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2016届高三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训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宜春2016届高三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检测训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11 08: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读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岩层形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C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向斜槽部,挤压弯曲而成
B.背斜顶部,流水侵蚀而成
C.断层陷落,流水侵蚀而成
D.雪域高原,冰川侵蚀而成
2.由A地到B地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3.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恐龙突然绝灭。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下图为“我国某山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长白山 B.秦岭
C.青藏高原 D.南岭
5.下列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下图为某国冬半年(5~10月)的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关于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最高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A.冬季气温低,夏季降水多 B.冬季气温高,夏季降水少
C.夏季气温高,冬季降水少 D.夏季气温高,冬季降水多
7.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在10%以下区域的自然带为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被自然或人为地引入某一适宜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题。
8.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枝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 ( )
A.该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存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它生长
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
D.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
9.“水葫芦”进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爆发,而在北方地区并未形成生态灾难,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题。
10.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纬度地带分异
B.垂直分异
C.干湿度地带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11.资料体现的陆地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
A.土壤不同 B.地理位置不同
C.植被不同 D.气压不同
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3.形成东坡植被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洋流 D.人类活动
14.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 B.横断山脉
C.祁连山脉 D.长白山脉
16.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及气温年较差约为
A.930米 10℃ B.2 900米 10℃
C.2 900米 35℃ D.930米 35℃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图,回答(1)~(3)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18.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4)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具有 和 两种规律。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差异显著。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
(3)简要分析丁地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4)乙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三角洲大体相当,但两者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各不相同,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为 。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因素是(双选):
A.珠江三角洲平原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
B.乙地受大分水岭阻挡,降水较少
C.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耕作历史悠久
D.乙地地广人稀,可进行自流灌溉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岩层的地质构造,C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岩层较松散,易被流水侵蚀形成谷地,B对。A、C、D错。
2.读图,由A地到B地海拔高度变化,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条件改变,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A对。图中信息水分、光照、土壤差异不明显,B、C、D错。
考点:地质构造及地貌成因,植被类型变化的影响因素。
3.D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理环境的功能表现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据此可排除选项A、C项。而根据题干信息,在无人类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功能和相互差异,并能结合人类活动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分析。
4.B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到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冬季0 ℃等温线所在地,根据左图可知该山的山麓冬季气温为0 ℃,故选B项。
5.该山海拔为1 200米左右。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的不同高度,1月和7月的气温递减率是不一样的,且1月份大约在380米以下的地方出现了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即逆温现象;7月份山顶的气温大于0 ℃,不可能有终年积雪。
考点:本题组考查我国的气候。
6.D
7.A
【解析】
试题分析:
6.根据图中轮廓可知该地为澳大利亚,从图中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线数值分布规律可知,该国西南部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最高,该地位于35°S附近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在10%以下区域分布在北部,该地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草原带。
考点:澳大利亚的气候
8.C
9.D
【解析】
8.“北美一枝花”在沪、苏、浙、赣地区能生长是由于该地区气候适宜。但能迅速蔓延是由于这些地区缺乏制约其生长的天敌。
9.“水葫芦”在南方成灾而在北方没形成灾害是由于北方气候寒冷,制约了它的生长。
10.A
11.B
【解析】
10.从塞北至江南,反映7因纬度变化而产生的差异。
11.这种分异的基础是因纬度不同而导致的热量差异,纬度不同即地理位置的不同。]
12.D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12.通过读图分析和所学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类型分布规律判断:植被⑥位于南纬30—40度,海拔不高的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因此D项正确。
13.从植被⑤所在西坡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判断:植被⑤为热带荒漠。由此可以推断出植被⑤出现在大陆东岸,是因为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水汽进入东岸而形成的。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推断自然带的分布;热带荒漠带的非地带性分布成因。
14.C
【解析】
试题分析: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稳定的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因素,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不利于土层发育,难以形成深厚的土壤,A、D错误;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C正确,B错误。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5.B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读甲图,根据图中经纬度分析,图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峰纬度在28°N以南,天山山脉、祁连山脉、长白山脉均位于40°N以北地区,A、C、D错。所以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B对。
16.读图,在乙图找到年降水量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点,向横轴做垂线,与横轴交点的数值为降水最多地点的海拔高度,约是2 900米。该垂线与1月、7月气温曲线各有一交点,从与气温曲线交点向右纵轴做水平线,与横轴平行。得到了气温值的差,即该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10℃。B对。
考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读图判断能力,某点海拔、气温、降水的判读方法。
17(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比甲乙两图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情况,可知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因而可以推测出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读出甲图中山脉南、北坡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带分布高度情况,可知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这是由于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雪线的高低与气温、坡向和降水量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由于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8. (1)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分异)(1分)、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分异)(1分)。
(2)甲地:常年盛行东南信风,处于大分水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3分)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3分)
(3)气候温和,草质优良;(2分)地广人稀,地租低廉;(2分)临近港口,交通便利。(2分)
(4)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2分);AB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南北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图中甲地位于大陆东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自东澳大利亚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丙地同是位于大陆东岸,但处于西风带内,且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进了当地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温和湿润,草质优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广人稀,地租低廉;临近港口,交通便利。
(4)乙地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珠江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两地气候干湿程度差异大。AB正确。
【方法总结】
(1)如果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东西延伸、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北方向更替,则体现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则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自然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则体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从气压带风带、季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一般而言,受低压带或低压中心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多,受高压带或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反之降水较少;山地迎风坡处降水多,背风坡处降水少;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而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3)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农业区位因素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回答;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等方面回答。其中自然因素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增强。
(4)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工业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可从土地、资源、水源等方面回答;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基础、地理位置等方面回答。
【考点定位】该组试题综合考察地域分异规律、气候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