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藤野先生》。鲁迅将藤野先生放在“我”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中去回忆,用几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给我鼓励”“最使我感激”的伟大老师形象。同样是回忆性散文的《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情感态度,将母亲放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中去回忆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回忆我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将完成三项学习任务:积累词语;抓带有标志结构的关键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体会作者叙写人物的独特视角。
课堂导入
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 唐·孟郊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谁氏子》 唐·韩愈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墨萱图·其一》 元·王冕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 先秦·佚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蓼莪》 先秦·佚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唐·孟郊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 清·黄景仁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母别子》 唐·白居易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思母》 宋·与恭
你知道那些写母亲的诗句?
课堂导入
壹
作者简介
壹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泽东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
写作背景
壹
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文体知识
壹
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是传记的一种。
概念
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表现
形式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
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文体
特点
回忆录
字词积累
贰
溺死( ) 私塾( ) 劳碌( )
和蔼( ) 迁徙( ) 佃农( )
管束( ) 祖籍( ) 慰勉( )
韶关( ) 衙门( ) 外甥( )
妯娌( ) 周济( )
为富不仁( ) 不辍( )
nì
shú
lù
ǎi
xǐ
diàn
jí
wèi miǎn
sháo
yá
shēnɡ
Zhóu li
jì
chuò
rén
shù
字词积累
贰
勉强( )
倔强( )
强大( )
( )爱好
( )你好
强
好
( )飞溅
( )溅溅
溅
qiǎnɡ
jiànɡ
qiánɡ
( )蛮横
( )横七竖八
横
hènɡ
hénɡ
hào
hǎo
jiàn
jiān
多音字
字词积累
贰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东挪西借:
聊叙: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承受。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和压迫穷人。
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不停地劳动(耕作)。
聊,姑且;叙,谈,姑且谈谈。
初读感知
贰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2-13
第一层(2-8):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三部分14-17
第一层(14-15):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二层(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的决心。
1、读第1段思考
品读课文
肆
①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②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
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③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第一段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引出对母亲的回忆。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品读课文
肆
2、读第2-13自然段
①请以时间为序,概括母亲做了那些事?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法指导:
1、看看母亲做的事情分别属于哪些段落,按照句式回答。
2、旁批母亲性格特点。
3、小组讨论,展示。
“我读出了一位 母亲,她表现在 ”。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记忆时起)
1885~1900 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抗战以后
1944年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不辍劳作
识大体、明事理
深明大义
勤劳朴实
勤俭持家
理解、支持革命
热爱劳动
品读课文
肆
3、读第14-15自然段
文章除了表现了母亲“勤劳一生”外,还写了母亲对“我”的影响。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使我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合作探究
伍
1、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①(第三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被迫溺婴,实属无奈之举,母亲的心里一定充满了矛盾与哀伤,惨痛至极。这句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体现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②(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引出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总是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
合作探究
伍
1、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③(第七段)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④(十三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合作探究
伍
1、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⑤(十五段)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⑥(十六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合作探究
伍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①母亲这样地 整日劳碌着。
指上文中“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每天繁重的劳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而又心疼
②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合作探究
伍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③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④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合作探究
伍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③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④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⑤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将母亲热爱劳动的美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赞美。
合作探究
壹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⑥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
作者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
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深明大义的钦佩之情。
合作探究
伍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合作探究
伍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⑦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谢之情。
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至深。
合作探究
伍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⑦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以可感的形象“强健身体”“勤劳习惯”等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感谢之情。
⑧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至深。
合作探究
伍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作者是革命领袖,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结构梳理
陆
教给我的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意志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爱母亲
爱党,爱人民
交融,升华
忆
勤劳简朴
整日劳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反抗压迫
遭受更多的困难
被迫分两处住下
支持革命
支持外出读书
给我许多慰勉
感情变化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及影响,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敬爱的感情,表达了作者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主旨归纳
柒
写作特色
捌
1、语言朴素、感情强烈。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真切。
2、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拓展延伸
玖
比较阅读三篇文章在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文章 写作手法 语言风格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邹韬奋《我的母亲》 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老舍《我的母亲》 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白描,也有细节特写。 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