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17:53: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上7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感受朱德母亲优秀的品格。
2.理解母亲对朱德成长的影响。
3.体会作者的悲痛、遗憾、感恩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朱德母亲优秀的品格,体会作者的悲痛、遗憾、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逝世。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朱德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为领导人的母亲举行公祭仪式。追悼会上,由谢觉哉代读祭文。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二、字词积累
1.给课文标上小节,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解疑,检查学习情况。
①读准下列词语。
祖籍(jí)佃农(diàn )溺死(nì)私塾(shú )周济(jì)妯娌(zhóu li)辍学(chuò)仪陇(1ǒng)衙门(yá)
②解释下列词语。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东挪西借
三、初读,感受母亲的品格
1.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课文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格?请默读课文3~13节,用笔圈点勾画,然后以“母亲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句式表达你读后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明确:朱德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但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意志坚强、有见识、理解儿子、深明大义。
2.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母亲是个好劳动”一句,“好”在哪里?
(PPT)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点拨:找出关键词语进行品读。明确:“总是”可见起床早是长期的、一贯的;“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说明劳动内容多,会干的活多;“挑水挑粪”说明劳动强度大。
四、再读,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
1.说一说你对朱德有哪些了解?预设:“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八路军总司令,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PPT补充: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一部分队伍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当选国家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朱德的成长与他母亲的教育有关系吗?请再读3~13节,画出母亲对“我”影响的语句,并对句中的词语进行批注。
示例一:让“我”学会劳动。
第5节: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批注:“自然”指不勉强。朱德四五岁就习惯性地帮母亲劳动,可见母亲的勤劳对他影响之大。
示例二:是“我”反抗压迫的启蒙者。
第8节: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批注:“启发”,可见母亲反对地主豪绅的欺压行为对我的影响。
示例三:理解“我”的正义行为。
第10节: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批注:“瞒”是怕母亲不同意、舍不得,会责骂自己。“慰勉”,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对革命的支持。明确:通过列举具体事例中的重要词语,体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3.结合重点段落(第8节)展开研讨。
思考①:那一年,朱德家悲惨在哪里?明确:地主除夕夜逼着退佃、搬家;遇天灾,庄稼没收成。
思考②:在灾难面前,母亲会说些什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思考③: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这是怎样的生活?明确: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生活。
五、三读,体会对母亲的情感
1.母亲去世了,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并阐述理由。
预设一:悲痛
明确:第1节,“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很悲痛。“得到”说明“我”不在母亲身边,“很”表示悲痛程度深。第16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哀痛无法补救”可见悲痛之深。
预设二:遗憾
明确:母亲从1919年回家到1944年去世,母子俩已25年没有见面。第12节,收到侄儿来信,说母亲甚想见“我”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满足母亲的希望。“竟”包含了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无尽的遗憾之情。
预设三:感恩
明确:第14节,“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第15节,“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第16节,“我”报答母亲的深恩——“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让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三节采用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指导学生读出悲痛、遗憾、感恩之情。
六、四读,探究文章写法
PPT:邹韬奋《我的母亲》片段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课文第9节与上面的片段,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在母亲形象、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学生思考,交流、展示。)
明确:共同点——都写母亲支持儿子读书。不同点——人物形象上,课文第9节写朱德的母亲借钱送儿子读书,表现母亲要求摆脱贫困和欺压的骨气;邹韬奋的母亲心疼儿子又盼望儿子有出息,表现母亲矛盾的心理和对儿子的疼爱。表现手法上,课文第9节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邹文采用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
七、布置作业
作家写母亲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胡适《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贾平凹《我的母亲》、莫言《对母亲的诉说》等。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这些文章,比较一下与本课的异同。
课堂总结:
朱德母亲的言行、鼓励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因为朱德母亲对朱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正因为如此,朱德母亲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为朱德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板书设计
7 回忆我的母亲
贫苦家境:聪明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社会背景:爱憎分明、支持革命、识大体
爱母亲——爱党,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