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21: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4课:愚公移山
《列子》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故事——《愚公移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巨大的山峰,却毫不退缩。他究竟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呢?让我们一同去探寻愚公移山背后的深刻寓意。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辨析一词多义。
2、感受愚公精神,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
作者简介
列子,相传战国时道家。郑人。即列御寇,亦称“圄寇”“圉寇”。《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虚”即虚静、无为。西汉刘向《列子序》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被道家尊为前辈。
创作背景
《愚公移山》创作于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渴望战胜自然、克服困难。作者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字词读音
箕畚( ) 太行( )
荷 ( ) 孀( )
匮 ( ) 龀( )
běn
háng

shuāng
kuì
chèn
字词积累
古今异义
1、寒暑易节。(古义:更替。今义:容易。)
2、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今义:不值得。
3、方七百里。 ( 古义:方圆,指面积。今义:方向。)
4、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表示判断。)
2.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谓语前置,即“汝之不惠甚矣”。)
3. 省略句
杂然相许。
(承前省略主语“家人”。)
有节奏朗读课文(第1和第2自然段)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有节奏朗读课文(第3和第4自然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文章品析(第1自然段)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文章品析(第2自然段)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人。
直。
提出疑问。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小山名。
文章品析(第2自然段)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况且。
相当于“之于”。
古地名。
肩负、扛。
敲、打。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寡妇。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同“返”,往返。
文章品析(第3自然段)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老年男子。
严重。
同“慧”,聪明。
指草木。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幼儿,小孩。
穷尽。
愁苦。这里指担心。
没有话来回答。
文章品析(第4自然段)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指神话中的天帝。
神话中的大力神。
放置、安放。
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细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并开始移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3):写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部分(4):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整体感知
1、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怎样?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人。他虽年近九十,但为了改变交通不便的状况,毅然决定移山,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坚信凭借子子孙孙的努力定能成功。智叟则是一个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胆小怯懦、喜欢嘲笑他人的人。他以自己的小聪明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认为愚公不自量力。
整体感知
2、说说《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只要有决心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深入探究
1、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愚公之妻对移山提出疑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她的态度是关心且担忧的,反映出她的谨慎和务实。智叟则嘲笑愚公,“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的态度是轻视和嘲讽的,反映出他的目光短浅、自作聪明和缺乏进取精神。
深入探究
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分析其作用。
对比有:愚公与智叟的对比,一个坚定信念、积极进取,一个目光短浅、消极保守,突出愚公的高大形象和移山精神的可贵;愚公一家与智叟的对比,表现出愚公家庭的团结和决心,与智叟的孤立形成鲜明反差;还有山的高大与人力的渺小对比,更凸显出愚公移山精神的伟大。作用是通过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深入探究
3、你认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价值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有价值。在当今社会,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理解为坚定的目标意识、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面对重重困难,科研人员需要有坚定的目标,不断努力攻克难题;在国家建设中,众多劳动者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
当堂检测
1、下列对《愚公移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原因是山挡住了出行的路。
B.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C.愚公认为凭借子子孙孙的努力可以移走大山。
D.最后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神搬走了大山。
B
当堂检测
2、《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 )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当堂检测
3、下列人物中支持愚公移山的是( )
A.愚公的妻子。
B.智叟。
C.河曲的官员。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弱子。
D
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展现了愚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不畏艰难,勇于挑战自然。智叟的嘲笑与愚公的坚持形成鲜明对比。这篇课文启示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团结一心,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课后作业
  1、背诵《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