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19:56: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景物描写的概念、重要性及其特征。
熟练掌握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学会在景物描写中巧妙融入个人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写作、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借鉴他人优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增强学生在写作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描写景物,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 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最有表现力的细节,准确传达景物的神韵和个人的独特感受,使景物描写富有感染力和深度。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到景物中那些容易被忽视却又极具表现力的细节,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
2. 指导学生在融入个人情感时,做到自然、贴切,避免情感的生硬堆砌,使情感与景物描写相得益彰,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图片或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写作灵感。
2.互动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观察和写作互评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课堂互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精心挑选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优秀的景物描写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
4.情感引导法:通过提问、启发、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鼓励学生回忆与景物相关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景物描写更具生命力和个性。
5.实践演练法: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教学对象
初中学生(八年级)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图片或展示教学课件。
2. 观察日记:提前准备好格式规范、页面整洁的观察日记本,发放给学生,方便学生记录观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3. 写作纸:准备适量的印有简单装饰或写作提示的专用写作纸,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 展示板:选用可移动、易展示的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方便学生之间的观摩和学习。
5. 经典文学作品选段:打印或复印一些包含精彩景物描写的经典文学作品选段,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作为课堂分析的案例资料分发给学生。
八、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精彩开场白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用绚丽的色彩、美妙的声音、独特的形状和迷人的气息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那么,如何用我们手中的笔将这些美丽的景物描绘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景物描写。通过学习景物描写,我们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还能更加敏锐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观看视频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高清的自然风光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涵盖山川、河流、森林、花海等多种自然景观,画面优美,音效逼真。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和解说,让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景物的各种特征,如颜色的变化、形状的独特、声音的美妙等。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让你难以忘怀?”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描写景物。
(二)理解景物特征
1.特征讲解
教师通过 PPT 展示或板书的方式,详细讲解景物描写的特征,包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色彩(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基本颜色,以及它们的深浅、明暗变化)、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声、流水声等,以及声音的高低、强弱、节奏等)、气味(如花香、草香、泥土的芬芳、食物的香味等)、质感(如光滑、粗糙、柔软、坚硬、湿润、干燥等)等方面。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特征。例如,教师拿起一个苹果,问学生:“同学们,这个苹果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呢?摸起来感觉如何?闻一闻有什么味道?”通过这样的互动,引导学生从多个感官角度去认识和描述物体的特征,进而迁移到对景物的观察和描写上。
2.示例分析
教师选取经典课文《春》中对雨的描写和《紫藤萝瀑布》中对花的描写片段,通过 PPT 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齐声朗读这些片段。
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描写中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方法,以及这些描写是如何生动地展现出景物的特征的。例如,在《春》中对雨的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里运用了视觉描写,将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细密、轻盈的特点;同时“密密地斜织着”“笼着一层薄烟”也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的美感,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春雨如丝如缕、如烟如雾的景象。
在《紫藤萝瀑布》中对花的描写“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运用了视觉描写,将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地展现了花的繁茂和壮观;“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和阳光互相挑逗”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花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花显得更加活泼、可爱,富有生命力,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调感官描写和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突出景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情感。
(三)观察与记录
1.观察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内或教室外的一个特定观察区域,这个区域可以选择有花草树木、建筑物、操场等多种景物元素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观察。
在观察前,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和任务: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用心去感受景物的特点和氛围。
注意观察景物的细节,如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花朵的花瓣数量、颜色分布、花蕊的形状,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装饰等。
观察景物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观察一下在阳光下和阴影中的景物变化)下的表现,发现其独特之处。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每组 46 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观察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听鸟儿的叫声,闻一闻花草的香气,感受一下微风拂面的感觉等。
2.记录细节
学生在观察日记中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景物特征,要求尽可能详细、生动地描述。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记录的格式和方法指导,如:
按照观察的顺序进行记录,先写整体印象,再写局部细节。
对于每个观察点,可以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述,并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进行标注,以便区分。
在记录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除了描述景物的特征,还可以记录下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感受和联想,为后续的情感融入做好铺垫。
学生记录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短暂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读一读自己的观察日记,听听其他同学的观察发现,互相启发,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观察内容和感受。
第二课时
(四)细节描写练习
1.写作指导
教师回到教室,结合学生的观察日记,再次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将观察到的简单细节进行扩展和丰富,使其成为生动的文字描述。例如,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我看到了一朵红色的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朵花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花瓣有多少?颜色是怎样的红?有没有香味?在风中是怎样的姿态?等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融入到描写中,变成一段更加详细生动的文字:“我看到了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花,它的形状宛如一个精致的小喇叭,花瓣层层叠叠,大约有十几片,每一片都像是被精心涂抹过的红色绸缎,鲜艳夺目。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它轻轻摇曳着身姿,仿佛在向我点头微笑,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表达,尽量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避免使用过于平淡和笼统的词汇。同时,要注意句子的通顺和连贯,合理运用标点符号,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写作实践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在观察中印象最深刻的景物,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技巧,进行一段 200300 字的景物描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让景物描写更加富有个性和感染力。
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全班进行集中讲解和提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五)情感融入
1.情感表达讲解
教师通过 PPT 展示一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景物描写片段,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这些描写中所融入的孤独、凄凉、思乡等情感,让学生明白情感是景物描写的灵魂,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才能使描写更加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师讲解情感融入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直接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我喜爱这片美丽的花海,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让我的心情变得无比愉悦。”
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暗示或烘托情感,如“在这寂静的夜晚,月光如水般洒在院子里的那棵老树上,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让我不禁感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还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的特点相结合,使情感更加自然、贴切地融入到描写中,如“那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屹立在天地之间,它的雄伟和壮丽让我心生敬畏,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教师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己对景物的真实感受来融入情感,不要刻意牵强,要做到情真意切,自然流畅。
2.情感练习
学生在自己刚才完成的景物描写基础上,尝试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描写更加丰富、深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观察景物时的心情、感受,或者思考这个景物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然后将这些情感因素融入到描写中。
学生完成情感融入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作品,读一读对方的描写,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巡视,参与部分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小结与展示
1.总结要点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强调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融入来增强景物描写生动性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
总结细节描写的要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景物,捕捉景物的独特细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词语进行描述,使景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总结情感融入的要点:真实感受景物,根据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境选择合适的方式融入情感,做到情景交融,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2.作品展示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经过修改和完善后的作品,要求学生在朗读自己的作品时,要注意语速、语调,尽量将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出来。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在听完后进行评价和讨论,可以从景物描写的生动性、情感表达的真实性、语言的流畅性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评价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方向。
最后,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展示板上,供全班同学课后观摩和学习,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景物描写能力。
九、教学反思
1.学生参与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发言是否踊跃、观察活动是否认真细致、写作练习是否积极投入等方面,评估学生的整体参与度。通过统计学生发言的次数、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等数据,来量化学生的参与度情况。
分析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时是否能够积极倾听他人意见、与小组成员合作是否融洽、是否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和问题等,评估学生在互动式学习中的参与质量。
2.写作技能掌握情况评估
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作品,从细节描写的运用、感官描写的丰富程度、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情感融入的自然贴切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学生在景物描写中对所学写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评分制或等级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分情况,以便进行纵向比较和分析。
观察学生在课堂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快速确定描写对象、是否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进行描写、是否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建议进行及时修改等,评估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对写作技能的运用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
3.教学方法改进思考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写作技能掌握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考是否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是否某些教学方法的讲解不够清晰,使学生对写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
考虑增加一些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如组织景物描写的小游戏、开展小组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采用分层教学或个别辅导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进一步优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选段,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和经验。
4.写作与生活联系加强思考
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将写作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对生活的记录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任务,如描写自己的家乡、校园的一角、一次难忘的旅行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写作,更容易融入情感,写出真实、生动的作品。
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和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