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突破五:特殊三角形综合之探究问题(20道)
【压轴专练】
一、综合题(本题组共20道解答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
1.问题背景 如图(1),在 ABC与 ADE中,,,.求证:.
类比探究 如图(2),D,P是等边 ABC外两点,连接并取的中点M,且,,试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拓展应用 如图(3),在四边形中,,,,,,直接写出的长.
2.(1)问题发现:如图1, ABC和均为等边三角形,当绕点旋转至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
①的度数为______;
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拓展研究:如图2, ABC和均为等腰三角形,且,点,,在同一直线上,若,,求的长度;
(3)探究发现:图1中的 ABC和,在旋转过程中当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设直线与距相交于点,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3.综合与实践:
【问题背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 10题“探索研究”:等边和等边,将绕点A 旋转到某一位置,要求观察图形,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探究发现】
(1)如图1,小明连结,并发现与的数量关系,请你探究后写出证明过程.
(2)如图 2,得知小明的结论后,小华又连结,已知,请你求出的长;
【拓展探究】
(3)如图3,小颖画出了等腰直角 ABC和等腰直角 ADE,其中,,点C在上,请你直接写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
4.在 ABC中,,,为上一点,为上一点,连接,为的中点,,于;;
(1)求证:;
(2)探究与的数量关系;
(3)如图2,连接,若平分,,求的值.
5.如图,,,点为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1)当时,求的长度.
(2)如图,将的角度都调整为,其余条件不变,求此时的长度.
(3)如图,当的角度都变为,其余条件不变,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运动,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运动,并且运动速度相同,连接,探究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6.在 ABC中,,点D是平面内一点(不与点A,B,C重合),连接,连接.将沿直线翻折,得到,连接.
(1)如图1,点D在内部,交于点E,点F是上一点,且,连接.
①求证:;
②若,,求点G到直线的距离.
(2)如图2,点D在的内部,试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7.(1)如图1,在 ABC中,,,平分,,垂足为E,试探究线段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你的理由.
(2)如图2,把条件改为:“在 ABC中,,,点D在上,,,与相交于F点,则线段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并证明你的结论.”
8.已知点是平分线上一点,的两边、分别与射线、相交于,两点,且过点作,垂足为.
(1)如图,当点在线段上时,求证:;
(2)如图,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探究线段、与之间的等量关系;
(3)如图,在()的条件下,若,连接,作的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
9.如图,点O是等边 ABC内一点,连接作等边,连接、、,,.
(1)求证:;
(2)当时,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为多少度时,是等腰三角形.
10.(1)【发现问题】如图1,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D,则与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探究】如图2,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相交于点D,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3,四边形中,,已知,,求的长.
11.问题情境:
已知:,于点,,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的同侧.
()如图,过点作于点,则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此时,,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探究证明:
()如图,在直线上取点,使,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在直线任取一点,连接,以点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作于点,写出在图,图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2.【数学思考】
(1)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就三角形的中线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图1,是 ABC的中线,过点B作的平行线,交的长线于点E,发现DE的长恰好等于中线的长,请验证这一结论;
【深入探究】
(2)如图2, ABC中,点D,E在边上,,过点E作,交的角平分线于点F,试判断EF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如图3,在 ABC中,,平分,点E为边的中点,过点E作,交于点F,交BA的延长线于点G,若,,则的长度.
13.【问题情境】
在等边 ABC中,射线平分,交于点O,点E是上一动点,,,连接,CF.
【探究发现】
(1)如图Ⅰ,若点E在线段上.
①求证:;
②直接写出与间的数量关系: ;
(2)如图Ⅱ,若点E在射线上,(1)中与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写出新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
【拓广延伸】
(3)如图Ⅲ,点E,D在射线上,,,连接,求的度数.
14.如图,
(1)问题发现:如图①, ABC和都是等边三角形,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
①的度数为______;
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2)拓展探究:如图②, ABC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中边上的高,连接,试求的度数及判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③, ABC和都是等腰三角形,,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15.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某兴趣小组拟做以下探究.在中,,,点D为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C,D重合),将线段绕点M顺时针旋转点A的对应点为E,连接.
(1)【初步感知】如图1,若点M在线段上,则的度数是_______;
(2)【拓展探究】如图2,若点M在线段上,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3)【问题解决】若,则点M在线段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时,请直接写出线段的长.
16.综合与实践课上,李老师以“发现 探究 拓展”的形式,培养学生数学思想,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以下是李老师的课堂主题展示:
(1)如图,在等腰 ABC中,,点D为线段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A,B重合),以为边作等腰,,,连接.解答下列问题:
【观察发现】
①如图11 1,当时,线段,的数量关系为 , °;
【类比探究】
②如图11 2,当时,试探究线段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2)如图11 3,四边形中,,,连接,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直接写出结果).
17.如图1, ABC中,,D是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平分交于点 E,过点E作,垂足为点H.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F.设
(1)求证:;
(2)①若,则______,______;
②试探究α与β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将“D是延长线上一动点”改为“D是延长线上一动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请直接写出α与β的关系.
18.我们把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
(1)性质探究:如图,已知四边形中,,垂足为,求证:.
(2)解决问题:如图,在中,,,,分别以 ABC的边和向外作等腰和等腰,连接,求的长.
19.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基本途径.通过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再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可以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1)发现问题:如图1,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D.则与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 ;
(2)类比探究:如图2,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BE,交于点D.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在 ABC和中,,,,连接,,将绕它们共同的顶点A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若B,E,F三点刚好在同一直线上,求此时的度数.
20.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一个含的直角三角尺和两条平行线”为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如图1,已知两直线a,b且和直角,,,.
(1)在图1中,,求的度数;;
【深入探究】(2)如图2,创新小组的同学把直线a向上平移,并把的位置改变,发现,请说明理由;
【拓展应用】(3)缜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结论的基础上,将图2中的图形继续变化得到图3,平分,,分别交直线于,两点,小组成员又将沿翻折,使点落在点处.这时他们发现线段与线段有特殊的位置关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突破五:特殊三角形综合之探究问题(20道)
【压轴专练】
一、综合题(本题组共20道解答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
1.问题背景 如图(1),在 ABC与 ADE中,,,.求证:.
类比探究 如图(2),D,P是等边 ABC外两点,连接并取的中点M,且,,试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拓展应用 如图(3),在四边形中,,,,,,直接写出的长.
【答案】问题背景:见解析;类比探究:;理由见解析;拓展应用:
【分析】问题背景: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到结论;
类比探究:如图,延长至,使,连接,,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从而可得结论;
拓展应用:过作,且,连接,并延长交于,可得,证明,证明,可得,,可得,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问题背景:
证明:∵,
∴,
∵,,
∴,
∴;
类比探究:;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至,使,连接,,
∵为等边三角形,
∴,,
∵,,
∴为等边三角形,
∴,,
∴,
,
∴,
∴,
∴,,
而,
∴,
,
∴,
∵为的中点,
∴,
∵,
∴,
∴,而,
∴;
拓展应用:如图,过作,且,连接,并延长交于,
∴,
∵,,
∴,
∴,
∴,,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余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本题难度很大,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
2.(1)问题发现:如图1, ABC和均为等边三角形,当绕点旋转至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
①的度数为______;
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拓展研究:如图2, ABC和均为等腰三角形,且,点,,在同一直线上,若,,求的长度;
(3)探究发现:图1中的 ABC和,在旋转过程中当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设直线与距相交于点,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1)①;②;(2);(3)或
【分析】(1)由“”可证,可得,.由点,,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从而可以求出的度数;
(2)由“”可证,可得,,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3)由(1)知,得,由,可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
【详解】(1)①和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
为等边三角形,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
,;
②,
,;
(2)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在同一直线上,
.
,
,
,
又,,
,
;
(3)如图3,
由(1)知,
,
,
,
,
如图4,
同理求得,
,
综上所述:的度数是或.
【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3.综合与实践:
【问题背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 10题“探索研究”:等边和等边,将绕点A 旋转到某一位置,要求观察图形,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探究发现】
(1)如图1,小明连结,并发现与的数量关系,请你探究后写出证明过程.
(2)如图 2,得知小明的结论后,小华又连结,已知,请你求出的长;
【拓展探究】
(3)如图3,小颖画出了等腰直角 ABC和等腰直角 ADE,其中,,点C在上,请你直接写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理由见解析(2)13(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找准边与角的关系证明全等,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1)通过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2)由得,再证明,由勾股定理可求出的长;
(3)与(1)相同,证明全等后,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三边关系即可
【详解】(1)证明:,理由如下:
∵与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
∴;
(2)解:∵是等边三角形,
∴
由(1)知,,
∴
又
∴
又,
∴;
(3)解:,理由如下:
连接,如图,
∵,,
∴
∵
∴,
在和中,
∴,
∴,
∴,
∴,
∴
4.在 ABC中,,,为上一点,为上一点,连接,为的中点,,于;;
(1)求证:;
(2)探究与的数量关系;
(3)如图2,连接,若平分,,求的值.
【答案】(1)见解析;
(2),理由见解析;
(3)m的值为.
【分析】(1)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由余角的性质可得,即可求解;
(2)由“”可证,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3)由面积关系可求,由勾股定理可求的长,由面积法可求的值.
【详解】(1)证明:为的中点,,
,
,,
,
,
,
,
,
,
,
,
,
;
(2)解:,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作于,
,,
,
,,,
,
,
;
(3)解:如图2,过点作于,过点作于,于,
平分,,,
,
,
,,
,
,
,
,
,
,
,
,
(负值舍去),
的值为.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点为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1)当时,求的长度.
(2)如图,将的角度都调整为,其余条件不变,求此时的长度.
(3)如图,当的角度都变为,其余条件不变,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运动,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运动,并且运动速度相同,连接,探究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
(3),理由见解析.
【分析】()先求出,再证,即可得出结论;
()先求出,再证,即可得出结论;
()连接,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证,得,,再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则,然后由勾股定理得,化简即可求解.
【详解】(1)解:∵点为中点,,
∴,
∵,
∴,
∴,,
∵,
∴,
∴,即,
在和中,
∴,
∴;
(2)解:∵点为中点,,
∴,
∵,,
∴,即,
在和中,
,
∴,
∴;
(3)解:,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
∴,
∵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运动,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运动,并且运动速度相同,
∴,
在和中,
,
∴ ,
∴, ,
∴,即,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余角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勾股定理,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6.在 ABC中,,点D是平面内一点(不与点A,B,C重合),连接,连接.将沿直线翻折,得到,连接.
(1)如图1,点D在内部,交于点E,点F是上一点,且,连接.
①求证:;
②若,,求点G到直线的距离.
(2)如图2,点D在的内部,试探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
(2)
【分析】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的综合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证明;
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求出即可解答.
(2)过A作交的延长线于点H,证明,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1)解:①证明:∵,
∴,
∴,
∴,
在和中,
,
∴.
②解:∵,
∴,
∴,
∴,,
∴,
∴,
∴,
由翻折,得,,
∴,
∴,
∵,
∴点B,D,G共线,
∴,
设点G直线的距离为h,
则,
解得,
即点G到直线的距离为.
(2)解:如图,过A作交的延长线于点H,
∴,
∵,
∴,
∵,
∴,
∵,
∴,
在和中,
,
∴,
∴,
∴,
由翻折,得:,
∴,
∴,
∵,
∴.
7.(1)如图1,在 ABC中,,,平分,,垂足为E,试探究线段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你的理由.
(2)如图2,把条件改为:“在 ABC中,,,点D在上,,,与相交于F点,则线段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理由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1)如图,延长,交于点,证明,得到;再证明,得到,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则,证明,得到;证明,得到,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交于点,
∵,,则,
∴,
∴,
∵,
∴,
在与中,,
∴,
∴,
∵平分,
∴,
在与中,,
∴,
∴,
∴;
(2),理由如下:
如图,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则,
∵,则,
∴平分;
∵,
∴,
∵,
∴,故,
∴;
∵,
同(1);
在与中,,
∴,
∴;
在与中,,
∴,
∴,
∴.
8.已知点是平分线上一点,的两边、分别与射线、相交于,两点,且过点作,垂足为.
(1)如图,当点在线段上时,求证:;
(2)如图,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探究线段、与之间的等量关系;
(3)如图,在()的条件下,若,连接,作的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若,,求线段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理由见解析
(3)
【分析】(1)过点作,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证明,得到,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
(2)过点作,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证明,证明,得到,结合图形解答即可;
(3)在上截取,连接,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到,证明,得到,计算即可.
【详解】(1)证明:如图,过点作,垂足为,
∵平分,,,
∴,
∵,,
∴,
在和中,
,
∴()
∴;
(2)解:,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作,垂足为,
∵平分,,,
∴,,
∵,
∴
∴,
∵,,
∴,
在和中,
,
∴(),
∴,
∴,
∴;
(3)解:如图,在上截取,连接,
∵平分,
∴,
在和中,
,
∴()
∴,,
∵是的平分线,是的平分线,
∴是的角平分线,
∴,
∵,,
∴,
∴,
∴,
∴,
∴,
在和中,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垂线定义及同角的余角相等等,关键是依照基础示例引出正确辅助线.
9.如图,点O是等边 ABC内一点,连接作等边,连接、、,,.
(1)求证:;
(2)当时,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为多少度时,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1)见解析
(2)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3)或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推出,即可求证;
(2)根据全等的性质得出,则,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题意得出由图可知,,,.然后进行分类讨论: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即可解答.
【详解】(1)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
∴,即,
在和中,
,
∴.
(2)解: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
∴,
∵是等边三角形,
∴,
∴,
∴是直角三角形.
(3)解:由图可知,,
∴,
∴,
∵,
∴,
∵,
∴,
∵,
∴,
∴
①当时,,
∴,
解得:;
②当时,,
∴,
解得:;
③当时,,
∴,
解得:;
综上:或或.
10.(1)【发现问题】如图1,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D,则与的数量关系是 ,
(2)【类比探究】如图2,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相交于点D,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3,四边形中,,已知,,求的长.
【答案】(1);(2),,理由均见解析;(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解答;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即可解答;
(3)先证明可得,进而得到,再运用勾股定理可得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
∴,即,
在和中
,
∴,
∴,,
∵,
∴.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
∴,即,
在和中
,
∴,
∴,,
∵,,
∴,
∵,
∴,
∵,
∴.
(3)过A作,垂足为A,使,连接、,
∵,
∴,,
∴,
∴,即,
∵,,
∴,
∴,
∵,,
∴,
∵,
∴,
∵,
∴,
在中,,,
∴,
∴.
11.问题情境:
已知:,于点,,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的同侧.
()如图,过点作于点,则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此时,,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探究证明:
()如图,在直线上取点,使,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在直线任取一点,连接,以点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作于点,写出在图,图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2);(3);.
【分析】()由余角性质可得,进而由即可证明,得到,进而得到,,据此可得;
()过点作于点,如图,同理()可得,得到,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到,即得;
()如图,作于点,作,作于点,作于点,可得四边形和四边形是长方形,得到,,同理()可得,,得到,,即得,进而得到;如图,作于点,同理()得到,,即得,,进而可得;
本题考查了余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解:∵,
∴,
∵,
∴,
∴,
∴,
∵,
∴,
∴,
又∵,
∴,
∴,,
∴,
即,
故答案为:,;
(), 理由如下:
过点作于点,如图,
同理()可得,
∴,
∵,,
∴,
∴;
()如图,作于点,作,作于点,作于点,
则四边形和四边形是长方形,
∴,,
同理()可得,,
∴,,
∴,
∴,
即;
如图,作于点,
同理()可得,,
∴,,
∴,
即.
12.【数学思考】
(1)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就三角形的中线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图1,是 ABC的中线,过点B作的平行线,交的长线于点E,发现DE的长恰好等于中线的长,请验证这一结论;
【深入探究】
(2)如图2, ABC中,点D,E在边上,,过点E作,交的角平分线于点F,试判断EF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如图3,在 ABC中,,平分,点E为边的中点,过点E作,交于点F,交BA的延长线于点G,若,,则的长度.
【答案】(1)见解析 (2);理由见解析 (3)2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答;
(2)延长到,使,连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求得,于是得到结论;
(3)延长至点,使,连接,证明,得到,,推出, 均为等腰三角形,得到,,根据,根据面积求出的长即可.
【详解】解:(1),
,
是的中线,
,
在和中,
,
,
;
(2),
理由:延长到,使,连接,
在与中,
,
,
,,
平分,
,
∵,
,
,
,
;
(3)延长至点,使,连接,
同法可得:,
,,
,平分,
,
,
,,
,
,
,
,
,
,
,
,,,
,
,
故的长度为2.
13.【问题情境】
在等边 ABC中,射线平分,交于点O,点E是上一动点,,,连接,CF.
【探究发现】
(1)如图Ⅰ,若点E在线段上.
①求证:;
②直接写出与间的数量关系: ;
(2)如图Ⅱ,若点E在射线上,(1)中与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写出新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
【拓广延伸】
(3)如图Ⅲ,点E,D在射线上,,,连接,求的度数.
【答案】(1)①见解析;②;(2)成立,理由见解析;(3)
【分析】(1)①根据证明即可.
②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而可得,由此可得.
(2)若点E在射线上,(1)中与间的数量关系仍然成立,证法同第(1)小题.
(3)先根据证明,则可得,又由,得,由可得,进而可得,.
【详解】解:(1)①是等边三角形,
,.
又∵,
即.
又,
.
②是等边三角形,
∴,
∵平分
∴
∵
∴
∴
即
∴.
故答案为:
(2)成立,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
,.
又∵,
即.
又,
.
平分,
.
.
.
(3)在和中
,,
∴.
.
,,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
(1)问题发现:如图①, ABC和都是等边三角形,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
①的度数为______;
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2)拓展探究:如图②, ABC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中边上的高,连接,试求的度数及判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如图③, ABC和都是等腰三角形,,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1)①;②相等
(2);,理由见详解;
(3)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证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而得到,,即可得到的度数;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为中边上的高,可得,即可得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3)证明,得到,推出,最后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1)解:①和都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和中,
,
,
,
故答案为:;
②,
,
故答案为:;
(2)解: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在与中,,
,
,
,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的度数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3)解:根据(1)(2)中结论可知:,得,
和都是等腰三角形,,
,
,
,
.
15.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某兴趣小组拟做以下探究.在中,,,点D为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C,D重合),将线段绕点M顺时针旋转点A的对应点为E,连接.
(1)【初步感知】如图1,若点M在线段上,则的度数是_______;
(2)【拓展探究】如图2,若点M在线段上,试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3)【问题解决】若,则点M在线段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时,请直接写出线段的长.
【答案】(1)
(2),理由见解析;
(3)或.
【分析】(1)连接,过点E作于点N,先证明,继而得到.再利用等量代换,证明,可得,结合,计算即可;
(2)连接,过点E作.交延长线于点G,先证明,继而得到.再利用等量代换,证明,可得,结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证明即可;
(3)当点M在线段上时,连接,计算根据题意证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继而计算即可;当点M在线段上,利用同样思路求解即可.
【详解】(1)解:连接,过点E作于点N,
∵,点D为边的中点,
∴,,
∴,
∵
∴,
∴,
在和中,
∵,
∴,
∴,
∴,
∴,
∴,
∴,
∴;
故答案为:
(2)解:连接,过点E作.交延长线于点G,
∵,点D为边的中点,
∴,,
∴,
∵,
∴,
∴,
在和中,
∵,
∴,
∴,
∴,
∴,
∴,
∴,
∴,
∴均为直角三角形,
∴,
∴,
∴,
∴;
(3)解:当点M在线段上时,连接,
∵,点D为边的中点,,
∴,,
∴,
∵,
∴,
∴,
∴,
∴,
∴
∴,
∴;
当点M在线段上时,连接,
∵,点D为边的中点,,
∴,,
∴,
∵,
∴,
∴,
∴,
∴,
∴
∴,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模型的应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16.综合与实践课上,李老师以“发现 探究 拓展”的形式,培养学生数学思想,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以下是李老师的课堂主题展示:
(1)如图,在等腰 ABC中,,点D为线段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A,B重合),以为边作等腰,,,连接.解答下列问题:
【观察发现】
①如图11 1,当时,线段,的数量关系为 , °;
【类比探究】
②如图11 2,当时,试探究线段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2)如图11 3,四边形中,,,连接,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①,90; ②,理由见解析;(2)32
【分析】(1)①先证明,再利用证明,由全等三角的性质可得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出.②同①,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用证明,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即可得出,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
(2)过A作交延长线于G,先证明,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得出,利用证明,由全等的性质得出,,根据得出,计算即可.
【详解】解:(1)①∵,
∴,
即,
又∵,,
∴,
∴,,
∵,,,
∴
∴,
故答案为:,90.
②,理由如下:
∵,
∴
即,
∵
∴,
在和中,
∴,
∴
∴
∴,
(2)如图,过A作交延长线于G,
∵,
∴
∵
∴
又∵
∴
∵
∴
即
在和中,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1, ABC中,,D是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平分交于点 E,过点E作,垂足为点H.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F.设
(1)求证:;
(2)①若,则______,______;
②试探究α与β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将“D是延长线上一动点”改为“D是延长线上一动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请直接写出α与β的关系.
【答案】(1)见解析
(2)①;;②,理由见解析
(3)
【分析】(1)根据等角得余角相等得出答案;
(2)①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再求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②先求出 ,同理得,且,即可得出答案;
(3)先根据题意作出图形,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而得出,然后代入整理得出答案.
【详解】(1)解:,
∴,
∴;
(2)①∵,平分,
∴.
∵,
∴,
∴.
故答案为:,;
②.
理由如下:由(1)得.
同理,且,
∴,
∴;
(3)∵,
∴.
∵,
∴,
即,
∴.
∵,
∴,
∴,
即,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18.我们把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
(1)性质探究:如图,已知四边形中,,垂足为,求证:.
(2)解决问题:如图,在中,,,,分别以 ABC的边和向外作等腰和等腰,连接,求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理解垂美四边形的定义、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运用勾股定理可得:,,,,即可证得结论;
(2)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再证得,得出,,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证明:,垂足为,如图,
,,,,
,,
.
(2)解:如图,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则,
,
,
和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
,,
,
在中,.
19.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基本途径.通过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再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可以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1)发现问题:如图1,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D.则与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 ;
(2)类比探究:如图2,在 ABC和中,,,,连接,,延长BE,交于点D.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在 ABC和中,,,,连接,,将绕它们共同的顶点A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若B,E,F三点刚好在同一直线上,求此时的度数.
【答案】(1),30
(2),理由见解析
(3)
【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成为解题的关键.
(1)设交于点G,由可得,而、,即可根据“”证明,所以,,则即可解答;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可得,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证明可得,再说明即可.
【详解】(1)解:如图1,设交于点G,
∵,
∴,
在和中,
,
∴,
∴,,
∴.
故答案为:,30.
(2)解:,理由如下:
∵,
∴,即,
在和中,
,
∴,
∴,
∵,
∴,
∴.
(3)解:如图3所示:
∵和都是等腰三角形,
∴,
∴,即:,
∴,
∴,
∵,
∴,
∴,
∴.
20.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一个含的直角三角尺和两条平行线”为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如图1,已知两直线a,b且和直角,,,.
(1)在图1中,,求的度数;;
【深入探究】(2)如图2,创新小组的同学把直线a向上平移,并把的位置改变,发现,请说明理由;
【拓展应用】(3)缜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结论的基础上,将图2中的图形继续变化得到图3,平分,,分别交直线于,两点,小组成员又将沿翻折,使点落在点处.这时他们发现线段与线段有特殊的位置关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1);(2)见解析;(3),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平角定义求出,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2)过点作.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则,进而得出结论;
(3)由角平分线定义得,由平行线的性质得,,根据折叠得出,根据,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
,
∵,
;
(2)理由如下:
过点作.如图所示:
则,
∵,
∴,
∴,
∴,
∴,
∴;
(3),理由如下:
平分,
,
,
∴,
根据折叠可知:,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定义、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