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是初中科学第四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即将学习的“电和磁”现象的基础。学生能否正确而系统认识磁体及其性质,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3个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磁体的性质:能够吸引含铁质的物质;磁体有两个磁性最强的磁极(N极和S极);磁体间有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发现科学知识的快乐。 而磁化现象的演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磁场与磁感线的学习。作为本节的重点与难点,磁场与磁感线的概念相当抽象。
本节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是磁化的概念;第二课时的重点是磁场与磁感线,难点是磁场的概念与磁感线。
所以,重点应考虑如何使难点、重点淡化,又突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还需下一番工夫。基于上述,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初步认识磁体的性质,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的概念;知道地磁场的存在,知道地理北极就是地磁南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渗透科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并利用指南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生分析 磁现象在小学里就进行过教学,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前知识,但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这些前知识会显得乱而没有条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按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从现象观察到思考问题的训练,安排了多个学生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
而学生在初中又是初次接触磁的知识,非常有兴趣。课堂上一个个实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补充的生物与地磁场的关系学生觉得太神奇,对探索自然界也充满兴趣。但学习磁场与磁感线时,许多学生觉得力不从心,有点灰心的感觉。女同学往往会死记硬背,男同学则不求甚解,都有可能影响后面的学习。三、综合设计思路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质疑—启发—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指导学生进行质的探究。四、教学探讨(一)创设教学情景 1、可以通过黑箱原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师演示实验:①将一枚硬币平放在课本上,隔着封面放一个环形磁铁,然后将课本竖起来,发现硬币没有掉下来。
②取一用纸包好的磁铁,靠近大头针,发现大头针被吸引。
教师提问: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判断以上这些物体是什么? 2、可以通过图片诱导学生激发思维
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图片时你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茫茫的沙漠中,驼队靠什么来辨别前进的方向呢?
3、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分明吗?--造纸、火药、指南针、指南针是航海时常备的导航工具。那么,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呢? 4、通过方位的辨别和先祖事迹导入
a、如何判断一间教室的南北?
b、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该怎么辨别方向?
C、当年郑和下西洋,他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是如何判断方向的?
生答:1、太阳东升西落; 5、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叫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勺子,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勺把指向南方,勺身指向北方。后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明了携带方便,指向精确的指南针。由此也使指南针成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给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呢?有哪位同学知道,说出一点理由也行?(二) 新课教学一、磁体和磁极
(过度)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磁铁能吸引大头针之类的物质,哪同学们还想知道磁铁能否吸引别的物质?
在设计上有较多的思路:
活动一:猜一猜:
当磁铁接近①铜块、 ②铝块、 ③塑料、 ④木头、 ⑤铁块、⑥一元硬币(含铁质材料)等物体时,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动手试一下:你的猜想正确吗?⑤⑥①②③④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磁体呢?
又怎样判断磁性的强弱呢?用能否吸引含铁质物体进行判断。用所能吸引的铁屑多少进行判断。所能吸引的铁屑越多,则磁性越强。想一想、
议一议:活动二:磁性最强的两端称为磁极。分别为S极和N极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怎样的呢?动手试一下:
把铁屑均匀地铺在白纸上,将磁体平放在铁屑上,然后将磁体提起,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 分别让磁体的一极靠近小磁针的一端,观察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活动三:结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排斥排斥吸引吸引N N N S S S N S 我们把这种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做一做:
把一根条形磁铁靠近铁屑的上方的一根铁棒,观察铁棒是否能吸引铁屑。活动四:几种人造永磁体试一试:
用钢棒代替铁棒重做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思路2思路3思路4
课题1、磁体两极磁性强还是中间磁性强?
研究结果 : 。
研究方式: 。
课题2、将两个磁体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研究结果 : 。
研究方式: 。
课题3、将一个磁体从中间分开,得到的两个小磁体是不是还有两极?
研究结果 : 。
研究方式: 。 通过活动和探究我们搞清了哪些问题?1、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2、一块磁铁上各部分的磁性是不一样的,磁性最强的两端叫磁极。分别为南极(S极)和北极(N极)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一条形磁铁被分割成两段后,每段磁体上的磁极是否仍有N极和S极?请猜一猜,并在下图中标出。讨论:NNSS你准备安排怎样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呢?课堂评价1、小明同学不小心把一铁质的纪念品掉进了河里,你能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帮他找回来吗?B3、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能吸引铁、铁不能吸引磁铁
B条形磁铁有N极S极,蹄行磁铁没有N、S极
C、把条形磁铁中间断开后,一半是N极,别一半是S极
D、铁钉被磁化后,磁性会很快消失,所以被磁化的铁钉不是永磁体。CD课外交流:
1、在你的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地方装上一个磁体后,便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方便?把你发现写下来,跟同学交流。 2、你有什么关于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的资料和想法拿出来和同学分享一下。与磁有关的自然现象 极光源于宇宙中的高能荷电粒子,它们在地磁场作用下折向南北极地区,与高空中的气体分子、原子碰撞,使分子、原子激发而发光。我国研究人员在历代古籍中业已发现,自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751年,有关极光记载达474次。在公元1~10世纪的180余次记载中,有确切日期的达140次之多。在西方最早记载极光的,当推亚里士多德,他称极光为“天上的裂缝”。“极光”这一名称,始于法国哲学家伽桑迪。 太阳黑子,也是一种磁现象。在欧洲人还一直认为太阳是完美无缺的天体时,我国先人早已发现了太阳黑子。根据我国研究人员搜集与整理,自前165年~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史书中观测黑子记录为127次。这些古代观测资料为今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翔实可靠的资料。动物罗盘
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鸟类。大家都知道信鸽具有卓越的航行本领.她能从2 000KM以外的地方飞回家里。实验证明,如果把一块小磁铁绑在鸽子身上,它就会惊慌失措,立即失去定向的能力:而把铜板绑在鸽子身上,却看不出对它有什么影响。当发生强烈磁暴的时候,或者飞到强大无线电发射台附近,鸽子也会失去定向的能力。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鸽子是靠地磁场来导航的。 绿海龟是著名的航海能手。每到春季产卵时,他们就从巴西沿海向坐落在南大西洋的:沧海一:----啊森松岛游去。这座小岛全长只有几千米,距非洲大陆1600KM,距巴西2200KM。但是,海龟却只能准确无误地远航到达。产卵后,夏初季节,它们又渡海而归,踏上返回巴西的征途。距研究,海龟也是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的。 鱼儿能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按一定的方向去导航。这比鸟的迁途能力更为奇特。海水是导电的,当它在地球的磁场流动的时候就产生电流。于是,鱼儿便利用这个电流信号,敏感地校正自己的航行方向。
有人对鳗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初步发现,鱼脑能对微弱的电磁场作出反映,地磁场是对鳗鲡提供信息源。因此,美洲的鳗鲡习惯于航行很长的距离后到达产卵场所,产卵后又返回它们原来的“基地”。
虽然人们已经知道鸟类、鱼类等动物能够利用地磁导航,但是还没有弄清楚这个导航系统究竟是怎样工作的,特别是讫今为止还没有从这些动物身上找到与罗盘的作用相似的器官。 磁场1磁场2 本节内容2课时。第1课时为磁体和磁极;第2课时为磁场和磁感线、地磁场。第2课时时间较紧。所以在第1课时中可以引入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基本性质。从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磁感线的了解和描述还是欠缺,不太规范。地理南北极和地磁南北极很容易搞错。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 我们把小磁针指向北方的一端叫北极或N极; 指向南方的一端叫南极或S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