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训练)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乍 鲜腴 篱笆 扳尖 缅桂
绿釉 青头菌 辟邪 八卦 吆喝
暮年 一碟 饱涨 苔痕 密匝匝
2.(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7 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 (感觉 感受)的。
②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 (柔和 温和)了。
③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 (情味 情趣),写了一首诗……
④我 (思念 想念)昆明的雨。
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昆明的雨》选自《 》,作者 ,江苏 人, 家。代表作有《 》《 》等。
4.(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 , ; ,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二、阅读理解
5.(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训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2)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①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3)昆明翠湖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试从文章第三段进行概括。
(4)本文主要记叙作者对翠湖的回忆,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几年所听说的变化呢
三、语言综合运用
6.[文化之美]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美食文化、胡同文化、诗词文化……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根据示例,填写下表。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谈谈你的观点。
表4-7汪曾祺作品的“文化味”
文化 课文相关内容
诗词文化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文末作者创作的诗
民俗文化 ①
农业文化 ②
美食文化 ③
④ ⑤
我的观点:
7. [语言之美]汪曾祺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请你从课文中摘录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并做赏析。
摘录:
赏析:
8. 【语言仿写】
一字一句读,突出鲜明特点
课文示例: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现场训练
9.仿写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
10.“雨”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zhà;yú;lí ba;bān;miǎn;yòu;jūn;bì;ɡuà;yāo;mù;dié;zhǎnɡ;hén;zā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昆明的雨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拼写出来。注意“乍”是卷舌音,“匝”是平舌音,“釉”读为“yòu”。
故答案为:zhà;yú;lí ba;bān;miǎn;yòu;jūn;bì;ɡuà;yāo;mù;dié;zhǎnɡ;hén;zā。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拼读能力。特别要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2.【答案】感受;柔和;情味;想念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 第一题:感觉多指感官上的 察觉情况,而感受大多数指的是心灵上的领悟。根据语境应为心灵上的的感悟。第二题:温和一般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柔和不用于形容人,可以指光线、色彩等。语境中形容空气,只能用柔和。第三题:情味指情趣、情谊。情趣指 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根据语境,应选情味。第四小题: 思念指长时间的不能忘记。想念指短时间的或瞬间的记起。根据语境应选想念。
故答案为:感受;柔和;情味;想念
【点评】同义词的辨析,除了准确理解词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细微差别,灵活掌握。
3.【答案】汪曾祺全集;汪曾祺;高邮;作;受戒;大淖纪事
【知识点】昆明的雨;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昆明的雨》的作者是汪曾祺,注意“祺”不要写错。
故答案为:汪曾祺全集 汪曾祺 高邮 作 受戒 大淖纪事
【点评】 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4.【答案】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知识点】昆明的雨;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还要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它如桃花”、“它如莲花”、“它如桂花”、“它如梅花”构成排比,紧跟的句子要和花的特点相符。
故答案为: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5.【答案】(1)翠湖不仅给所有人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心灵的安宁,而且翠湖在三十多年后依然把自己刻在了作者心上。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形象地写出了翠湖之于昆明的作用,给昆明带来了美。同时还写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②“不名一钱”指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让人赏玩不够。
(3)①大小规模合适;②湖水清澈、盈满、不深;③堤边垂柳碧绿,与粉紫色水浮莲、红鱼相映成趣,给人留下“翠”的强烈印象。
(4)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然、愤怒,或为之高兴,或有点担心。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与上文对翠湖的回忆相互映衬,能够更好地丰富主旨,突出“心影”。
【知识点】昆明的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题好一半文,好的文章标题或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或成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或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或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或是吸引读者兴趣等等。该文以“翠湖心影”为题,回答时要注意突出表达“心”的内涵来,可以从给心灵带来的感受和深留在心中的角度来回答。
⑵①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能够从修辞的角度体味句子内涵来,既要理解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更要理解运用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该句把“翠湖”比作“眼睛”,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眼睛是重要的人体器官,所以这个比喻既表明了翠湖和昆明的二者重要关系,又体现了翠湖的重要和美。②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不能只是就词论词,更要说出词语在这个语句中的具体含意和表达效果。“不名一钱”原来形容极其贫穷,这里指游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原来指没有尽头,没有限度。在这里指翠湖风光秀美,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⑶理解段落内容,要先梳理段落的层次。本题第③自然段,写了湖岸边的树、湖水、水中的浮莲、红鱼等,体现出“翠”的特点来,回答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内容思考。
⑷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段落的内容,然后结合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从内容上、主旨上进行说明。该文末段作者对翠湖变化的担心,既丰富了文章主旨,突出了“心影”,又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
故答案为:⑴翠湖不仅给所有人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心灵的安宁,而且翠湖在三十多年后依然把自己刻在了作者心上。
⑵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形象地写出了翠湖之于昆明的作用,给昆明带来了美。同时还写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②“不名一钱”指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让人赏玩不够。
⑶①大小规模合适;②湖水清澈、盈满、不深;③堤边垂柳碧绿,与粉紫色水浮莲、红鱼相映成趣,给人留下“翠”的强烈印象。
⑷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然、愤怒,或为之高兴,或有点担心。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与上文对翠湖的回忆相互映衬,能够更好地丰富主旨,突出“心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掌握标题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重要语段写作用意的分析能力。要结合语境、主题分析。
6.【答案】[示例]门头挂八卦镜和仙人掌;菜园周围种仙人掌防猪羊进去吃;各类菌子的做法和味道;语言文化;缅桂花的各种叫法;[示例]汪曾祺总能站在”文化”的高度表达对事物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所以,他总能帮助人们发现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其散文的”文化味”于不经意、不刻意中自然传递出来,绝无”掉书袋”之嫌,反倒贴近生活,充满情味。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原文:①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
②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③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 *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④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缅桂花的叫法,语言文化。
《昆明的雨》写昆明的雨及雨季特定的人物、事物、情景,将昆明的雨写得“有趣”“有味”“有情”,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思念。符合汪曾祺散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通过日常小事传达巨大的情感,表现作者独特的审美,本文贴近生活,读来娓娓动听。
故答案为:①门头挂八卦镜和仙人掌
②菜园周围种仙人掌防猪羊进去吃
③各类菌子的做法和味道
④语言文化
⑤缅桂花的各种叫法
⑥汪曾祺总能站在”文化”的高度表达对事物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所以,他总能帮助人们发现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其散文的”文化味”于不经意,不刻意中自然传递出来,绝无”掉书袋”之嫌,反倒贴近生活,充满情味。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在表格中填入课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化味”如何体现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即可。
7.【答案】[示例]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这句话,表述不复杂、不夺饰、不刻意,而是简单、自然、家常。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体现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家常的特点即可。
原文: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写雨的特点让人舒服,语言简朴,清新自然,日常化。
原文: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写真实发生的事情,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的日常小事来证明自己的画是写实的,语言自然家常,不繁琐。
故答案为:摘录: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赏析:这句话,表述不复杂、不夺饰,不刻意,而是简单、自然、家常。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赏析如何体现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家常的特点即可。
8.【答案】这一碗东坡肉色如焦糖,浓,油,赤,酱,极美味。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分析所给句子特点,可以看出例句首先举出一种食物,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再用一字一句读的句式点明的其鲜明特点即可。比如: 这一碗东坡肉色如焦糖,浓,油,赤,酱,极美味。
故答案为: 这一碗东坡肉色如焦糖,浓,油,赤,酱,极美味。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9.【答案】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大地盖上白色的棉被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首先要读懂语段意思,然后结合例句的句式,以及前后文的内容拟写,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句写的是“春天的雨,夏天的雷”根据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描写“秋天的风,冬天的雪”。内容上扣住两个季节的特征来写,秋天的风可以围绕“凉爽”的特点仿写,冬天的雪可以围绕““对庄稼的保护”作用仿写。
故答案为: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大地盖上白色的棉被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0.【答案】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写雨的诗句有很多,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故答案为: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默写。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含有“雨”的诗词名句,标明诗词名句的作者和出处即可。注意诗词名句的书写要准确。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训练)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乍 鲜腴 篱笆 扳尖 缅桂
绿釉 青头菌 辟邪 八卦 吆喝
暮年 一碟 饱涨 苔痕 密匝匝
【答案】zhà;yú;lí ba;bān;miǎn;yòu;jūn;bì;ɡuà;yāo;mù;dié;zhǎnɡ;hén;zā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昆明的雨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拼写出来。注意“乍”是卷舌音,“匝”是平舌音,“釉”读为“yòu”。
故答案为:zhà;yú;lí ba;bān;miǎn;yòu;jūn;bì;ɡuà;yāo;mù;dié;zhǎnɡ;hén;zā。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拼读能力。特别要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2.(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7 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 (感觉 感受)的。
②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 (柔和 温和)了。
③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 (情味 情趣),写了一首诗……
④我 (思念 想念)昆明的雨。
【答案】感受;柔和;情味;想念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 第一题:感觉多指感官上的 察觉情况,而感受大多数指的是心灵上的领悟。根据语境应为心灵上的的感悟。第二题:温和一般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柔和不用于形容人,可以指光线、色彩等。语境中形容空气,只能用柔和。第三题:情味指情趣、情谊。情趣指 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根据语境,应选情味。第四小题: 思念指长时间的不能忘记。想念指短时间的或瞬间的记起。根据语境应选想念。
故答案为:感受;柔和;情味;想念
【点评】同义词的辨析,除了准确理解词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细微差别,灵活掌握。
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昆明的雨》选自《 》,作者 ,江苏 人, 家。代表作有《 》《 》等。
【答案】汪曾祺全集;汪曾祺;高邮;作;受戒;大淖纪事
【知识点】昆明的雨;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昆明的雨》的作者是汪曾祺,注意“祺”不要写错。
故答案为:汪曾祺全集 汪曾祺 高邮 作 受戒 大淖纪事
【点评】 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4.(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 , ; ,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答案】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知识点】昆明的雨;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还要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它如桃花”、“它如莲花”、“它如桂花”、“它如梅花”构成排比,紧跟的句子要和花的特点相符。
故答案为: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答题时应注意,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二、阅读理解
5.(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同步训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2)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①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3)昆明翠湖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试从文章第三段进行概括。
(4)本文主要记叙作者对翠湖的回忆,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几年所听说的变化呢
【答案】(1)翠湖不仅给所有人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心灵的安宁,而且翠湖在三十多年后依然把自己刻在了作者心上。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形象地写出了翠湖之于昆明的作用,给昆明带来了美。同时还写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②“不名一钱”指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让人赏玩不够。
(3)①大小规模合适;②湖水清澈、盈满、不深;③堤边垂柳碧绿,与粉紫色水浮莲、红鱼相映成趣,给人留下“翠”的强烈印象。
(4)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然、愤怒,或为之高兴,或有点担心。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与上文对翠湖的回忆相互映衬,能够更好地丰富主旨,突出“心影”。
【知识点】昆明的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题好一半文,好的文章标题或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或成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或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或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或是吸引读者兴趣等等。该文以“翠湖心影”为题,回答时要注意突出表达“心”的内涵来,可以从给心灵带来的感受和深留在心中的角度来回答。
⑵①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能够从修辞的角度体味句子内涵来,既要理解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更要理解运用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该句把“翠湖”比作“眼睛”,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眼睛是重要的人体器官,所以这个比喻既表明了翠湖和昆明的二者重要关系,又体现了翠湖的重要和美。②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不能只是就词论词,更要说出词语在这个语句中的具体含意和表达效果。“不名一钱”原来形容极其贫穷,这里指游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原来指没有尽头,没有限度。在这里指翠湖风光秀美,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⑶理解段落内容,要先梳理段落的层次。本题第③自然段,写了湖岸边的树、湖水、水中的浮莲、红鱼等,体现出“翠”的特点来,回答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内容思考。
⑷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段落的内容,然后结合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从内容上、主旨上进行说明。该文末段作者对翠湖变化的担心,既丰富了文章主旨,突出了“心影”,又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
故答案为:⑴翠湖不仅给所有人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心灵的安宁,而且翠湖在三十多年后依然把自己刻在了作者心上。
⑵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形象地写出了翠湖之于昆明的作用,给昆明带来了美。同时还写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②“不名一钱”指逛翠湖不需要任何花费;“无穷无尽”指翠湖风光秀美,让人赏玩不够。
⑶①大小规模合适;②湖水清澈、盈满、不深;③堤边垂柳碧绿,与粉紫色水浮莲、红鱼相映成趣,给人留下“翠”的强烈印象。
⑷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然、愤怒,或为之高兴,或有点担心。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与上文对翠湖的回忆相互映衬,能够更好地丰富主旨,突出“心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掌握标题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重要语段写作用意的分析能力。要结合语境、主题分析。
三、语言综合运用
6.[文化之美]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美食文化、胡同文化、诗词文化……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根据示例,填写下表。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谈谈你的观点。
表4-7汪曾祺作品的“文化味”
文化 课文相关内容
诗词文化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文末作者创作的诗
民俗文化 ①
农业文化 ②
美食文化 ③
④ ⑤
我的观点:
【答案】[示例]门头挂八卦镜和仙人掌;菜园周围种仙人掌防猪羊进去吃;各类菌子的做法和味道;语言文化;缅桂花的各种叫法;[示例]汪曾祺总能站在”文化”的高度表达对事物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所以,他总能帮助人们发现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其散文的”文化味”于不经意、不刻意中自然传递出来,绝无”掉书袋”之嫌,反倒贴近生活,充满情味。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原文:①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
②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③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 *,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 *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 *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④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缅桂花的叫法,语言文化。
《昆明的雨》写昆明的雨及雨季特定的人物、事物、情景,将昆明的雨写得“有趣”“有味”“有情”,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思念。符合汪曾祺散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通过日常小事传达巨大的情感,表现作者独特的审美,本文贴近生活,读来娓娓动听。
故答案为:①门头挂八卦镜和仙人掌
②菜园周围种仙人掌防猪羊进去吃
③各类菌子的做法和味道
④语言文化
⑤缅桂花的各种叫法
⑥汪曾祺总能站在”文化”的高度表达对事物独到的领悟和审美发现。所以,他总能帮助人们发现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其散文的”文化味”于不经意,不刻意中自然传递出来,绝无”掉书袋”之嫌,反倒贴近生活,充满情味。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在表格中填入课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化味”如何体现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即可。
7. [语言之美]汪曾祺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请你从课文中摘录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并做赏析。
摘录:
赏析:
【答案】[示例]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这句话,表述不复杂、不夺饰、不刻意,而是简单、自然、家常。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体现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家常的特点即可。
原文: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写雨的特点让人舒服,语言简朴,清新自然,日常化。
原文: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写真实发生的事情,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的日常小事来证明自己的画是写实的,语言自然家常,不繁琐。
故答案为:摘录: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赏析:这句话,表述不复杂、不夺饰,不刻意,而是简单、自然、家常。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赏析如何体现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家常的特点即可。
8. 【语言仿写】
一字一句读,突出鲜明特点
课文示例: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现场训练
【答案】这一碗东坡肉色如焦糖,浓,油,赤,酱,极美味。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分析所给句子特点,可以看出例句首先举出一种食物,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再用一字一句读的句式点明的其鲜明特点即可。比如: 这一碗东坡肉色如焦糖,浓,油,赤,酱,极美味。
故答案为: 这一碗东坡肉色如焦糖,浓,油,赤,酱,极美味。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9.仿写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
【答案】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大地盖上白色的棉被
【知识点】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首先要读懂语段意思,然后结合例句的句式,以及前后文的内容拟写,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句写的是“春天的雨,夏天的雷”根据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描写“秋天的风,冬天的雪”。内容上扣住两个季节的特征来写,秋天的风可以围绕“凉爽”的特点仿写,冬天的雪可以围绕““对庄稼的保护”作用仿写。
故答案为: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大地盖上白色的棉被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10.“雨”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答案】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写雨的诗句有很多,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故答案为: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默写。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含有“雨”的诗词名句,标明诗词名句的作者和出处即可。注意诗词名句的书写要准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