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经人间万千悲 , 却做天地洒脱人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教学建议 中提到:语文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 的育人导向。在教学时,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 任务,清晰明确的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引导学生在学 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 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 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 基于此,我在进行《记承天寺夜 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选择的课型是组文阅读课,在设 计的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单元教学目 标,将目标设为1.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 力;2.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 旷达 ”境 界 。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拓展学生的阅读 量,在选文时,我选择了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时所写 的游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以语言运用为基 础,通过任务一 走进黄州,夜游承天寺——任务二 走进惠 州,松风亭下顿悟——任务三 走进儋州, 己卯上元夜出游 ——任务四 归纳总结,感悟闲人风度——任务五 拓展阅 读 领悟豁达态度等教学环节,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让学生 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以及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 长。
【教学篇目】
教材:《记承天寺夜游》
选文:《记游松风亭》《书上元夜游》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 元第10课《短文两篇》其中的一篇文章。文章篇幅短小,却 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仅用80余字,却创 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 境,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 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这正是 苏轼的魅力所在,学习他的文章,不仅要欣赏他文章的写 法,更值得学习的是他身处逆境却依然乐观豁达的精神品 质。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及2022版《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提到相关内容,我将 本节课目标设为1.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 力;2.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 旷达 ”境 界。力求让学生在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 能力,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 升,苏轼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蓄力 量,把握机会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年龄特点,学生们对苏轼 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系统,对他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某一篇作品上,会人云亦云的评价他乐观豁达,但是是否是 真正体会到他的这份乐观豁达,还有待商榷。基于此,在教 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人文主题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苏轼 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除了掌握应知的语文要素外,还要让学 生体会到情感,进一步学习苏轼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
2.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 旷达 ”境 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旷 达”境界。
难点: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
【课型及课时】
组文阅读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 路上。从政40年被贬30年,当过官耕过田。他的足迹从西边 的凤翔到东边的登州,从北边的定州到南边的儋州,几乎遍 及北宋的版图。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练就了他乐观豁达的 性格。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无药可
救的乐天派”。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对,他就是苏轼。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经人间万千悲,却做天地洒脱人”
—— 《记承天寺夜游》组文阅读课 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积累名句,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
2.梳理苏轼不同境遇中的言行,理解苏轼的“旷达”境 界。
二、看视频,了解作家生平。
(播放视频)
过渡语:视频播放完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于苏 轼你掌握了多少?
PPT 展 示 : 苏 轼 ( 1 0 3 7 - 1 1 0 1 ) : ( 年代)文学家 、 书画家 。 号 ,与父 ,弟 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进行评价)
三、创设情境,穿越千年
苏东坡在晚年曾在诗中这样写过“问汝平生功业,黄州 惠州儋州”,可见这三处贬谪之地的经历对其影响之深远,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和他在黄州、惠州、儋州分别来 一场邂逅,看看他在饱经折磨的流放之路上,拥有着怎样的 心境呢?
任务一 走进黄州,夜游承天寺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当你来到黄州,你发现此时 苏轼被命运抛进人生最大的寒流之中,他正在经历着人生中 最黑暗的一幕,是什么呢?对此你了解多少呢?
明确:乌台诗案。(背景介绍: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 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 磨, 苏轼幸免于死, 被贬黄州, 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 使。)
2.这一夜,月色入户,苏轼欣然起行,你跟随着他一路 来到了承天寺,他去找谁了呢?他们在一起做了什么事情 呢?
明确:张怀民。赏月。
3.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漫步赏月,看见了怎样的月色 呢?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又有着怎样的感慨和心境呢?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体现 出苏轼乐观豁达的心境。
过渡:命运虽给他以悲苦,岁月却赋予他随遇而安的乐 观,饱经折磨的流放之路,反而成全了他的才情和旷达。
可以说,苏轼最美的文、最智的诗、最佳的词、最雄的 赋、最酷的字、最绝的美食,皆诞生于黄州。在黄州,苏轼 脱胎换骨成了苏东坡,黄州也开启了苏轼伟大的东坡时代, 他在黄州期间写出了753篇诗词歌赋作品;写出了豪放派开 宗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 的《黄州寒食诗帖》;写出了轻快恬淡的短游记《记承天寺
夜游》;自号名震古今的“东坡居士”;创造了舌尖上的美 味“东坡美食”等,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
碑。
任务二 走进惠州,松风亭下顿悟
1.绍圣元年(1094年),57岁的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 第二大劫难,宋哲宗亲政,启用新党,新党掌控政局,苏轼 所在的旧党又一次遭到了大规模贬谪,这一次苏轼以讥讽先 朝罪名,被贬为惠州安置。此时,你和他邂逅在松风亭下, 在这里他创作了《记游松风亭》,他都写了什么呢?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①翻译: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佑寺,信步走到松风亭
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 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 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 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 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 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 边听到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 也是死,到那时, 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②主要内容
记叙了作者游松风亭路途中的小事及感想。
(2)读这篇游记,你发现文章题目标明“记游”,可苏 轼对游玩的过程及沿途的风景并无交代,最后他爬上松风亭
了吗?在面对是否爬松风亭的纠结解除后,他又顿悟了什么 呢?
明确:没有。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 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让他再次觉悟到“随遇而安”的 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不计得失、乐观豁达的一面。
过渡:苏东坡被贬惠州,对于他,或许是不幸的开端, 对于惠州,却是千古荣幸。在惠州,他看医书,挖草药,为 百姓治病,总共写了587首作品,平均隔一天出一篇诗文。
寓居惠州的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他整顿心灵、为民谋福、 寄情山水、快意文章,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和杰出的人格魅 力,对惠州的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无法用时间丈量的影
响。
任务三 走进儋州,己卯上元夜出游
1.元符元年,已过耳顺之年的苏轼,来到了他仕途中的 最后一个谪居地,远离中原、孤悬海外的儋州。己卯年正月 十五,这一夜,他夜游儋州,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己卯年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 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 ”我很高兴的 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 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 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 么是失呢 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
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 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主要内容:苏轼在上元夜应几位文士之邀,出游赏月观 景。
(2)苏轼与朋友上元夜出游看见了怎样的景象呢?面对 如此美景,作者又进行了哪些人生思考呢?
明确: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 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 )
过渡:苏轼借这一生活断片,不用细节刻画,自然透露 出了儋州小城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祥和风俗,并抒发出一 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反映了自己与儋州人民的亲切交谊。
人生思考:看破得失,随遇而安。
任务四 归纳总结,感悟闲人风度
苏东坡的人生,有金榜题名、位极人臣的巅峰,也有身 陷混沌、 一贬再贬的磨难。无论际遇如何,他胸中总有不灭 的希望与十足的干劲,根据三篇文章,我们共同总结一下, 作为被贬“闲人”的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都有着怎 样的情怀呢?又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请同学们仿照下列句式,书写感悟:
被贬黄州,夜游承天寺 ,苏轼能“ 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闲人”风度就是 乐观豁达的心境 。
被贬惠州, ,苏轼能“ ”,“ 闲 人”风度就是 。
被贬儋州, ,苏轼能“ ”,“ 闲 人”风度就是 。
参考答案:
被贬惠州, 游松风亭,苏轼能 “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 处? ”,“闲人”风度就是随遇而安 。
被贬儋州,上元夜游 ,苏轼能 “ 放杖而笑,孰为得 失 ”,“闲人”风度就是 不计得失 。
过渡:苏轼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 蓄力量,把握机会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任务五 拓展阅读 领悟豁达态度
过渡:苏轼一生多次遭贬,但是每一次被贬他都表现得 很是从容于乐观——
被贬杭州时他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
被贬惠州时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 人。”
被贬琼州时他写道:“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 钟”;
被贬海南时他写道:“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 生”。
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课堂小结
PPT展示:苏轼是唯一一位入选法国《世界报》的“千 年人物”的中国人。
2000年,法国《世界报》对苏轼曾经这样评价: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
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
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人生缘何不快乐,只 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先生在当年科举考试中,文章被当 时的皇帝看见,皇帝说“今为天下百姓得两宰相矣”这两个 宰相就是苏轼和苏辙。苏轼虽被一贬再贬但仍能顺境时,兼 济天下,逆境时,安守心灵。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 都可以学习苏轼的乐观豁达、不计得失、随遇而安的心境。
五、布置作业
读完苏轼的文章,我们感慨: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 不同的经历,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啊! 苏轼教给我们的是如何与世界和解,如何与自我握手言和。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和自身经历,以下作业任选其 一完成:
1.可以画一幅表达自我心情的图画; 2.可以写一句话来写写自己的感悟; 3.可以作一首诗表达情感;
4.可以写一段话抒写心情。
六、板书设计
虽经人间万千悲,却做天地洒脱人 —— 《记承天寺夜游》组文阅读课
苏轼
乐观豁达 随遇而安 不计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