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6 21:37:02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洗涤    bēi   微
牛犊    róng   毛
繁zhí    凋谢   
遏   濒临   
俯kàn    星辰   
2.为下列句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1)   (感谢 感动 感受)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2)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   (遗留 遗失 遗忘)下的印迹。
(3)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遏制 制止 阻止)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4)我   (希望 渴望 愿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3.( 《散文两篇》测试)文学常识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    (国籍)   、   、   ,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4.(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6散文二篇(含答案解析))填空。
《永久的生命》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在写法上,先谈   ,欲扬先抑;再谈   ,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5.(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6散文二篇(含答案解析))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6.( 16.散文二篇)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序号)
中秋节的晚上,我从西湖苏堤那边返回。   啊,西湖的夜晚,是如此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①不由得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
②船夫划动双桨,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漂荡。
③皓月当空,风平浪静。
④我躺在游船的甲板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7.作者在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8.文章第2段写“地面上的小草”的用意是什么?
9.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10.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最后一句话“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的理解。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读哲理性散文,就如同跟一位思想大师在交流。请从《散文二篇》中摘抄一句让你深有感触的句子并背诵下来,再结合你的品悟和作者交流。
(1)严先生,您好。“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
(2)罗素先生,您好。我想和您交流一下您的这句话:“   。”
我想:   。
12.仿写句子。
生命是什么?
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
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
13.(【wjx】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练习试卷)请写出关于“生命”的三句名言。
14.(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散文二篇 同步练习)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   ;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í;卑;dú;茸;殖;diāo;è;bīn;瞰;chén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洗涤(dí)”:冲荡、清洗。“牛犊(dú)”:通常比较活泼可爱,是很多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形象。“遏(è)”:“遏” 读音 è,有阻止、禁止的意思。“濒临(bīn)”:常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情况接近危险或边缘。 “bēi(卑)微”:形容地位低下而渺小。一个人可能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较低的状态,就会被认为是卑微的。“róng(茸)毛”:指细小的绒毛。“繁 zhí(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俯 kàn(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观察事物。
故答案为:dí;卑;dú;茸;殖;diāo;è;bīn;瞰;chén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1)感谢
(2)遗留
(3)遏制
(4)渴望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
(1)感谢侧重于对他人的善意和帮助表示感激,感动则是对某种行为或事物产生的强烈情感反应,而感受则更广泛地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影响和体会。
故答案为:感谢。
(2) 遗留 通常指的是将某物放置在某处后忘记带走,但物主通常记得财物的遗置时间和地点。遗失 则是指物主不记得财物的遗置时间和地点,因此难以找回。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此处应该是遗留。
故答案为:遗留。
(3)遏制 着重于“制”,意味着通过采取措施来压抑、控制,使某事物不发作或不随便活动。它的对象可以是趋势、潮流、攻势等,强调的是对某种力量或趋势的控制和压制,以防止其继续发展或扩大。例如,要控制疫情的扩散,就需要采取措施遏制病毒的传播。 制止 和 阻止 则更侧重于直接阻止某种行为或情况的发生,强调的是通过某种手段或力量来阻止某一行为或情况的继续。制止和阻止的区别在于,制止更强调通过某种行为来达到阻止的目的,而阻止则更强调阻止的结果。此处应该是遏制,意思是不可压制。
故答案为:遏制 。
(4)希望、渴望和愿望在意义和用法上各有侧重。希望更侧重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期待,渴望则强调对某事物的强烈期盼和追求,而愿望则更广泛地指心中期望实现的想法,多指美好的想法。 此处应该是渴望, 强调自己的期盼。
故答案为:渴望 。
【点评】(1)(2)(3)(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3.【答案】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注意平时对注释的掌握和识记。
故答案为:1、罗素2、英国3、哲学家4、数学家5、作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答案】严文井;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文章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故答案为:严文井;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5.【答案】(1)比喻
(2)排比
【知识点】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1)把“它”比作“旅客”;是比喻的修辞。(2)“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三个句式类似,是排布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比喻;⑵排比。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⑴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⑵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6.【答案】③②④①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结合横线处前文语境“中秋节的晚上”,接着应是③句,总写背景“ 皓月当空,风平浪静 ”,然后是②句,写“ 我从西湖苏堤那边返回 ”“坐船上”“ 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漂荡 ”。④句紧承其后,最后是①句写我的联想。
故答案为: ③②④①
【点评】本题考查排列语句。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先写景,后抒情)和前后语境。
【答案】7.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8.为了说明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伟大。
9.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0.生命存在于某一个体是短暂的,容易消逝的,但生命本身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分析,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故答案为: 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仔细阅读对小草描写的句子“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丛士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 万 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_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可以知道,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绵延不绝,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故答案为: 为了说明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伟大。
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根据“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一句分析作答: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所以作者赞美生命。
故答案为: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0.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文中的“凋谢”指的是个体生命的消亡,“不朽”意为生命的永存。“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即:个体生命的消逝和生命的永存是两个不同方面的极端方向,存在着很大差别。然而二者又都是两种生命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世间生命的两种模式,令人感叹和敬畏。
故答案为: 生命存在于某一个体是短暂的,容易消逝的,但生命本身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11.【答案】(1)(示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我很赞同您说的这句话。花朵总是会凋零的,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零的花朵变成了春泥,滋养了新的花朵,生命就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
(2)(示例)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您把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比作飓风,说明您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败您,而是让您更加相信生命的美好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注意结合《散文两篇》中《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内容作答。⑴注意结合《永久的生命》,可从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惜进行阐述。⑵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故答案为:⑴ (示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我很赞同您说的这句话。花朵总是会凋零的,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零的花朵变成了春泥,滋养了新的花朵,生命就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
⑵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 您把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比作飓风,说明您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败您,而是让您更加相信生命的美好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2.【答案】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
注意围绕主题,句式一样即可。主题是“生命”。
故答案为: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具体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生命”,其次,注意示例句子的格式。第三,围绕主题或者关键词,按照规定的句式去写即可。
13.【答案】①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②世界上只有种英雄主义,那就是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
③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 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能力。按照要求关于生命的名言,只要句子中含有“生命”二字,切内容积极向上的名言皆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①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②世界上只有种英雄主义,那就是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
③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 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点评】名言警句的积累需要考生平时多读、多记,并且将记忆的知识分门别类系统化。
14.【答案】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洒下一片绿荫(阴凉);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仿写要求有: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句子的结构要相同,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前例“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句式结构为“假如生命是......我愿意为.....,”内容要注意写出不同的季节及景物特点,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 ;我愿为大地(夏日)洒下一片绿荫(阴凉)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 ;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要求与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呼后应,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洗涤    bēi   微
牛犊    róng   毛
繁zhí    凋谢   
遏   濒临   
俯kàn    星辰   
【答案】dí;卑;dú;茸;殖;diāo;è;bīn;瞰;chén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洗涤(dí)”:冲荡、清洗。“牛犊(dú)”:通常比较活泼可爱,是很多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形象。“遏(è)”:“遏” 读音 è,有阻止、禁止的意思。“濒临(bīn)”:常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情况接近危险或边缘。 “bēi(卑)微”:形容地位低下而渺小。一个人可能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较低的状态,就会被认为是卑微的。“róng(茸)毛”:指细小的绒毛。“繁 zhí(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俯 kàn(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观察事物。
故答案为:dí;卑;dú;茸;殖;diāo;è;bīn;瞰;chén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为下列句中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1)   (感谢 感动 感受)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2)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   (遗留 遗失 遗忘)下的印迹。
(3)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遏制 制止 阻止)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4)我   (希望 渴望 愿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答案】(1)感谢
(2)遗留
(3)遏制
(4)渴望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
(1)感谢侧重于对他人的善意和帮助表示感激,感动则是对某种行为或事物产生的强烈情感反应,而感受则更广泛地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影响和体会。
故答案为:感谢。
(2) 遗留 通常指的是将某物放置在某处后忘记带走,但物主通常记得财物的遗置时间和地点。遗失 则是指物主不记得财物的遗置时间和地点,因此难以找回。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此处应该是遗留。
故答案为:遗留。
(3)遏制 着重于“制”,意味着通过采取措施来压抑、控制,使某事物不发作或不随便活动。它的对象可以是趋势、潮流、攻势等,强调的是对某种力量或趋势的控制和压制,以防止其继续发展或扩大。例如,要控制疫情的扩散,就需要采取措施遏制病毒的传播。 制止 和 阻止 则更侧重于直接阻止某种行为或情况的发生,强调的是通过某种手段或力量来阻止某一行为或情况的继续。制止和阻止的区别在于,制止更强调通过某种行为来达到阻止的目的,而阻止则更强调阻止的结果。此处应该是遏制,意思是不可压制。
故答案为:遏制 。
(4)希望、渴望和愿望在意义和用法上各有侧重。希望更侧重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期待,渴望则强调对某事物的强烈期盼和追求,而愿望则更广泛地指心中期望实现的想法,多指美好的想法。 此处应该是渴望, 强调自己的期盼。
故答案为:渴望 。
【点评】(1)(2)(3)(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3.( 《散文两篇》测试)文学常识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    (国籍)   、   、   ,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注意平时对注释的掌握和识记。
故答案为:1、罗素2、英国3、哲学家4、数学家5、作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6散文二篇(含答案解析))填空。
《永久的生命》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在写法上,先谈   ,欲扬先抑;再谈   ,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答案】严文井;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文章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故答案为:严文井;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永久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5.(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6散文二篇(含答案解析))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答案】(1)比喻
(2)排比
【知识点】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1)把“它”比作“旅客”;是比喻的修辞。(2)“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三个句式类似,是排布的修辞。
故答案为:⑴比喻;⑵排比。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⑴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⑵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6.( 16.散文二篇)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序号)
中秋节的晚上,我从西湖苏堤那边返回。   啊,西湖的夜晚,是如此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①不由得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
②船夫划动双桨,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漂荡。
③皓月当空,风平浪静。
④我躺在游船的甲板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
【答案】③②④①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结合横线处前文语境“中秋节的晚上”,接着应是③句,总写背景“ 皓月当空,风平浪静 ”,然后是②句,写“ 我从西湖苏堤那边返回 ”“坐船上”“ 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漂荡 ”。④句紧承其后,最后是①句写我的联想。
故答案为: ③②④①
【点评】本题考查排列语句。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先写景,后抒情)和前后语境。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7.作者在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8.文章第2段写“地面上的小草”的用意是什么?
9.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生命?
10.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最后一句话“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的理解。
【答案】7.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8.为了说明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伟大。
9.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0.生命存在于某一个体是短暂的,容易消逝的,但生命本身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分析,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故答案为: 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仔细阅读对小草描写的句子“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丛士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 万 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_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可以知道,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绵延不绝,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故答案为: 为了说明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伟大。
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根据“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一句分析作答: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所以作者赞美生命。
故答案为: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0.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文中的“凋谢”指的是个体生命的消亡,“不朽”意为生命的永存。“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即:个体生命的消逝和生命的永存是两个不同方面的极端方向,存在着很大差别。然而二者又都是两种生命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世间生命的两种模式,令人感叹和敬畏。
故答案为: 生命存在于某一个体是短暂的,容易消逝的,但生命本身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读哲理性散文,就如同跟一位思想大师在交流。请从《散文二篇》中摘抄一句让你深有感触的句子并背诵下来,再结合你的品悟和作者交流。
(1)严先生,您好。“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
(2)罗素先生,您好。我想和您交流一下您的这句话:“   。”
我想:   。
【答案】(1)(示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我很赞同您说的这句话。花朵总是会凋零的,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零的花朵变成了春泥,滋养了新的花朵,生命就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
(2)(示例)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您把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比作飓风,说明您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败您,而是让您更加相信生命的美好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注意结合《散文两篇》中《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内容作答。⑴注意结合《永久的生命》,可从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惜进行阐述。⑵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故答案为:⑴ (示例)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我很赞同您说的这句话。花朵总是会凋零的,但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零的花朵变成了春泥,滋养了新的花朵,生命就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
⑵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 您把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比作飓风,说明您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败您,而是让您更加相信生命的美好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2.仿写句子。
生命是什么?
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
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
【答案】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
【知识点】造句式仿写
【解析】【分析】
注意围绕主题,句式一样即可。主题是“生命”。
故答案为: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具体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的“生命”,其次,注意示例句子的格式。第三,围绕主题或者关键词,按照规定的句式去写即可。
13.(【wjx】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6课《散文两篇》同步练习试卷)请写出关于“生命”的三句名言。
【答案】①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②世界上只有种英雄主义,那就是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
③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 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能力。按照要求关于生命的名言,只要句子中含有“生命”二字,切内容积极向上的名言皆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①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②世界上只有种英雄主义,那就是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
③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 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点评】名言警句的积累需要考生平时多读、多记,并且将记忆的知识分门别类系统化。
14.(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 散文二篇 同步练习)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   ;   ,   。
【答案】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洒下一片绿荫(阴凉);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
【解析】【分析】仿写要求有: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句子的结构要相同,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前例“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句式结构为“假如生命是......我愿意为.....,”内容要注意写出不同的季节及景物特点,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 ;我愿为大地(夏日)洒下一片绿荫(阴凉)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 ;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要求与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呼后应,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