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4 08: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学习描写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
东升旭日
陡峭山峰
潺潺小溪
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概念介绍
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事件、地点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故事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深化主题

衬托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陆定一《老山界》
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朱自清《春》
描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抓住特征
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如:《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仰视
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也会各不相同,从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1)定点观察
确定角度
(2)移步换景
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
也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确定角度
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华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观察和描写景物,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
多种感官
形色……
香 臭……
声……
质地、温度……
酸甜苦辣咸……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联想
想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朱自清《春》
组合
多种感官
引用
形色……
香 臭
……

……
质地
温度
……
酸甜苦辣咸……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多种感官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表现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如: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花时,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写出了各种花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一种姹紫嫣红的感觉,写出了春天的美丽。运用虚实结合,写出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修辞手法
描写顺序有: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写作顺序
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描写景物时,要恰当地融入情感,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也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景无情不在,情无景不生
写景就是写情
如:《雨的四季》,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情景交融
金桂飘香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
校园一景
走近一瞧,银灰色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
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感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怪不得古人称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窗外
坐在窗台前,一树浓荫尽收眼底。吃一颗板栗,一股甜甜的香味在我脑中荡漾。
窗外是一棵饱经沧桑的板栗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种在我家窗前,一直没多大动静,没想到在我年满十岁的时候终于长成了一棵大树。到秋天时,就结出了一颗颗板栗,犹如一只只小小的刺猬缀满树枝。
夏天的板栗树又高又壮,一派生机。它任由大风吹得摇摇晃晃,满树的绿叶在呼号。大雨过后,它颤抖着身上的水珠,满树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显得格外静谧。但我特别喜欢秋天的板栗树,因为秋天正是板栗树盛开的季节,骄阳在树顶抹出一片绿色,不到几天,窗前便有许多刺眼的绿球,那就是刚刚长出的板栗球。
某天清晨,你会被一股香味从梦中唤醒,那股香味是清雅的。循着这清雅走到窗前,精神为之一振,眼前为之一亮。满满的一树翠绿色。翠绿色的刺小球在凉风中轻轻飘摇,颜色如此美观。整个窗外灿烂而壮观。
秋风乍起,绿色的刺小球满满盛开,越来越饱满。忽然有一天,我听到清脆的落地声,直觉告诉我,一定是板栗成熟了。我赶紧跑到树下寻找板栗。果然有惊喜,我拾起来,剥开壳,放进嘴里,甜津津、凉丝丝的。板栗成熟,才知秋天真的来了。
冬天的板栗树是寂静的。它空荡荡地活着,向我伸展着笔直的身躯。或许没有人会知道它活得孤独,却很开心、快乐。它黑色的枝条像结实的手臂,迎接着寒风的侵袭。雪后的板栗树像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外衣。在冬日的阳光融化外衣时,真不知是板栗如雪,还是雪如板栗。
接着,又是一个春天……就这样年复一年。它依然如初,笔直地挺立着。不管春夏秋冬,它都饱含着独特的美。
秋天的校园
秋天悄悄地来了,来到了田野上,来到了小溪边,来到了小山上,也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
校园的秋天到了,是从校园大门旁边的那棵柿子树开始的。夏天,柿子树的叶子如同青色的岩石一般。到了秋天,它们显出绿中带红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柿子,正在由青变黄,渐渐显露出一些红色来。那黄中带红的柿子像小灯笼一般挂在树上,像小装饰品,又像小星星,把树点缀得更加美丽。”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芳香,使校园里充满了秋天成熟的气息。
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2.蓝色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借柿子表现出作者( )之情。
文章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来到校园的动态,给人以动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之情
比喻 对秋天的喜爱
范文3
早晨,小草上透明的露水闪耀着,仿佛天上的白云变成颗粒状撒了下来,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阳光渐渐漫了过来,露水消逝了,树上闪烁着阳光,把绿叶染成金色。同学们都飞快地跑到操场上,随着喇叭里的口令做起操来。校园中满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校园披上金甲,阳光在学校的池塘上跳跃,走廊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龙横卧在墙壁之间。走廊上来来往往的同学们走着,跑着,跳着,像小鱼儿一样你追我赶,活泼又欢乐。整个学校充满了秋天热烈的气息。
3.红色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
法,细腻生动地写出露珠的
比喻。清新明净,惹人喜爱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校园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使得校园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四周的山影一齐拥向校园,使校园暗了起来,如同一座城堡。
夜,终于来了。走廊上的灯接连亮起,连同它们在地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走廊不停地眨着眼睛,昏昏欲睡。晚自习下了,同学们在走廊上或行色匆匆,或追逐嬉戏……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忽然出现在天空的正中央,像一块巨大、平整、发亮的云母石,把学校照亮。山是墨一般的黑,而月亮从天空中把它那清明的光辉一直倾泻到地面上,把校园照亮……
原来校园的秋色是如此的迷人,我怎么才感觉到呢!
5 文章是按照
( )顺序来写作的,写出了校 ( ) 。
6、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景色的变化
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