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教学课件)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教学课件) (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19: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一·词人简介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作者介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是南渡时期重要的爱国词人。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这首《相见欢》作于靖康之乱的第二年秋天,作者南奔途经金陵时,即是南渡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词中表现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沉痛。
它是那个时代国家民族遭受巨大灾难,
百姓流离失所,盼望早日收复故地
的共同心声。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二·写作背景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写作背景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知识链接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三·品析词句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原词
①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③倩(qìng):请人代自己做。
④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注释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上片表达方式:写景,描写了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的景象,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表达了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课文研读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中原战事纷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故土几时才能收复?唯有请悲风将我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下片表达方式:抒情,抒发的是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
课文研读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片“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
(1)“簪缨”二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簪缨”代指达官贵人,写出了了因中原沦陷,士族南逃之事,抒发了词人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整体感知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片“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
(2)“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整体感知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四·总结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登临金陵西楼所见的破碎山河之景,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主旨归纳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五·课后小练
课后小练
1.阅读《相见欢》一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课后小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眀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答案:(1)A
解析:(1)“清秋”指秋季,特指深秋。下片有“悲风”一词,“清秋”应理解为“深秋”。
A
课后小练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解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从“万里夕阳垂地”可看出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意思,把握所写景物的特征。“万里夕阳垂地”突出大地的宽广,“大江流”突出长江的遥远。
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