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3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 课件(共20张ppt,内嵌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13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 课件(共20张ppt,内嵌音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3 17: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即现在的杭州西湖
春天出游
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这是诗人于早春骑马春游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读
正音
二、悟
再读诗歌,说说每一联都写了哪些内容。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第一句点明地点。
写景,描绘山光水色,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从动物变化的角度写早春景象。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二、悟
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
说明早莺还少,勾画出早莺鸣叫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循声而望的情态。
自问非问,灵巧俏皮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早春胜景的喜爱。
二、悟
即写了草浅,也写了人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
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点明诗人行踪与首尾与首联呼应
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南,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呢。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1、诗人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描写时发生了哪些视角的转换?
三、品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远景
仰视
俯视
远景
近景
2、说说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用,并赏析颔联。
答:“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的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啄”字,写春燕啄泥衔泥,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催人进取。
这两个动词,维妙维肖地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从沉睡到苏醒、充满生机的早春图,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答:不能。因为“处处”“家家”说明鸟很多,与初春季节景象不太符合。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几处”和“谁家”则恰当地说明了初春时节万物刚开始复苏,鸟儿也只是三三两两活动的景象。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同时运用“几处”“谁家”突出了“春行”之“早”的特点。
3、“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
4.诗歌颈联分别以“乱”“浅”来形容花、草,用词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乱”描绘出早春时节,花的颜色多,种类多,春花初放而未缤纷的景象,突出了早春花勃勃生机的特点。“浅”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渐绿,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但尚未丰茂,只能遮没马蹄但生机盎然的特点,突出了诗人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
6、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诗中哪句话色彩最鲜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将初春的“绿杨”置于白堤的背景中,色彩对比鲜明,凸显出杨树的鲜绿,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
7、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颔联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例:“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8、律诗行文,一般遵守起承转合的章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试以《钱塘湖春行》为例,分析起承转合。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起:总写湖水
承:承接上文,描写湖边景物。
转:从树上转到地上。
合:结束全文。
9.本诗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
答:全诗以“ 行 ”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 白沙堤终。以“ 春 ”字为着眼点,诗人通过巧妙地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钱塘湖春行
湖上春光:水平云低
湖边景色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乱花迷眼、浅草没蹄
最爱湖东: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光明媚
由衷喜爱


写作手法:1、修辞 2、直抒胸臆、3、寓情于景
四、拓展
山水田园诗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和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1、山水田园诗
2、文艺创作方法之浪漫主义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王维——诗佛
刘禹锡——诗豪
孟郊——诗囚
李贺——诗鬼
白居易——诗魔
贺知章——诗狂
4、赏西湖十景图片
拓展
柳浪闻莺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唐代著名诗人雅称
花港观鱼
湖上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荫浓。
微翻荇带彩千尺,乱跃萍里翠几重
苏堤春晓
曲院荷风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南屏晚钟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三潭印月
1.读《野望》填空。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点明了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件: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东皋
薄暮





2.对《使至塞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
B
课堂检测
3.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4.下面对《渡荆门送别》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
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C
A
5.《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课堂检测
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中间两
对偶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1)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
(2)“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真题演练
7、阅读《鲁山山行》,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深秋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2)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