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消息二则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消息二则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2: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1课 消息二则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二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六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新闻注重准确与客观性,既强调“用事实说话”,又常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隐藏于字里行间。以下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语替代?请简述理由。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坚强)
2.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又写下了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在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句是对消息中新闻事件的概括。
(2)这首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相较于消息中的情感表达,二者有何异同?
(二)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将占领、击溃、封锁、歼灭、控制五个词语填入文中□□,按顺序是___________。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不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一部分的分层,有四种意见,你认为选哪一种合适(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
5.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仪式在法国隆重举行
【新华网阿罗芒什(法国)6月6日电】(记者 王敬诚、杨骏)法国西部沿海小城阿罗芒什6日下午风和日丽,彩旗招展,来自16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数十个国家的几千名来宾在这里举行仪式,隆重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役——诺曼底登陆60周年。
法国总统希拉克主持仪式。美国总统布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等14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盟国的现任领导人出席了仪式。德国总理施罗德和俄罗斯总统普京60年来首次应邀参加这项纪念活动,引人瞩目。当年参加诺曼底战役的14个盟国的近千名老兵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仪式。
当地时间15时40分,伴随着雄壮有力的军乐,来自上述国家的142名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胸前佩戴军功章,精神抖擞地步入会场,受到了来宾的热烈欢迎。希拉克总统向盟国老兵(每个国家一名代表)授予了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希拉克随后致辞,他对当年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将士们表示感谢和钦佩,并呼吁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法律、自由、正义和民主的国际新秩序。希拉克指出,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一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无法阻止欧洲的联合。
在希拉克讲话后,14国的部队举行了盛大的海陆空阅兵式:步兵以整齐的纵队在昔日的战场上正步行进,50多架战机从空中呼啸而过,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和英国一艘大型供给舰等组成的特混舰队破浪前进,充分展示了欧美的现代化军备和军威。
1944的6月6日,来自14个国家的15万多盟军士兵从英国出发向诺曼底海滩的德军发起猛攻,并成功登陆,从而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60年来,法国每年都举行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今年的活动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
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是在近年来欧美关系摩擦不断,特别是因伊拉克问题而裂痕日深的背景下举行的。欧美领导人都希望借此次机会弥合跨大西洋分歧。特别是德俄领导人的首次参加,此次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选文有改动)
1.写出这则消息的导语。
2.与往次纪念活动相比,这次纪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3.当年诺曼底登陆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4.隆重举行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仪式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1.【答案】不能。“坚强”有强硬和坚韧之意,含褒义;“顽”带有负隅顽抗的意思,含贬义。虽然“坚强”与“顽强”意思相同,但形容敌人,应用“顽强”更能表明立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结合具体语境,比较原词和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再判断哪个表达效果更好,并具体说明理由。答题格式:判断+原词好在哪+改词不好在哪。示例:不能。“坚强”有强硬和坚韧之意,含褒义;“顽”带有负隅顽抗的意思,含贬义。虽然“坚强”与“顽强”意思相同,但形容敌人,应用“顽强”更能表明立场。
2.(1)百万雄师过大江
(2)诗歌表达了对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激动、喜悦,还饱含对乘胜追击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期许。消息中也有横渡长江的激动、喜悦,但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更含蓄;诗歌中的感情则更为外露、直接。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重点句子的能力。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等。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写下了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因此,在这首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句是对消息中新闻事件的概括。(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作者)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文章)内容,再从诗歌(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写下了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因此,诗歌表达了对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激动、喜悦,还饱含对乘胜追击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期许。消息中也有横渡长江的激动、喜悦,但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更含蓄;诗歌中的感情则更为外露、直接。
(二)1.【答案】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文体知识的把握能力。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如“……电”。
2.【答案】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内容的把握能力。本题要结合时代背景及敌我双方性质分析,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答案】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及运用。做题时不仅要比较词语的表意、程度、范围等的不同,还要结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分析。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答案】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把握能力。细读新闻内容,找出修饰敌我双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意、词语感彩回答。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这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三)1.【答案】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并学会辨析。本题中“歼灭”和“击溃”表现的胜利程度的范围不同,击溃的范围更广,两词不能颠倒使用。“占领”表现的是经过战斗而占据领土。“要塞”是关卡,用“控制”,对江面则用“封锁”。本题正确的顺序是: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
2.【答案】“不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具体分析理解。“不料”即出敌预料,对敌人充满了讽刺,语言有很强的感彩。“突破”是在阻挡的情况下进行的进攻,区别于一般的进入。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层次划分能力,要结合内容的联系紧密方面来分析。①②③④⑤是全面介绍东路军渡江情况,⑥⑦则是介绍渡江后的战斗情况。故选D。
4.【答案】“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段防线”。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把握能力。本题中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东面防线”指“南京江阴段防线”,从①②句推断可知。
5.【答案】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作用及新闻语言特点的理解。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篇报道战事进展情况的新闻,在用词上表现得十分准确,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用词的习惯。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1.【答案】法国西部沿海小城阿罗芒什……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役——诺曼底登陆60周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导语的理解能力。导语是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之一,一般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但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结合消息内容,这则消息的导语是:法国西部沿海小城阿罗芒什……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役——诺曼底登陆60周年。
2.【答案】今年的活动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结合消息内容,与往次纪念活动相比,这次纪念活动的特点是今年的活动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
3.【答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结合消息内容,当年诺曼底登陆的重大意义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4.【答案】旨在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法律、自由、正义和民主的国际新秩序。(或希望借此次机会弥合跨大西洋分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把握某个内容写作的用意,首先要正确理解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围绕主题再去准确把握某个内容在突出主题上的作用,而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去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结合消息内容,隆重举行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仪式的意义旨在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法律、自由、正义和民主的国际新秩序。(或希望借此次机会弥合跨大西洋分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