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纪实作品方法;
2.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成书过程、主要内容、意义及影响;
3.阅读记录中国共产党及红军领袖的文字、记录中国工农红军的章节,了解中国共产党及红军领袖的特点,了解这支军队的过人之处。
4.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工农红军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情况,概括“红星”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工农红军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情况,概括“红星”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任务一:借助序言、目录、正文等信息,概括《红星照耀中国》成书过程、主要内容、意义及影响,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汇报
预设
1.成书过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抗战和1933年的热河抗战。以后他到北平的燕京大学供职,同时学习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产生了冒险进入苏区采访中国红军的想法……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1936年6-10月,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他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2.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3.作品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的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4.著作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激励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任务二.联系情节,分析人物
结合典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小组交流汇报。
1.毛泽东
(1)典型情节
与父亲的矛盾对抗;剪辫子、参军;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与抗日战争;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半夜二三点钟才休息;经常不惹眼地坐在群众中间,玩的很高兴。
(2)形象特征
成长时期:敢于反抗,好学进取,善于思考,思想先进
成熟时期:精力过人,博闻强识,生活节俭,平易近人
2.周恩来
(1)典型情节
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为创建人;长征途中患重病,历经九死一生到达新根据地。
(2)形象特征
儒雅博学,温和冷静,信仰坚定,细心热情
3.朱德
(1)典型情节
1927年,和周恩来、贺龙等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1928年,率部一万人到达井冈山,决定建立最初的根据地,在这里第一次会见毛泽东;担任全军统帅后,跟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早期常赤脚走路,整个冬天以南瓜充饥。
(2)形象特征
沉默谦虚,忠贞不二,意志坚定,爱护部下
任务三.细读长征,感受精神
提问:
1.长征的起因是什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2.长征中面临着哪些困难?
(1)军事上: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
(2)生活上:工农红军异常艰苦,没有粮食吃,就吃野菜,甚至吃皮带、皮鞋;
(3)环境上:有高耸云霄、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有一望无际的草地,人一踏上去就陷下去,给红军生命造成威胁。
3.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哪些?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4.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红军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任务四.精读指导,归纳写法
结合文本,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特色。
小组交流、汇报
1.真实性。作品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思想远见性。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了中国,照亮了世界,也造就了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坚毅不拔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德,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少年立壮志,胸怀天下人。
布置作业
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红军精神呢?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经历写一篇读后感,并转发到朋友圈。
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走进作品 分析人物 艰苦奋斗
细读长征 归纳写法 牺牲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