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背影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背影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2: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14课 背影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第1段文字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爱子心切?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找出段落间起过渡性作用的句子,请写在下面。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着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臂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文中详写“父亲”买橘往返过程的作用是什么?
8.“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句中的“再”能否删去?为什么?
9.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10.“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1.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
12.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
13.“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______)。
14.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
15.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6.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阳光
北雁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
17.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
父亲垒堆玉米——_________——父亲稻田织锦——_________________——父亲被雨淋透——_________________。
18.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19.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对空中“云”的描写有何作用?
20.你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的含义?
21.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表达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22.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另外两件事。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3.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此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2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2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答案】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①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②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③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3.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5.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6.自主探究,言之成理即可。如: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不会。我懂得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因为爱我才会如此。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再把这两段的内容综合起来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能看出父亲爱子心切”这一要求在第一段中找出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章的选材问题。选材要围绕中心来选,这篇文章的中心是父子之间的深情”,在南京的见闻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段落间起过渡性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段落开头的句子,即“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5.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一定要结合所在句子作答。“聪明”在句中是反语,意思都是糊涂,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6.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答案】
7.要点:更突出父爱。
8.不可以删去。理由要点:没有“再”,不能传达出“我”一直目送父亲,对父亲眷恋不舍的感情。
9.要点:(1)第一次流泪,是因看见老父艰难买橘后,内心不忍,感动的泪;(2)第二次流泪,是看见父亲从自己视野中消失后留恋、伤别的泪。 
10.要点:(1)从“回头”这一细节中感受到了深挚的爱。(2)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总是无微不至的。
【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阅读文本的相关内容,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结合语境,紧扣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答题格式:词语(动词、形容词)+表达效果。本题运用“走”“探”“攀”“缩”“倾”等词语细致地刻画了“父亲”买橘往返过程,表现了父亲买橘的艰辛,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8.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根据语境,句子中的“再”字写出了“我”一直在关注着远去的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眷恋难舍之情。如果删掉,则不能表现出这一点。据此理解作答。
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认真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文章中的两次流泪是原因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流泪:是看到父亲“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艰难为“我”买橘而感动流泪;第二次流泪:是看见父亲送“我”上车后离开,从自己视野中消失后因离别感伤而流泪。据此理解作答。
10.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和主旨分析作答。“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一句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其中“回头”一词具体地写出了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据此理解作答。
(三)【答案】11.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12.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13.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虚写
14.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5.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一方面起到了照应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
16.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解析】
【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层次划分即可。“但最近两年的不见”意思发生转折,写出了父亲感情的变化。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照应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地阅读。父亲信中写到的身体的种种不适,照应了上文“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作者第三次流泪是因为对父亲的思念,属于虚写。
14.本题考查人物情感体会。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结合全文来看,“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即由眼前所见引发回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有后悔之情。
15.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结合本段内容来看,本段主要写了离别后我对父亲的思念,在结构上,与文首相照应,并能篇末点题。
16.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段主要写了离别后对父亲的思念。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
(一)【答案】17. 父亲踏露割稻 父亲焦心荚豆 父亲翻晒谷子
18.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不顾劳累,全身心地抢收稻谷,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性格。
19.表现了那时的天气变化极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被雨淋透作铺垫,衬托出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特点。
20.“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21.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心理的梳理概括。首先通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而心理变化是随情节推进而变化的。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提示,对应原文内容,找到或总结出每一个情节中能体现蒙鸠夫妇的心理的关键词语即可。第①段,“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第②——④段,“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面里往来服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已也变成了一穗稻谷”“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挥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第⑤⑥段,“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就在一个个阴睛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第⑦段,“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第⑧段,“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第⑨段,“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概括主要情节,仿照示例,围绕“父亲”,用“人+事(四字词语)”的形式。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要赏析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其次判断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最后分析其作用。“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将“父亲”比作“扑火流萤”,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比喻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情景,表达了人物……性格”进行答题。结合文中“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已也变成了一穗稻谷”“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抢收就如救火”,可见是写出了父亲不顾劳累,全身心地抢收稻谷的情景,表现了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性格。
1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两处对空中“云”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性格。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语言环境分析,此两处环境描写,重点描写了天气从“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到“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可知写出了天气变化极快,为下文“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上下文“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可知烘托了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
20.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的含义往往一语双关,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标题中“父亲的阳光”,表面上是指贯穿文章始终的“自然界的阳光”;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内容,写阳光下劳作的父亲,“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21.本题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作用。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是环境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其次结合句子的这一特点及内容分析句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由“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不难判断出属于环境描写。“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描写方法。回答其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动作描写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此句描写了父亲在很毒的阳光下翻晒谷子的过程,表现父亲的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品质,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二)【答案】22. 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3.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
24.(1)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 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25.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解析】
【分析】2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时间+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题可根据文章的第9~12段和第1~3段内容进行概括作答。作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时间”顺序。可概括为: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
23.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通过叙写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表现了母亲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是一位内心坚强,不向儿女提要求,默默承受孤独的母亲。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4.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文章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目送孩子离开时的情形,表达出对孩子依恋,流露出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25.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即可。在这句话中,作者说“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怀、疼爱和牵挂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