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2 20:12: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6张PPT)
鲁迅
藤野先生
新课导入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之交往的藤野先生,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那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今天学习《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1902年4月,刚满二十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
在这里输入你的正文,阐述与关键词标题相关的具体内容,若字数太多酌情先删减文案,再缩小字号
在这里输入你的正文,阐述与关键词标题相关的具体内容,若字数太多酌情先删减文案,再缩小字号
在这里输入你的正文,阐述与关键词标题相关的具体内容,若字数太多酌情先删减文案,再缩小字号
字词积累
烂熳( ) 绯红( ) 宛如( )
发髻( ) 驿站( ) 芋梗( )
解剖( ) 挟着( ) 扒手( )
订正(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瞥见( )
油光可鉴( ) 杳无消息( )
抑扬顿挫( ) 深恶痛疾( )
fēi
wǎn


pōu
xié

dìnɡ

xùn

jié
piē
jiàn
yǎo
cuò

màn
yùɡěnɡ
字词积累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
诘责:责问。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多音字
( )落第
( )丢三落四
( )落枕

luò

lào
( )食宿
( )星宿
( )一宿
宿

xiù
xiǔ
( )厌恶
( )恶心
( )凶恶


ě
è
( )解剖
( )解元
( )浑身解数

jiě
jiè
xiè
畸( )畸形
绮( )绮丽
崎( )崎岖



绯( )绯红
诽( )诽谤
徘( )徘徊
fēi
fěi
pái
驿( )驿站
译( )翻译
绎( )演绎



形近字
找出文中作者回忆中变换的地点,并看看作者记叙了在这几个地方的哪些事,试为每件事拟个小标题。
东京
仙台
北京
离开东京之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别先生
别后怀念先生
留学期间
回国后
整体感知
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有哪些?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特点?
事例
藤野先生的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尊重科学,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尊重中国文化
探索求实
课文精讲
找找初识藤野先生时作者对他的印象,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____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______”,冬天穿旧外套
动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声音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语言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模胡
小结:运用____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生活俭朴、
白描
外貌
不拘小节
学习任务单
课文精讲
由_____________,看出这是
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的藤野先生。
请同学们从上述示例中任选一件,抓住描写藤野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词句,说说作者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
对工作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
有求实精神
课文精讲
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情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比喻、夸张
反语
“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
只,不外乎。
细读课文
第1段结尾“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考点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标致”意思是“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形容女子。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实为丑陋之意。又用“实在”修饰,“极了”补充,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
写出词语本义
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分析表达效果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支架】
细读课文
状元贴士
反 语
反语,也就是“说反话”,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可达到辛辣讽刺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
细读课文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结构上:写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与第1段首句照应,为下文张本。
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到“别的地方”去呢?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第1-3段,读出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心情复杂而沉重,失望、痛苦、愤怒、厌恶之情交织。“清国留学生”如此丑态百出,如此不学无术,与他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如此相像,“我”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了内心怀抱救国理想的青年作者。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又让他有着一股发自内心的悲伤感与孤独感,于是有了到别处去看看的念头。
寻求希望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细读课文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里
对故国、对家园的思念;“日暮”又给人以日薄西山、日暮途穷之感,作者遥想积贫积弱的祖国,怎能不颓丧伤感呢?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颓丧伤感
失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细读课文
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大概”表示推测;“物以希为贵”是说“我”受到优待的原因不是受到尊重,而是仙台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是怎样的优待呢?找出关键句仔细品味。
心酸无奈
学医
细读课文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点
理解句子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①抓关键词,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角度理解
②抓起修饰作用的定语、状语,解读句子内涵
③联系上下文、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深层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支架】
细读课文
补充材料: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作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两者之间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揭示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与不平。“也无怪他们疑惑”,貌似“表示理解”,实则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情情。
细读课文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强调呢?
这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他并不因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认为自己是可以俯视他们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灵始终与多难的祖国和同胞紧靠在一起。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细读课文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写出了“我”当时内心震撼之大。
补充材料: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鲁迅《<呐喊>自序》
愤怒不满
绝望痛苦
弃医从文
细读课文
结合本文第24-31段,简要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也激发了他对祖国的忧思;看电影事件又让他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国人不管体格如何健全,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学医只能医治身体疾病,无法唤起民众的反抗意识,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救治国人的灵魂。
细读课文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呜呼,无法可想
寻求
希望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颓丧伤感
辛酸无奈
愤怒不满
绝望痛苦
失望
学医
结合具体语句,梳理并概括出“我”的思想历程及情感变化。
思想历程
情感变化
细读课文
弃医
从文
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坚定
继续战斗
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些……
坚定斗志
怀揣希望
细读课文
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文中文中却写了“我”的其他经历和见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事件概括出来,并思考它们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事件 与写藤野先生的联系
匿名信事件
反面衬托藤野先生
看电影事件
决心不再学医、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前因
途径日暮里和水户
学医的主要动机,也是后来弃医从文的思想起点
仙台医专的职员对鲁迅的优待
正面衬托藤野先生
这些事件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细读课文
通读全文,作者“写藤野先生” 和“写其他人物和事件” 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写藤野先生
充满崇敬和热情,描写时注意细节刻画,语言质朴。
写其他人物和事件
冷峻、犀利、辛辣,常用反语,充满讽刺。
细读课文
藤野先生为什么“ 最使我感激”?说说你的理解。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藤野先生不仅没有歧视身为中国留学生的鲁迅,而且与鲁迅亦师亦友,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都给了鲁迅莫大的帮助。就算后来鲁迅决定弃医从文,藤野先生也没有阻挠,所以鲁迅说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
细读课文
如何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细读课文
“为中国”范围小,因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为学术”范围大,因为学术是全人类的。这句话前半句高度评价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后半句表明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第38段结尾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结构上:自然收束全文。
内容上: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用文字拯救国民的灵魂。
细读课文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
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
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
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情感的又一表现;
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
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
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
看电影事件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希望能够唤醒国民麻木的灵魂;
最后,作者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始终贯串着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探究
明线
藤野先生
暗线
在东京
去仙台
离仙台
怀念先生
爱国之情
初到
仙台
弃医从文
交往经过
别后怀念
对清国留学生的丑行充满厌恶,产生离意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受到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总结归纳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ěi) 不逊(xùn) B.瞥见(piē) 畸形(qí)
C.诘责(jié) 诲(huǐ) D.驿站(yì) 托辞(c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鬓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像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