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
江汉油田高级中学 董海燕
【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讲读课文。《陈情表》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三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议论或者抒情的特点。
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
(3)、积累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保卫危浅、朝不虑夕等。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鉴赏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饰又用词得体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3、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3、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悲情、孝情、苦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教学方法】
1、点拨法。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苦情、孝情、和因进退两难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2、诵读法。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3、质疑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讨论,培养思考提问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所熟悉的有《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就有一篇表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挚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它就是李密的《陈情表》。
二、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1、谁陈情?李密(介绍李密)
2、李密向谁陈情?晋武帝。(简介)
3、李密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情?(原文作答:诏书切峻……实为狼狈)
4、李密向晋武帝陈什么情?
A、陈悲情。李密的三大不幸:一是失去恃怙,二是少年多病,三是孤弱,祖母病卧。这既是祖母躬亲抚养李密的原因,也是作者“不能废远”的原因。
请用对偶句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学生展示)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李密尽孝责无旁贷。
其实,李密的所有不幸在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开头就概括了,“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8个字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感情基调。我们也可以想象,当作者回忆身世,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内心涌动着的是怎样的辛酸悲凄之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就能够打动多疑的晋武帝吗?他还陈了什么情?
B、陈衷情。
孝情: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苦情: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忠情:“臣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在陈述了实情、孝情、苦情后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你又出来做官呢?”你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还想辅佐刘禅成就一番事业。你说祖母“夙婴疾病”,可见老人的身体总是不太好。
C、陈情理。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李密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终养祖母既合情合理又合法。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5、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先尽孝后尽忠,且事之实,言之切,心之诚。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6、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陈说,而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有感情朗读文中最打动你的地方。(学生展示)
三、李密以《陈情表》不仅成功地达到不奉诏仕晋的目的,而且晋武帝还赏赐他2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祖母送饭,他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1、至真至诚的感情。
陈实情、孝情凄苦悲凉,动之以情。从治国的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晓之以理。对晋武帝示之以忠。在这种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分析后,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失去了所有的借口和退路,只能支持李密。
2、缜密严谨的思维。
3、形象生动的语言。
好的构思,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才能发挥感人的力量。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四字骈句、对偶句、比喻句、成语。
也难怪有人说《陈情表》的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李密的行为,是按照儒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的“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伦理道德行事的,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后来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优厚照顾,正说明了这点。
四、李密上表的原因。
1.要供养祖母;
2.李密是蜀汉旧臣,对故国念念不忘;
3.司马氏以篡权方式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
五、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切,从本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密对他的祖母的一片拳拳挚爱。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们青少年更多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板书设计: 陈悲情 陈衷情 陈情理
教学反思:
《陈情表》作为一篇文言文,一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孝情文,要想引起学生共鸣,需要教师动一番脑筋。若采用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讲文意的教学模式,使文言分离,学生被动,课堂枯燥,极易形成“一言堂”。更难引起学生心中的波澜。文言文教学,很适合运用诵读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在诵读中自创情境,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而采用“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的方法,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