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1 18: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 石埠(bù) 残域 (yuán)
B.炽红(chì) 松懈(xiè) 黄焖鸡(mèn)
C.奔丧(sàng) 绿釉(yòu) 花骨朵(gū)
D.兴味(xìng) 草茎jīng) 青头菌(j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 怅惘 恩慧 触目伤怀
B.鲜腴 嫉妒 悲悯 夷为平地
C.狼藉 欺凌 疾弛 连绵不断
D.苔痕 点辍 洗涤 井然有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梳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7.请从“月亮、枯叶、小溪”这三个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阳光一一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8、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但是,营长以上可以骑马或骡子。我注意到,他们弄到美味食物甚至大家平分——在我和军队在一起时,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
【片段二】
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相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的,这些武器都是那些国家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片段三】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1) 下面是对以上内容所做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片段一写“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体现了红军将领与战士之间平等的关系。
B. 片段二叙写了红军武器装备的情况,写出了当时红军的大部分武器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这一事实。
C. 片段三是对红军生活条件的细致描述,可看出红军部队生活条件简陋但房间清洁整齐。
D. 以上三个片段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后叙写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许多观点,体现了纪实作品的特点。
(2) 请结合整本书及链接材料,说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世界各地关注的原因。
【链接材料】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当时他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
9、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仔细阅读轩轩做的数据和图表,写出你的发现,不少于两点。
(2)围绕电子阅读这一话题,轩轩采访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请你根据语境,写出轩轩采访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个问题,要求语言得体,话题集中,两个问题之间有梯度。
轩轩:①__________________
严锋: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轩轩:②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发现小明同学的作文中使用了“葛优躺”“emo”“yyds”等大量网络用语,针对此种现象,请你代替老师给小明同学提一点建议。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2)“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3)我想念昆明的雨。
(4)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5)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7)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8)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9)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10)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1)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12)我想念昆明的雨。
10、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1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飘 零
朱自清
一个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书房里,在晕黄的电灯光下,谈到W的小说。“他还在河南吧?C大学那边很好吧?”我随便问着。
“不,他上法国去了。”
“法国?做什么去?”
“你觉得很奇怪吧?——巴黎乔治蓬皮杜欧洲医院打电报约他做助手去。”
“哦!就是他研究心理学的地方!他在那边成绩总很好?——这回去他很愿意吧?”
“不见得愿意。他动身前到北京来过,我请他在启新吃饭,他很不高兴的样子。”
“这又为什么呢?”
“他觉得国内没有他做事的地方。”
“他回来才一年呢。C大学那边没有钱吧?”
“不但没有钱,他们说他是疯子!”
“疯子!”
我们默然相对,暂时无话可说。
我想起第一回认识W的名字,是在《新生》杂志上。那时我在P大学读书,W也在那里。我在《新生》上看见的是他的小说,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心理学的书读得真多,P大学图书馆里所有的,他都读了。文学书他也读得不少。他说他是无一刻不读书的。我第一次见他的面,是在P大学宿舍的走道上,他正和朋友走着。有人告诉我,这就是W了。微曲的背,小而黑的脸,长头发和近视眼,这就是W了。以后我常常看他的文字,记起他这样一个人。
有一回我拿一篇心理学的译文,托一个朋友请他看看。他逐一给我改正了好几十条,不曾放松一个字。永远的惭愧和感谢留在我心里。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来看我了。他说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东人,这回来上海,是要上法国去的。我问起巴黎第一大学的《心理学与科学方法》杂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杂志。但他说里面往往一年没有一篇好文章,没有什么意思。他说近来各心理学家在英国开了一个会,有几个人的话有味。他又用铅笔随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写了《哲学的科学》一个书名与其出版处,说是新书,可以看看。他说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馆里,见他床上摊着一本《人生与地理》,随便拿过来翻着。他说这本小书很著名,很好的。我们在晕黄的电灯光下,默然相对了一会,又问答了几句简单的话,我就走了。直到现在,还不曾见过他。他到法国去后,初时还写了些文字,后来就没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远处的云烟了。
我倒还记着他。两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学日报》上见到他一篇诗,是写一种清趣的。我只念过他这一篇诗。他的小说我却念过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那篇《雨夜》,是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这就是W了。
P也上法国去,但不久就回来了。他在巴黎住了些日子,W是常常见着的。他回国后,有一个热天,和我在南京清凉山上谈起W的事。他说W在研究行为派的心理学。他几乎终日在实验室里,他解剖过许多老鼠,研究它们的行为。P说自己本来也愿意学心理学的,但看了老鼠临终的颤动,他执刀的手便战战的放不下去了,因此只好改行。而W是“奏刀騞然”,“踌躇满志”,P觉得那是不可及的。
P又说W研究动物行为既久,看明它们所有的生活,只是那几种生理的欲望,如食欲,性欲,所玩的把戏,毫无什么大道理存乎其间。因而推想人的生活,也未必别有何种高贵的动机,我们第一要承认我们是动物,这便是真人。W的确是如此做人的。P说他也相信W的话,真的,P回国后的态度是大大的不同了。W只管做他自己的人,却得着P这样一个信徒,他自己也未必料得着的。P又告诉我W恋爱的故事。是的,恋爱的故事!P说这是一个日本人,和W一同研究的,但后来走了,这件事也就完了。P说得如此冷淡,毫不像我们所想的恋爱的故事!P又曾指出《来日》上W的一篇《月光》给我看。这是一篇小说,叙述一对男女趁着月光在河边一只空船里密谈。
那女的是个有夫之妇。这时四无人迹,他俩谈得亲热极了。
但P说W的胆子太小了,所以这一回密谈之后,便撒了手。这篇文字是W自己写的,虽没有如火如荼的热闹,但却别有一种意思。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恋爱,这就是W了。
“疯子!”我这时忽然似乎彻悟了说,“也许是的吧?”我想。
一个人冷而又热,是会变疯子的。”
“唔”,P点头。
“他其实大可以不必管什么中国不中国了,偏偏又恋恋不舍的!”
“是啰。W这回真不高兴。K在法国借了他的钱。这回他到北京,特地老远的跑去和K要钱。K的没钱,他也知道,他也并不指望这笔钱用。只想借此去骂他一顿罢了,据说拍了桌子大骂呢!”
“这与他的写小说一样的道理呀!唉,这就是W了。”
P无语,我却想起一件事:
“W到法国后有信来么?”
“长远了,没有信。”
我们于是都又默然。
1926年7月20日,白马湖。

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W说国外大学知名杂志没有什么意思,可见他见解独到,不趋俗随众,不一味崇洋。
B.W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小说令作者印象深刻,可见他颇有文才并关注底层社会。
C.W说人的生活未必别有何种高贵的动机,这是他作为心理学学者对社会的冷静认识。
D.W跑去向K要钱,还拍桌子大骂,这是因为他对人欲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只管做自己。
1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秋夜晕黄的灯光,营造了怀念故人的氛围,也为全篇定下了忧郁感伤的行文基调。
B.文章通过作者和P以及众人的角度来刻画W,运用全知视角塑造了一个立体的W的形象。
C.文章写了W的学习、科研、恋爱、求职等内容,但都未作细腻的刻画,写得简洁而含蓄。
D.文章首尾的两次漠然相对有无声的力量,这股力量类似全文平淡的用墨中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情绪。
16.本文在作者与P的对话中,插入了大段回忆,先是自己与W的交往经历,再是P告诉作者的几件事。对这样的顺序安排你如何理解?

17.“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类似的“冷”“热”并存的情况在本文中还有多处表现,请指出三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夏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尖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玉,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的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④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⑤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⑥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⑦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⑧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⑨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⑩“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长,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坚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18、本文是作者汪曾祺对夏天的日常生活的记叙,下列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依次写了夏天早晨的露水、花朵、野草、昆虫、瓜果等风物,虽是写夏天,但是丝毫没有给人炎热和烦躁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夏天的清新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B.作者介绍凤仙花、万把钩、巴根草、臭芝麻、香瓜等事物,是为了让读者从妙趣横生的描写中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
C.第②段中关于栀子花的文字,看似粗鄙,其实极富有个性,表现了栀子花“粗大”“碰鼻子香”的朴实特征。
D.本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全篇没有主要人物、主要故事和主要景物,以对夏天的一种感觉贯穿全文。
19、首段中“夏天的早晨真舒服”一句出现了两次,请标出其中你想突出的重音,并简述理由。
第一次:   
第二次:   
20、汪曾祺爱写美食和各地小吃,文字不但色彩斑斓,还有立体感,如《端午的鸭蛋》,写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从蛋中冒出来了。而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描写也极为传神,请从词性和感官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两个句子。
21、相信这篇极富有生活气息的美文一定能触发你的生活感悟,请模仿汪曾祺的文风,选择某季节的一种事物加以描述,在字里行间表达你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父亲的“城池”
①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兄弟几个则继承了母条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可父亲一直拒绝我们的“供奉”,仿佛我们拿给他的吃穿用品,是偷来的抢来的。此外,他也不愿意和我们多交流。濉河中的卵石被父亲一块块地挖出来,堆砌在河滩地的四周,圈起了一座“城池”。日晒雨淋,寒暑易节,他始终把自己圈在里面,像绣花一样走针引线。几乎到他去世,父亲都在努力表明他是在靠他的土地生活。
②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着我们一家。地里的油莱碾成了莱油,玉米长成了棒子。他满城奔走,挨门挨户给我们送来他的“劳动成果”,放下东西后擦把汗,便转身扬长而去....
③和父亲一样的还有大哥。我家祖辈在山里务农,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搬进了城。搬家时,大哥留在了山上,不想进城。他的想法与父亲一样:城里有什么好,城里有地种 大哥偶尔探望父亲,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当然,说的都是扬穗拔节、春种秋收的事。
④但父亲的脊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大哥骑着摩托车去乡里买化肥,因之前抢收麦子劳累过度,昏沉之中他连人带车栽下了悬崖。大哥去世之后,父亲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他更长时间地把自己圈在“城池”里加倍劳作,固守着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⑤时间长了我们都很担心。初秋的一天,天气仍然炎热,我们放下手里的事,约好一起到“城池”看父亲。但当我们靠近“城池”时,他竟如遭到异族入侵一般,朝我们怒吼道:“滚得远远的!”我们全都停步侍立。父亲竟如此对待我们! 强烈的刺激,使我的头脑清醒起来,我心中凉意渐生。随后我们第一次真切地观察到了父亲在“城池”中形单影只躬耕劳作的情形,我的心中涌起丝丝寒意。父亲的“城池”近在眼前,作为子女,我们却都从未走进去过,我的心中寒意更浓了。父亲依然自顾自地在“城池”中劳作,而站立在“城地”之外的我们却相视默然。我,不寒而栗。
⑥不多久,父亲便病倒了。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⑦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不知疲倦....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
22、分析下列两句中父母亲各自的心理。
(1)母亲“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她应该是怎么想的
(2)从第②段画线句能看出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
23、.为什么大哥来时,“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
24、.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说明“我”当时心中有所感悟,那么当时“我”感悟到了什么 请写出你自己的理解。(答出三点即可)
25、.结尾的梦境反映了“我们”子女怎样的愿望
26、.文章题目中“城池”一词,既指 ,又指 。
三、写作
27.请以“我的青春里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装、套作。
答案
1、C 2,B 3,C 4,C 5,C 6.B
7.示例一:月亮一一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
示例二:枯叶一一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人大地的怀抱。
示例三:小溪一一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8.(1) D
(2) ①报道了事实真相,解开了许多人的疑问;②报道的内容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令人信服。
9、 (1)图一:中学生和大学生花费在电子阅读上的时间远远高于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老师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稍微高于花在电子阅读上的时间。图二:人们采用电子阅读方式时,主要是浏览新闻资讯,阅读大众文学,其次是教材、经典文学等。
(2) 严教授,请问您认为电子阅读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您认为电子阅读是否会取代纸质阅读?请谈谈您的看法。
小明同学,网络语言有很多是生造出来的,缺少艺术性,不利于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汉语言文化,让我们一起来使用规范的语言写作文,好吗?
10.答案: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1.(1)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12.③段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结构: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12)段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末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13要点参考: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14.D
15.B
16.从切身经历到他人诉说,符合记忆浮现的顺序。与作者的交往是W的国内经历,P的所知是W的出国后经历,总体符合时间顺序。作者与W的交往表现出了W治学的严谨和待人的真诚,先确立W的正面形象,揭穿他人说W是疯子其实是不实之辞,表达了作者对W的初步认知。P的陈述更突出W怪异的一面,更具复杂性,不易为人理解,可以进一步佐证他人对W的“疯子”的评价,所以写在后面,引出作者的彻悟。
17、①W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但他对能够去法国搞科研态度冷淡。②、W有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但他对在国内做事心灰意冷。③、W能冷酷地了断一段恋爱,但他又通过小说回忆这段感情,可见爱的热烈。④、W能热心地帮助作者,但他对人性有悲观的认识,认为人不会有高贵的动机。⑤、W在科学研究中很冷静,但又通过小说《雨夜》表达对底层热切的关注和同情。⑥、W认为人不会有高贵的动机,但对借钱不还的K拍桌大骂,而他其实不指望这笔钱用,表现了他对人的诚信高贵品质的要求。
18、B 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而是为了突出对夏天的一种感觉。
19、①“早晨”应该重读;为引出“空气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等自然景物描写。
②“真舒服”应该重读;为突出在清晨“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带来的舒适愉悦。
20、运用动词和拟声词,以及从触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吃西瓜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夏天的清新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21、示例:今天的太阳显得格外热情,天上没有一丝云,热辣辣的光线直射人间,晒得树叶蜷缩着身体,蝉在树上拼命地大叫,惹得本来就心烦意乱的人们更加烦躁,狗也在树下占了个地方,呼呼的吐着舌头,散发热气。几乎每株看起来大一些的树荫底下,都有一群人在乘凉,他们拿着把大蒲扇,扇出的,却是热风,肩膀上搭着一条雪白的毛巾,不停的擦着脸上豆大的汗珠。漫步时,抬眼看见了一株石榴树,突然发觉它竟是如此的美丽。微风一吹,挂着石榴的枝条轻轻摆动,石榴摇摇晃晃,如皮球般调皮;如鹅卵石般圆滑,如太阳般温暖。它们的颜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石榴已经按耐不住,红彤彤的外皮裂开一个大大的笑脸,露出了孕育在里面的晶莹剔透的宝石;有的还微微泛青,仿佛还留恋着与梦的邂逅……
22、(1)母亲认为,子女条件都好了,又有孝心,而自己劳碌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接受子女的赡养,合情合理。
(2)父亲想要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家人。
23、.因为大哥是一家人中唯一一个和父亲有相同想法的人,两人能互相理解,有共同话题。
24、.①“我”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强烈不满,意识到父亲和“我们”之间有很深的隔阂;②“我”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的辛劳与孤寂,意识到“我们”以前对父亲的关注、关心不够;③“我”意识到“我们”从未走进过父亲的内心世界,了解父亲的内心需求,给予父亲精神上的关怀;④“我”终于明白,作为子女,“我们”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25、“我们“希望父亲打开(拆掉或放开)他的“城池”,希望他允许“我们”接近,接受“我们”。
26、父亲用卵石圈起的河滩地 父亲固守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