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30 09:0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第六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我们所学习的一些古代经典名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以ruì智A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B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在这些作品中,有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有坚忍执着、持之以恒的愚公,也有司马迁为我们C钩勒出的治军严明、【甲】 的“真将军”周亚夫形象。诗歌既有描绘悠然心境的《饮酒》,也写抒写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的《春望》,还有赞颂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雁门太守行》,有慨叹空有才化无从施展的《赤壁》,有对D沉闷现实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热切向往的《渔家傲》。它们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这些作品,能使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胸襟,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乙】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会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uì智 胸襟
2.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该词语的正确书写应为:
3.【甲】处横线上可填的成语是( )
A.刚正不阿 B.刚愎自用 C.处心积虑 D.刚柔并济
4.【乙】句是句病句,请修改。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河阳之北”中的“阳”指水的北面。“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在古诗文中通常代指战争、战事。
B.《愚公移山》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篇神话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只要不怕牺牲,坚持斗争,最终都会取得胜利。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鲁迅称赞这本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首先运用排比列举古之贤人在经受艰苦磨炼后终成大事的事例,接着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6.默写
⑴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⑵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⑶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⑷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⑹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⑺轻舟短棹西湖好, 。芳草长堤, 。(欧阳修《采桑子》)
⑻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⑼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二、2025年6月8日人是我国第20个“文化遗产日”,学校为响应“文化遗产日”拟开展“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链接材料] 宝应《三人花鼓》成为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人花鼓》又称“花鼓灯”,流传于扬州宝应北部乡村,在黄塍一带尤为盛行。据传,《三人花鼓》始于元末明初,盛于清代民国,由凤阳花鼓演变而来,通过与当地民间艺术的融合,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形式。《三人花鼓》由一男两女表演舞蹈,打击乐伴奏,带班人(又称灯头)领唱,演员和演奏员伴唱……
7.请为学校此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设计一条标语。
8.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下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下联;
9.学校将于6月8日上午8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文艺演出活动,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宝
应三人花鼓》,准备邀请家长参加,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请注意格式)
                                                                                                                                                                                                                                                           
三、诗歌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0.两首诗词都咏史,前者借周瑜事抒发 的感慨;后者将
的永恒与历史的沧桑巨变对比,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11.《赤壁》一诗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反说赤壁之战,运用 的写法,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临江仙》上阕“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句议论,指出世事无常,下阕则以“ ”与之呼应。
四、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基础
12.解释下列加点字
发于畎亩 而后喻 劳其筋骨
人恒过 汝之不惠 年且九十
寒暑易节 固不可彻 军士吏被甲
13.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⑶甚矣,汝之不惠。
⑷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二)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①。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①餍,读作yàn,本意是指吃饱。
1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均划两处)
⑴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⑵ 万 取 千 焉 千 取 百 焉 不 为 不 多 矣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岂不诚大丈夫 ⑵往之女家 ⑶与民由之
⑷贫贱不能移 ⑸不远千里而来 ⑹苟为后义而先利
16.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⑵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17.阅读两篇短文 ,回答下列问题
⑴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甲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意思相近?
⑵乙文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理念?请结合学习过的孟子的短文回答问题。
五、作文
有人曾问:“季羡林先生,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平极其坎坷,你对人生悟出了什么真谛吗?”他答:“真谛就寓于日常生活中,不劳远求。真谛也不复杂精深,简单即是道。”其实真正的道理,从来不复杂,当你回归到初心和原点,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请你回顾自己的生活点滴,以“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为记叙类。(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3)不少于 600字。
参考答案
1.睿 jīn 2.C 勾勒 3.A 4.去掉前句中的“在……时”
5.B(只要……都……的说法绝对化了) 6.默写略
7.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传承文化遗产,构建和谐校园
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后人爱护薪火传承
8.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9.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学校开展了“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将于6月8日上午8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文艺演出活动,届时将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应三人花鼓》,特邀您参加,敬请光临!
XXXX中学学生会
2025.6.5
10.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 自然景物
11.以小见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2.略 13.略
14.⑴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⑵ 万 取 千 焉/ 千 取 百 焉 /不 为 不 多 矣
15.⑴真正、确实 ⑵同“汝” ⑶遵从 ⑷使…改变、使…动摇
⑸以…为远 ⑹如果、假如
16.⑴(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⑵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 ,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17.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⑵乙文体现了孟了以仁政治国的理念。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提到的“得道”指的是施行仁政,“人和”指的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应该说“得道”是“仁和”的前提。乙文也是在强调“仁义”对于治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