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孟子》三章—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孙叔敖(áo) 公孙衍(yán)
B.傅说(yuè) 丈夫之冠(guān) 曾益(zēng)
C.胶鬲(gé) 法家拂士(fú) 亲戚畔之(pàn)
D.畎亩(quǎn) 富贵不能淫(yín) 空乏其身(kòng)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B.委而去之 C.亲戚畔之 D.丈夫之冠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仪式上男子束发帽,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多用排比句,气势雄伟。
4.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拂乱其所为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下列加粗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饿其体肤
B.必先苦其心志
C.富贵不能淫
D.人恒过,然后能改
6.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C.居天下之广居 妾妇之道也
D.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7.孟子认为“ 战必胜” 的原因是( )
A.依靠强大的武力 B.靠人民住得安定
C.施行“仁政” ,取得民心 D.战略战术正确
8.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作者从城高、池深、兵器锐利、粮食充足四个方面强调作战方所具备的“地利”,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即使如此,仍有人弃城而逃,自然地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
C.本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即能行仁政的君主。
D.本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仁政”“法治”思想。
9.下列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针对景春的观点,孟子主张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在孟子看来,身居高位,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D.孟子认为公孙行、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理解性默写填空。
10.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或: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些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衍y n。B.冠guàn。C.拂bì。
2.答案:A
解析:A项,“天时”古今意义相同,均为“宜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B项,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C项,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古义,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故选A。
3.答案:D
解析:D项,“抒情散文”有误,应是“说理散文”。
4.答案:C
解析:A项“女”同“汝”,B项“曾”同“增”,D项“衡”同“横”。
5.答案:D
解析:A项中的“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B项中的“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C项中的“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D项中的“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6.答案:C
解析:C.“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告诫/谨慎。B.能/实现。D.狱官/贤士。
7.答案:C
解析:三个“不以”和得出的结论表明,孟子认为得民心方能“战必胜”。
8.答案:D
解析:作者强调“民心”“仁政”的重要性,实则是希望君主实行“德治”,而非“法治”。
9.答案:C
解析:“身居高位”错。文中“立天下之正位”中“正位”喻指“礼”,不能理解为高位。
10.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2.答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3.答案: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