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豫南(yù) 箕畚(fèn)
B.魁父(kuí) 一厝(cuò) 叩石(kòu)
C.始龀(chèn) 朔东(sù) 雍南(yōng)
D.孀妻(shuāng) 冀州(jì) 穷匮(guì)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B.毕力平险 毕:尽、全
C.汝之不惠 惠:仁爱
D.寒暑易节 易:更替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
B.古人的年龄有时会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始龀”意为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C.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述;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D.《愚公移山》中“汉阴”是指汉水北岸。“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
4.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不应以此结尾。
D.愚公跟智叟的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6.下列句中加粗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
7.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有删改)
[注]①鄙:边远地方。②南海: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区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僧人用的食器。
8.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告诉
B.子何恃而往 恃:凭借
C.越明年 越:到了
D.西蜀之去南海 去:离开
9.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一处。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寓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备běn。C项,朔shuò。D项,匮kuì。
2.答案:C
解析:C项,惠,同“慧”,聪明。
3.答案:D
解析:D项,“汉阴”指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故选D。
4.答案:C
解析:C.《愚公移山》以神话作结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不应以此结尾”的说法是错误的。
5.答案:B
解析:A.句意为:他的妻子提出疑问。其:代词,他;B.句意为:你能拿山上的土和石头怎么办呢?其:副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句意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其:代词,他;D.句意为:怕他没完没了的干下去。其:代词,他。
6.答案:C
解析:例句“而山不加增”的“而”表示转折,可翻译为“却”;A.句意为:面对着居住。而:表示修饰,不译;B.句意为:聚集一家人来谋划这件事。而:表示承接,可翻译为“然后”;C.句意为:但是守卫边疆也会有十分之六七的人死去。而:表示转折,可翻译为“但是,却”;D.句意为:呼喊着给他。而:表示承接,可译为“然后”。
7.答案:B
解析:例句句意:还怕挖不平吗?反问句。A.疑问句;B.反问句;C.疑问句;D.疑问句。故选B。
8.答案:D
解析:D项,去,距离。故选D。
9.答案: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解析:该句句意: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所以正确断句应为: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10.答案: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吗?
解析:句中重点词:顾,难道;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
11.答案:借“蜀鄙二僧欲之南海”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的道理,同时也讽刺了那些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
解析:文中的富和尚遇事退缩,不能坚持到底,所以没有到达南海;穷和尚持之以恒,最终到达南海。由此可知,文章告诫我们:人只有为目标付诸行动,持之以恒,才能成功。此外,文章中的“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体现了作者对富和尚遇事退缩的行为的讽刺。
参考译文《蜀之郦有二僧》
四川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买船南下,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与南海之间的距离,不知道有几千里,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凭借自己的聪明与敏捷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和平庸所限制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