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新课导入
假期期间,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不少观众表示从这部动画电影中看到了“诗中盛景”“大唐盛世”。《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和高适来到江夏(今属湖北武汉)黄鹤楼,李白诗性大发,想在黄鹤楼题诗一首,但在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他写下这样的感慨“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能让李白也折服的这首《黄鹤楼》,到底有多厉害?
黄
鹤
楼
崔颢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鹤楼简介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美丽传说
作者介绍
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年少聪慧,少而能诗,二十岁前后赴长安应试,一举高中,鲜衣怒马,辉煌一时。却因得罪权贵,无人举荐,仕途上晋升无望,于是辞官出走,将自己置身于风尘苦旅之中二十年。前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
初读感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hào
qī
此诗押“ou”韵。
zǎi
品析诗歌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增添了黄鹤楼笼的神异色彩。
颔联紧承首联,写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现实。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骑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
抚今追昔,虚中有实,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品析诗歌
1、品析首联、颔联中“空”字蕴含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联,“空”: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广阔。
颔联,“空”:空荡荡;强调时间上的久远。
两个“空”字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来写,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惆怅的情感。
品析诗歌
此联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语言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汉阳原野上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十分茂盛。
品析诗歌
以“愁”字作结,由景生情。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以日暮途远抒发怀乡之情。(设问、抒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我的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3.本诗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结合诗境具体分析诗人的这一情感。
品析诗歌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抒发诗人内心的孤寂、伤感(惆怅)之情。
2.颈联写看到的明丽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
诗歌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和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与怅惘。
起→借神话传说引出黄鹤楼
承→感慨仙人一去不复返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黄鹤楼
板书设计
叙事
议论
写景
抒情
吊古怀乡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
(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3)《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随堂练习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颔联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颈联、尾联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B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