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三峡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2:1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10课 三峡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不见曦月
(3)乘奔御风
(4)属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水的。
4.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的“良多趣味”,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5.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大笔点染,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等字,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等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B.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
C.作者先写山,正面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山之“窄”。
D.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第二部分: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④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右溪记》)
(注释) ①欹(qī)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②洄悬激注:洄,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一般。③逸民退士:退隐的人。④都邑:都市,城市。⑤静者:喜欢安静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县。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沿溯阻绝(______) (2)不以疾也(_____)
(3)不可名状(_____) (4)悉皆怪石(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3.(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答案】1.(1)通“缺”(2)日光,指太阳(3)飞奔的马(4)延续
2.(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3.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4.“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诗情画意,趣味良多。
5.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6.C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奔”:飞奔的马。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曦”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日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1)注意“襄”“溯”,(2)注意“奔”“以”,(3)注意“素湍”“回清”,(4)注意“清荣”“峻茂”等字词的翻译。
3.题干要求谈谈作者是怎样写水的。第二段写“异水”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之盛。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问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的“良多趣味”,要求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从景物的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可从几个方面作答: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即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
5.本题考查对结尾引用渔歌的作用的把握。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引用渔歌民谣,渲染出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从侧面表现渔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同情。
6.C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描写。
第二部分:对比阅读
【答案】1.(1)顺流而下 (2)如此、这么 (3)说出 (4)全部,都
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惋惜。
3.【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甲】 【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4.①借景抒情。【甲】文借长江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美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②动静结合。【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溯:顺流而下。②句意为:也不如船行得快啊。疾:如此、这么。③句意为: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④句意为:全都是怪石。皆:全部,都。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茂”,草盛;“良”,实在;“徘徊”,走来走去;“怅然”,惋惜。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找出乙文中写景的语句和分析水的特点即可。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然后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写作手法,找出相同点即可。①甲文借长江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美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所以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②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都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