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8 08: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1、记承天寺夜游
承天寺 
苏东坡的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承天寺,指的是湖北黄州的承天寺。苏东坡曾谪居黄州,其间写下此文。南宋后期,该寺毁于兵灾。
知识备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文学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梳理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景物描写句子的表达效果。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自学指导+检测一
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 于 中庭。
想要,打算。
睡觉。
共同,一起。
考虑,想到。
高兴的样子。
介词,在。
院子里。
【段层精解】叙事,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为下文张本。虽短短三句,却起伏跌宕,蕴含微妙。
自学指导+检测二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段层精解】重在写景,作者仅用18个字,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段层精解】议论抒怀,惋惜无人赏月,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从标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一个关键字。
自学指导+检测三
2、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在文中交代了以下要素,请试着找出来。
时间
原因
对象
地点
内容
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贬官之人张怀民
黄州承天寺
庭院赏月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
欣喜之情
有点儿遗憾
急切、激动、渴望
心有灵犀的喜悦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从容、闲适
关键句
心情
4、读课文,你是否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清冷?试着从前面的答案中寻找蛛丝马迹。
时间 十月十二日夜
原因 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对象 贬官之人张怀民
地点 黄州承天寺
内容 庭院赏月
①面对明月,“无与为乐”的孤独;
③承天寺,是佛门之地,有一丝孤独之感;
②“闲人”东坡和张怀民,两个被贬的失意官员;
④月光虽美,似乎也有丝清冷之意。
1、你觉得“月色入户”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入”字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人为伴。
自学指导+检测四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抑郁寡欢之情。
2、“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绘庭院景色。写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交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真可谓月光如水,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古人常用竹柏比喻君子、友人,苏轼借景抒情,表达了他与张怀民深厚的友谊。
4、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案】①“闲人”既指苏轼与张怀民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②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5、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等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6、请自选角度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景之妙。
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作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交错相生的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错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庭中景物浑然一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叙事简洁,写景别致,详略得当。
作者写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时,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省了不少笔墨,使文章十分紧凑。全文写景只有一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先虚后实,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写法巧妙,匠心独运,有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写作特色
作者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表达了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对澄澈透明而美妙的月色的描绘,透露出虽遭贬谪,却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心境,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
事(记叙)
景(描写)
情(抒情)
原因:月色入户
事件:结伴夜游
人物:吾、张怀民
地点:承天寺
时间:十月十二日夜
月光 → 积水空明
竹柏影 → 藻、荇交横
“闲人”→ 壮志难酬的愤懑落寞、自嘲自解
“月”“竹柏”→ 旷达乐观地对待人生
空灵清澈、清丽淡雅的月夜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
结构梳理
1、用原文填空。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含蓄地表达对“忙人”的鄙夷和讽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
水中藻、荇交横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何夜无月
2、苏轼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课文只写了“相与步于中庭”,并没有写他与张怀民的对话。请结合二人当时的处境(皆被贬),发挥想象,为他们设计一段对话。
示例:张怀民面对月色说:“想这世人都蝇营狗苟,拍马钻营,哪儿会有我们这般闲情逸致?”
苏轼道:“唉!虽是闲置此地,无以报国,但好在有你在此与我共赏月色,也可聊以自慰吧!”
张怀民说:“老兄,天地之大,又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共赏美景吧!”
两人同笑:“哈哈哈……哈哈……”
蝇营狗苟yíng yíng gǒu gǒu:指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地逐食腐物,像狗那样苟且偷生不知羞耻。比喻有些人像苍蝇和狗那样为了一己私利而到处投机钻营。
3、比较《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示例:①《答谢中书书》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读此文,让读者感受到山川之美,意境之美;
②《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一、【中考链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yù)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cū)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zhù)⑥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黄门公:指苏辙,即苏轼的弟弟,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箸(zhù):筷子。⑦饮湿:指润湿嘴巴。
【助读链接】《东坡食汤饼》一文中,苏轼虽然被贬,却没有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苏轼“食汤饼”是为了生存,绝非为享乐,这是苏轼的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文章用语朴质无华,表达了陆游对苏轼的处世态度的肯定以及对其品质人格的敬仰。
【参考译文】
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的味道’的道理。”
高兴的样子
想到,考虑

只,仅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大概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B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中的“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人物被贬后的艰苦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人物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示例:九三郎,人生中遭遇磨难在所难免。与其唉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
(只要体现出劝慰九三郎乐观面对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些什么?(2分)
5、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乙】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yíng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选自苏轼《在儋耳书》)
【参考译文】【乙】我刚开始到南海时,环顾四面大海无边无际,凄然而悲伤地说:“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岛呢?”一会儿又停下来思考:天地都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小海中,难道有生下来不在岛上的吗?把一盆水倒在地上,小草叶浮在水上,一只蚂蚁趴在草叶上,茫茫然不知道如何渡过。一会儿水干了。蚂蚁直接爬下草叶走了;见到同类,哭着说:“(我)差点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哪里知道转眼之间,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呢!想到这里可以笑一笑。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
(3)少焉水涸 ______________
(4)念此可以一笑 ______________
大概是
只是 
一会儿 
考虑,想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
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哪里知道转眼之间,就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呢!
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覆 盆 水 于 地 芥 浮 于 水 蚁 附 于 芥 茫 然 不 知 所 济
【解析】观察此句,“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句式一致,故应在“地”“水”“芥”后断句。
【答案】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断对1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4. (链接教材·苏轼形象)两文都写于苏轼贬谪期间,从中可看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他是一个乐观、豁达、随缘自适的人,能够淡定从容地面对逆境,拥有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课外类文阅读。
王子猷(yóu)①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②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shàn)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②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③戴安道:即戴逵,东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④剡(shàn):剡县,即今浙江嵊shèng 州市。
【参考译文】王子猷曾经暂时住在别人家中,就下令(仆人)种一些竹子。有人问:“只是暂时住在这,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呢?”王子猷吟咏许久,径直指着竹子说:“怎么能一天没有它呢?”
于潜僧绿筠yún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下了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下望去,(看到)月光皎洁明亮的样子,于是他起身来回走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王子猷)忽然回忆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远在剡县,便随即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剡县,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不进去转身返回。有人问他其中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出发的,兴致尽了自然要返回了,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
A.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曾经)
B. 或问:“暂住何烦尔?” (有人)
C. 四望皎然 (……的样子)
D.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接近)
【解析】D项“就”的意思为“到。这里指拜访。”。故选D项。
D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B.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C.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D.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解析】“王子猷居山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此句主谓宾完整,故在“阴”后断句;“夜大雪”描述了环境,故在“雪”后断开;“眠觉”“开室”“命酌酒”都是王子猷一系列的动作,故分别断开。故选B项。
B
3.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答案】王子猷虽暂住在别人家,却依然栽种竹子,可见他对竹子的喜爱,暗含着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分)他触景生情,思念戴安道,于是就连夜去找好友,但到了朋友家门前,却因为没了兴致而原路返回,这体现了他随性旷达的性格、率性任情的风度和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2分)
假如现在你就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苏轼,面对天上的那轮明月,面对身边同样遭遇的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请选择其中一个对象加以倾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课后作业
课后预习
《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