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藤野先生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藤野先生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3 11:49: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1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藤野先生
全名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鲁迅心路历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生字生词
樱花 绯红 畸形 落第
解剖 匿名 诘责 瞥见
教诲 不逊 油光可鉴
深恶痛绝 抑扬顿挫
杳无消息
整体感知
请以“我”的活动地点变换为标志,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高尚品质,以及交代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崇高精神品质对我的鼓励与鼓舞。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1-3段,叙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受?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事件:见到了东京“清国留学生”腐化堕落的生活。
感受:非常反感,非常失望,十分厌恶,无情讽刺。
作用:这就推动了作者前往仙台,交代了前往仙台的原因,成为了与藤野先生结识的缘由。
探讨内容
本文主要是为了回忆藤野先生,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又为什么那么的厌恶他们?
作用:既交代了前往仙台的原因,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很好地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结识作了铺垫。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4、5两段,叙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行为和感受?
事件:1、回忆前往仙台途中经过的地方。
2、到了仙台后得到的“优待”。
感受:勾起对爱国志士的怀念,感受到仙台的优待却不以为然。
作用:表现了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弱国子民的辛酸。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6-10段,找出有关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说说作者耳闻目睹初识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描写: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穿着——穿衣服太模糊,忘记打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作用: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和生活简朴。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11-23段,作者在回忆与藤野先生的相处中,叙述了哪几件事?这些典型事件中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事件: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我”的实习(热情诚恳),询问裹脚(求实精神)。
作用: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24-31段,作者叙述了什么事?这个事件作者明白什么?从全文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事件:日本学生怀疑“我”作弊事件和“我”观看日本影片事件。
作用:交代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这就为下文与藤野先生分别作了铺垫。同时表现了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32-35段,作者描写了与藤野先生分别时的哪些细节?有什么表现作用?
细节:藤野先生很难过,“我”谎言安慰;交给“我”他的相片,叮嘱日后写信联络。
作用:表现了藤野先生分别时的难过和不舍,和“我”之间深厚的情谊。
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36-38段,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感激之情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追问:怎么理解文中提到的“良心”“正人君子”和“深恶痛绝”这些词语?
小结
1、文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
语言赏析
朗读课文1-3段,说说你对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中的那些词语的理解。指出运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
示例:“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语言赏析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从歧视中国人的日本人的心里角度来评说,表现了日本人的那种民族偏见,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愤慨和悲哀,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语言赏析
“他们也何尝不醉酒似的喝采”这句话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强烈地表现了他们的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拓展延伸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相对先生说。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此时的心境。
敬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不经意间,我与恩师已经阔别20年了。
这些年来,我一直挂念您,由于琐事烦扰,没能给您写信,有时想写,但终因状况无聊,说起来无非使您失望,便连信也不敢写了,您不会怪罪我吧?
当年,我本是抱着救国救民的思想东渡日本,想靠医学救国,可后来发现中国国民的不觉醒,振奋民族精神势在燃眉,故而弃医从文,这个情形不好跟您直说,所以撒了谎,相信您一定能理解我这片苦心。
先生对我的教诲是我一生的财富,您对我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令我终生感激。
您的照片就挂在我的墙上,每当写作疲倦之时,我都会抬眼看看您的照片,您的谆谆教导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给予我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您现在过得还好吗?您的学术成果一定很丰硕了吧?身体还好吧?愿您还如以前一样硬朗。
末了,顺便提一下,我现在已常用“鲁迅”这个笔名了。
再次向您表示敬意!
弟子周树人敬上
192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