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背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背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4 11:2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某年网络热梗【买橘子】:
大三暑假,送室友坐高铁,临上车前,我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室友愣了一下,说:“你xx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占我便宜。”


网友评论
这年头没点文化都看不懂段子了
答案就在朱自清的《背影》里。
到底什么意思呢?


掌握生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分析文章内容,把握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探究艺术特色,学习人物刻画与展露真情的方法

学习

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1916年考入 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并发表了长诗《毁灭》,引起诗坛广泛注意。随后,他创作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928年,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标志着他的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并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
朱自清的散文以写社会生活、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以及借景抒情的小品文为主,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这些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此外,朱自清还积极参与民主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返北平后,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背景

《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了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时,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的背影。

背景

朱自清在1917年经历了家庭的重要变故,当时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失去了,家庭陷入困境,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这种背景下,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也经历了波折。1925年,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信,信中提到父亲的健康问题和对儿子的思念,这触动了朱自清的情感,使他回忆起父亲昔日的关爱,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体知识
散文体裁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其特点在于不讲究韵律,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是最自由的文体之一。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生难字词
交卸( ) 奔丧( )
狼藉( )赋闲( ) 迂腐( )
栅栏( )琐屑( ) 差使( )
游逛( ) 马褂( )拭泪( )
踌躇( ) 蹒跚( )
颓唐( )举箸( ) 簌簌( )
xiè
bēn sānɡ



zhà
suǒ xiè
ɡuànɡ
ɡuà
chóu chú
pán shān
tuí
zhù

shì
chāi
词语释义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踌躇:犹豫。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First范读欣赏
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
深入探究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背影为线索。
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
四次
深入探究
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1)第一段:点题的背影。此处的“背影”,只是开门见山地引入文章。作者的意图在于为后文做铺垫,渲染悲凉的气氛。
(2)第六段:买橘子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买橘时的场景之中。作者先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勾画出父亲的大体外貌,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然后作者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感人至深。
(3)第六段:离别时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与儿子告别后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此时依依惜别,加深了读者对背影的印象。
(4)第七段:思念中的背影。出现在读父亲来信的情景之中。父亲老境颓唐,信中寥寥几语,令人酸楚不已。同时父亲对儿子的惦记依然如故,这就使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把“我”对父亲的殷切怀念和感受交织在一起。
深入探究
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第2次,第六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最感人。
朗读第六段
人物描写
1.这里,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
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
2.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穿


穿





人物描写
赏析
这句话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年老的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作,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手上,“倾”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吃力地攀爬的困难但却很努力的样子,这个背影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子之心和巨大的父爱力量,催人泪下。
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
3.下面两句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涵着父亲的深情,说说你的理解。
将橘子一股脑儿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为儿子做了一件事,感到欣慰和满足。故作轻松,以宽慰儿子。可以看出,一位有着舐犊之情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展现出儿子终于了解了父亲爱心的过程。
动作描写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人物描写
4.请找出父亲在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
四句话,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语言描写
这几句简洁朴实的话语把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人物描写
5.“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时,儿子的心中翻涌着哪些思绪 说说你的理解。
泪水中交织着感激、心疼、愧疚等思绪。
同时也能体现父亲对我的关切、体贴与不舍……
侧面描写
品析词语
1.“蹒跚”一词形容了父亲怎样的状态
父亲走平路尚且困难,月台爬上爬下尤其困难。可以体会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2.文中第五段,有几次提到“聪明”这个词,请找出相关句子,理解这个词。
品析词语
①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一词是反语,是作者对当时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责和反讽,悔恨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这种事后醒悟的话语,既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
思考讨论
1.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四次流泪。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悲哀之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
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不舍之泪:
依依惜别,目送背影。
思念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思考讨论
2.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理解
冷漠
理解
怀念
感激
3.文章为何用“背影”做标题?用“父爱”或“父亲”好不好?
思考讨论
首先,“背影”可以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
①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②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文章最后写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不仅包含着老年父亲的影子,还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 。
3.文章为何用“背影”做标题?用“父爱”或“父亲”好不好?
思考讨论
其次,“背影”作为标题有其特殊的结构作用及表达效果。
③它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中心。
④它象征着父亲对作者的关爱和付出,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这种象征意义使得“背影”成为全文感情凝聚点,人物形象的闪光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我”感情变化的转折点 。
如果改成《父爱》或《父亲》,则会显得文意太过直白,没有深度,缺乏内涵。
结构梳理
回忆(惦记)
细看(刻画)
远望(惜别)
再现(怀念)
背影(明线)
父子情深(暗线)
写法探究
本文写作特色。
①朴实无华的语言;
②客观写实的白描;
③细致入微的细节;
④事件的真实;
⑤观察的仔细;
⑥取材运用“截取片段”法。
课后任务
父亲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地感动过你?借鉴《背影》的构思法,选取你生活的片断,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