都擦得锃光瓦亮,大门、屋门、栅门有像老人一样的厚重感,老旧的独轮车吱吱呀呀每天和父亲说着话,锄头、镰刀的把柄在父亲的手日复一日的抓握之下,光滑透亮,能照见人影。
相对于石头、铁器,草木是生机勃勃的,没有冰冷,只有温暖。
唯有草木不离乡背土,唯有草木是父母最孝顺的孩子,它们寸步不离地守候着土地,守候着父母。它们生长在父母能一眼看到的地方,能随手摸得着的地方。
草和木,是父母另外的极卑微又温暖贴心的孩子。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 第年 2 期)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草木有情”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 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起下文父亲割草、种树的情节。
C.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深刻地生命感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D.第⑧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时候家境的贫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8.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我上学、工作后,用上了棉胎垫子、电热毯、席梦思垫子等。但总睡不踏实,失眠多梦。现在睡在茅草和秸秆的床垫上,既暖和又舒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老家院里院外,到处是父亲种的树。(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20.选文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4分)
21.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简要分析父母的形象特点。(4分)
三、领袖风采(7分)
活动一:领袖形象梳理(4分)
22.下面是同学们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1)“他”指的是 (填人名)。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请写出律诗颈联提及的两次战役。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3)结合语段中画线的部分,纪实作品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感怀领袖风骨(4分)
2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典名著中有很多“无形的大山”,出现了很多“攀登者”的形象。请你以《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为例,结合作品内容总结其两条“攀登成功”的经验。(3分)
四、美丽风景(45分+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作文45分,书写3分)
窗外,有优美的风光: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繁盛的园圃……
窗外,有感人的故事:或许是互像关爱的母子,或许是温暖彼此的路人……
窗外,有平凡的英雄:或许是直面困难的勇者,或许是挺身救人的凡人……
(1)请以《窗外,那美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②不少于 7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可以描写景物,也可以讲述故事。
(2)请你选择最敬佩的一个英雄,自拟题目,写一篇传记。
要求:①内容真实,突出人物特征。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③不得抄袭,600字左右,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八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1.①峻峭 ②澄澈
2.急流
3.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或: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4.③④①⑤②【阅读文段可知,这是有关“游记小品”的文段。③句首先指出“游记小品”,引出下文,故置于首位。④句举出陶弘景的名句引出下文“山川之美”美文。①⑤两句分别从“游记”和“小品”两个不同文体特点入手,介绍其文学魅力。②句“因此”是提示性信息,对以上文句进行总结。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④①⑤②。】
5.
爱她的翠竹蝉鸣,枝繁叶茂 爱她的秋高气爽,瓜果飘香。(每空1分,其他答案也可)
6.示例:秋天来了,秋的脚步近了。街道两旁,原本葱绿的叶子开始渐渐泛黄,有的飘然落到地面。风起时,泛黄的叶子被风卷起,像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装点着清冷的天空。有时落点雨,细细的,绵绵的,“一阵秋雨一阵凉”,秋慢慢地走向更深处,悄悄地奏响了冬的序曲。
7.重岩叠嶂 绿叶发华滋 乱花渐欲迷人眼 大漠孤烟直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8.选择C。理由:尾联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可见诗人王绩有着明显的出世思想,希望归隐田园,这与陶渊明是志同道合的。而李白和杜甫两人,虽经历过贬谪,但仍希望报效朝廷、施展才华,他们俩体现的是入世思想。
【乙文译文】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小溪向南流几十步的距离,就汇入营溪。江水拍打着两岸,岸边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无法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状态。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影子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城居民游览的胜地,喜好清净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设置道州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而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9.(1)冲击 (2)说出 (3)假如,如果(填写③亦可)
10.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11.(1)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12.①甲文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达了淡泊名利、归隐林泉的愿望;(2分)②乙文描绘右溪清幽秀美,感叹其不为人所赏识,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幽愤。(2分)
13.B【根据材料二“它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综合运用三维模型+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等多种新媒体技术,动态还原了祖国的青山绿水、人物的奋斗故事、时代的发展成就”可知,这则材料更强调两者的区别。】
14.《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青绿山水长卷。它用精细入微的画笔,将山峦、烟江、楼台用心描摹,真实还原了大宋的千里江山。
15.①理念新:体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内核。②内容新:不止青山绿水,时代典型英模人物、乡村振兴巨变、上天入地壮举、大国工程伟业一一入画。③技术新:运用三维模型+场景CG(电脑动画图像)等多种新媒体技术。④推广形式新:主题互动场馆、主题灯光秀、主题直播等多种形式推广。⑤体验方式新:沉浸式体验,镜头代入感极强,更让人身临其境。
16.示例一:推荐人物:我国首架次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一着惊海天》) 画面内容:飞行员驾驶舰载机飞过青绿配色的群山,飞向蓝色的大海,之后稳稳地停在航母甲板上,阻拦索呈巨大的“V”字。 配乐和音效:配乐:雄壮激昂的音乐;音效:发动机的轰鸣声,人群的欢呼声
示例二:推荐人物:杨利伟(《太空一日》) 画面内容: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神舟六号的驾驶舱被打开,身穿宇航服的杨利伟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热情地向周围的人群打招呼,人们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欢迎英雄归来。 配乐和音效:配乐:欢快喜庆的音乐;音效:照相机的咔咔声,现场群众的鼓掌声和欢呼声。
17.D【根据第⑧段“用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上面再铺上一块床单”可知,作者回忆小时候在寒冷夜晚睡在草褥子的温暖,是插叙。】
18.(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茅草和秸秆的床垫暖和又舒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茅草和秸秆的特殊感情。 (2)“到处”一词,写出了父亲的勤劳,也表现了父亲对草木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家里的家具都是用木头做的埋下伏笔。
19.①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与前文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②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强调了父母和草木之间的深厚情感。
20.①“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从“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亲切自然,表达了对草木的特殊情感;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21.示例:①关心爱护孩子:我穿上了母亲为我特别缝制的薄棉袄,真暖和;②勤劳能干:在家门口打麦场上,有一个像小山一样的青草垛。(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22.(1)贺龙 (2)A.巧渡金沙江 B.飞夺泸定桥 (3)用事实说话
23.示例:①身先士卒,关爱士兵:长征途中彭德怀基本步行,把马让给走累了或受伤了的同志。②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③意志坚定: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