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7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共7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18 20: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5张PPT。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离不开——能源资源下图中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BCDC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什么是能源?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按性质分按利用
状况分能源的类型非可再生能源的特征: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CB2.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 B.我国北方的煤、铁矿资源丰富 C.我国青藏高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西南和西北部地区没有能源矿产
巩固练习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资源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18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虽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煤海行来一矿工, ?汗衣犹带黑旋风。 满面灰尘人似铁, ?一声叱呵响传钟。 长偎井口晒天日, ?恨吸香烟解困慵。 回看万家灯火亮, ?两排皓齿笑从容。煤海上的山西
  山西省三分之一的地下埋藏着煤,世界第一产煤国——中国的煤有四分之一来自这里。从手工采煤的小煤窑,到现代机械化大煤矿乃至世界最先进的露天煤矿,今天的山西浓缩了中国近一多世纪以来的采煤历史。煤不仅为山西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和将近1/20的就业机会,也为 这个省带来了环境污染、产业结构等诸多问题。
“山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虽然不是全国最多,但得天独厚,几乎拥有所有种类的煤,而且优质煤的质量和数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属上乘。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的储量,在全国同类煤储量中分别占52.20%和38.42%,远远胜过煤炭资源总量排前两名的新疆和内蒙古。”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 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一、资源开发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2.山西省 煤炭资源开发的 有利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
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7年生产规模(6.3亿吨)计算,可开采430年。  在各大陆、大洋岛屿都有煤分布,但煤在全球的分布很不均衡,各个国家煤的储量也很不相同。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其中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中国的煤炭资源在世界居于前列,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②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  就山西省内而言,称其为“煤的海洋”毫不夸张——煤田总面积为5.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省内有大同、宁武、西山、汾西、沁水、河东六个巨型煤矿,还有阳泉、浑源、五台、平陆等大型煤矿。此外,省内各地还分布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煤矿……③煤种齐全
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煤炭分类按终端用途分类:电煤、炼焦煤按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分类:贫煤(无烟煤,挥发分低于12%)、瘦煤(挥发分为12%~ 18% )、焦煤、肥煤、气煤、长焰煤
焦煤、肥煤—最适合炼制焦炭 按碳化程度不同分类:无烟煤、 烟煤、褐煤、泥炭(亚煤—褐煤的一种,是日本的特有分类)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露天煤矿矿坑 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思考:
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2)市场广阔 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我国以煤炭为主,世界以石油为主  1996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达到14.5亿t。1997年全国煤炭消费量13.8亿t,较1996年减少了4993万t,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1997年后,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消费量从1997年的13.8亿t,下降到2000年的13.2亿t。进入“十五”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过渡发展,煤炭需求迅速回升。“十五”期间,煤炭消费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2005年我国的煤炭消费量达到21.4亿t,比2000年增长62%。(2)市场广阔
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②随着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
  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①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交通便利(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大秦铁路是晋煤外运的黄金通道  阅读材料“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了解以下内容:
  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
  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挑战之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受到威胁。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靠和合理的供应。  二、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
  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省原煤生产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晋煤外运关口——娘子关黄骅港大 秦 线神 黄 线焦 日 线海运华东、华南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 煤 为 输出 电力。
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 出 焦炭。 山西省能源的转换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活 动  1.阅读下面资料讨论: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2.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压力
对策:产业结构调整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1.山西产业结构的 变化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现在,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①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
注:图中输出产品为向省外输出思考:
  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点拨:煤—电—铝:依赖煤炭和铝矿;
煤—焦—化:依赖煤炭;
煤—铁—钢:依赖煤炭和铁矿。思考:
  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点拨:  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Ⅰ.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Ⅱ.在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的推动下,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Ⅲ.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  阅读材料“万家寨引水工程”,了解以下问题:
  1.缺水的山西省不适应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要,尤其以晋北地区(大同一带)和晋中地区(太原一带)突出。
  2.万家寨引水工程是山西省为了保证能源重化工业的顺利发展建设的最大引水工程。 阅读指导  3.它由万家寨水利枢纽、引水总干线、南北干线和连接段组成。
  4.该工程的建设大大缓解了太原、大同、朔州三个中心城市严重缺水的局面。万家寨引水工程活 动  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点拨:  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   2.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点拨:  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   3.内蒙古东部地区还有哪些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对该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有何影响?点拨:  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  4.读下图,从产业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如何确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内蒙古东部与山西省产业结构比较(2001年)点拨:  从上图可以看出 :内蒙古和山西第三产业的比重差异很小,内蒙古的第一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大于山西(主要是种植业),而山西的经济支柱是第二产业,占全部产业结构的50%。所以内蒙古也应改变其将煤作为燃料输出的单一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褐煤的特点,形成煤→发电→有色金属→输出有色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输出煤气、液化气煤→化工原料→肥料、吸附剂等等多条产业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努力增加煤炭的附加值。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资源的 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 影响
(1)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例如: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
(2)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加强了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点拨:  上图中各工程及措施的作用:
  (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
  (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
  (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
  (4)“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
带,营造挡沙树林。 
(5)灌木、乔木:在草方格的后面是灌木。这是在草本植物成活的基础上栽种的,灌木比较矮小,需水量较少,容易成活;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这个过程就像草、灌、乔组成三个梯队与流动作战,草本植物在草方格的保护下冲在最前面,灌木、乔木组成二、三梯队,三个梯队互相保护、互相支持,共同与流沙作战。  
  (6)在复垦区的周围,同样种植了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保护水土和防风。中国的燃煤发电厂 发电厂冒出的滚滚蒸汽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 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①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和废物利用技术。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③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首台国产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
——浙江华能玉环电厂1号机组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2003 年,全球焦炭产量是3.9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国共出口焦煤1475 万吨。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国际焦炭市场仍供不应求。 (2)调 整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例如,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②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③空气污染防治主要措施:
  Ⅰ.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Ⅱ.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废水的回收利用 一、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二、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
2.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
(2)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①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
(1)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2)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能力提升B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2、在各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中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D 3.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业
4.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CC知识结构能源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的条件能源基地建设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处理能源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