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诗词五首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2:19: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26课 诗词五首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阅读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又名________,生活在________朝代。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________ , 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2)你能体会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吗
(3)如果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二)读杜甫《春望》后完成后面练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根据该诗填空。
①首联两句描写了城池________之景。
②颈联两句抒写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帆一片日边来
B.白发三千丈
C.感时花溅泪
D.身世浮沉雨打萍
(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连花鸟都恨别惊心,为离愁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B.“感时”“恨别”表现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忧困思家之情具体可感。
C.表现了诗人为花鸟的不幸遭遇而万分悲痛、忧伤的心情。
D.以乐景写哀,花鸟本是写春之物,诗人却对花落泪,见鸟惊心,足以体现诗人内心的忧烦与苦痛。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对比阅读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结庐在人境__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
(一)【答案】(1)潜;东晋末期;农村生活
(2)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干扰,归隐后悠闲欢快的心情。
(3)不好。“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若改为“望”,好像是有意去看南山,悠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对作家作品相关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情趣等方面进行分析。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后所作,表达了自己摆脱世俗、悠然快乐的心情。
⑶摆脱考查鉴赏诗歌的字词的能力。考生要对本字和替换字进行比较,说出其优劣。首先要进行判断,“不好”,说出本字的好处:“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 。第三:替换字的表达效果:“望”有有意去看南山,不能体现作者的悠然之情。
故答案为:(1)潜;东晋末年;农村生活。(2)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干扰,归隐后悠闲欢快的心情。(3)不好。“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若改为“望”,好像是有意去看南山,悠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答案】(1)破坏荒芜;忧国思家(亲)
(2)A
(3)C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创作动机、领悟诗人的情感。首联“破”字展现的是城池破坏荒芜景象;颈联“三月、万金”写出战事之长,家书难得。体现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局数据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例句运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以“烽火”代指战争,A项中以“帆”代船;B项运用的是夸张手法;C项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D项运用的是比喻。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诗人触景生情见到春景不喜反悲,为国家的命运、家人的安危而忧烦苦痛,作者并不是为花鸟的不幸感到悲痛,而且诗中并没有提及花鸟的不幸。所以C项说法有误。
(三)【答案】 (1)迎面而来的敌军,就像乌云压境,城池马上就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
(2)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析】【分析】⑴描绘画面不能等同于翻译。在忠实于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入符合情境的想象。描绘时要将敌军压垮一切的阵势和守城将士高昂的士气表现出来。
⑵赏析诗句可从用字、修辞、意境、用典等角度入手,再结合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思想主旨进行分析。古时燕昭王曾筑黄金台招贤纳士,诗人运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答案】(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再运用联想,发挥想象进行描绘。
⑵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生要对诗歌上下内联系起来,找准答案所在。回答的诗句紧承问话,“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诗句中“嗟日暮”是诗人的感叹,感叹人生迟暮;“惊人句”意为自己才华出众。由此表现诗人在现实面前空有才华,对现实的不满。
第二部分:对比阅读
【答案】 (1)①简陋的房屋;②立或树立
(2)D
(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C
(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词字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正确理解句子和字词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句子的停顿、断句能力。考生平时加强阅读注意断句的方法的掌握。D项,根据语意,前后表示转折的关系,所以应该在远观后停顿。故D划分不正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翻译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关键字词的理解要准确。如:“鲜”:很少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查了作品的内容、作家的思想情感、写作手法,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理解能力。C项中“牡丹”指的是荣华富贵,“牡丹之爱”指的是追求荣华富贵的人。而非象征准确高雅生活的人。故C说法不正确。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必须手法“象征”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指出其象征的含义在表达自己对此的认识。
故答案为:(1)简陋的房屋;立或者树立;(2)D;(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C;(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