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4 16:20: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朝代)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2.解释下列词语。
(1)从:跟、随。(2)许:表示约数。(3)激:冲击、撞击。
(4)竞:争着。(5)戾:至、到达。(6)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7)经纶:筹划、治理。(8)反:同“反”,返回。
3.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叔庠(xiánɡ)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ɡ) 嘤嘤(yīnɡ)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骈体文
概念:骈体文又称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特点: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在语音上,讲究平仄相对;在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piǎo
tuān
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xuān miǎo
líng
zhuàn
lún
yuān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同样的颜色
表示约数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向东或向西
消散
全,都


风和烟雾全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向东或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浅青色
指飞奔的马
比箭还快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毫无阻碍地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
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形成千百座山峰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冲击,撞击
鸟鸣声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停止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至、到达
指平息名利之心
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同“返”,返回
互相掩映
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1.通假字
转:
反:
2.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沿溯阻绝
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同“返”,返回。
(独一无二)
(消失,停止)
(极)
(阻断)
自富阳至桐庐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自以为大有所益
(消失)


如果

3.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
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表示约数。
或许,允许
至、到达。
罪过,乖张。
4.词类活用
①风烟俱净:
②任意东西:
③猛浪若奔:
④负势竞上:
⑤互相轩邈:
⑥望峰息心:
⑦横柯上蔽:
⑧以为顺流下矣:
形容词作动词,消散、尽净
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
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5.特殊句式
省略句: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乘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箭。
【省略介词→“急湍甚(于)箭。”】
请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乙西,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②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⑨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挥敬(清)《游庐山记》)
【注释】①沈:同“沉”,深沉。②酽(yàn):色彩浓。③弇(yǎn):覆盖。④类:大抵大致。⑤诒:同“贻”,留给。
(1)请根据文意,用“/”给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
顷 之 香 炉 峰 下 白 云 一 缕 起 遂 团 团 相 衔 出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遍山皆团团然:    ②生平所未睹也: 
③敬故于是游所历:   ④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山五里许,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4)庐山之美,古来共谈。选文着重描写了庐山什么景象?
(1)顷 之 /香 炉 峰 下 白 云 一 缕 起 /遂 团 团 相 衔 出
(2) ①:都    ②看到   ③这(次)   ④来   
(3)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
(4)庐山云雾的奇诡变幻之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朝代)文学家。字叔庠。
2.重点字词
(1)风烟俱净:全、都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
(3)负势竞上:凭借 (4)互相轩邈:远
(5)蝉则千转不穷:就 (6)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写。
第一段: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
第二段:描写“异水”
第三段:描写“奇山”
三段之间构成总分关系,达到结构美的效果。
2.这一段的山水,“奇”在哪里? “异”在哪里?
请结合相关描写,以“我读出了富春江的水(山)______的特点,从______一句可以体现,这里运用了______手法来凸显水(山)之异(奇)的。”的句式谈谈。
(方法引路:纵观整个古文写景单元,我们学习并掌握了许多描绘景物的手法,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抓住突出特征描写景物
观察景物的角度:俯视、仰视、平视、远观、近察
感官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
修辞技巧:比喻、夸张、对偶、拟人等
动静结合
光影变化
正侧面描写
时间变化:晨昏、四时
示例:我读出了富春江山的秀丽、高峻的特点,从“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可以体现,这里“竞”运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突出山之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反衬出景物之怡人。表现出作者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的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作者忘情山水,自述心志,表现出高雅的志趣美。
作者用丹青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朗绚丽的百里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你认为这样的美景最适合推荐给哪一类人(请用原句回答)?作者内心有何感受?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隐居避世。吴均出身寒微,性格耿直,自幼聪慧好学,有俊才,却不被赏识重用,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呈给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中隐居。吴均摆脱了政务的冗杂,忘记了名利。徜徉山水美景中,感觉自己也成了山水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里的山水景物,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表现出热爱自然,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
1.理解默写
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③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④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作者描写山水,从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等多方面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活力的大自然的图景;
B.文章寓情于景,字间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的思想情绪。
C.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水略写山,但都围绕“独绝”二字展开;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对水进行动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水的激越壮观之美。
请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负势竞上 (2)鸢飞戾天者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凭借 (2)至、到(3)鸣叫 (4)怎么、难道
2.(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昼,也像黄昏那样昏暗。
(2)(我)平时向往隐居,于是在这山上盖了房子。
3.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分析: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分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4.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