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_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8 22:1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8张PPT)
1、模型
(1)模型的作用:
用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帮助人们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或复杂的事物
(2)模型
类型:
1、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地球仪、细胞模型)
2、一幅图、一张表、一个计算机图像、一条曲线
3、表示一个复杂的过程(水的三态变化模型、化学反应模型)
4、数学公式
二: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1、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 的混乱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符号
(1)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质量 m 体积 v 力 F 重力 G 面积 S压强 P
一、符号: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速度_____;暖锋_____;电流_____;……
科学符号
电阻单位Ω; 温度单位 ℃ ; 质量单位㎏ ;…
V
单位符号
I
1.下列所示的代表符号的是 ,
代表模型的是______
A.地球仪;
B. t;
C.ρ;
D. 细胞模式图;
E.地图;
F. S=vt;
G. W.C.;
H. O2
BCGH
ADEF
2.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你知道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吗
禁止吸烟
易燃物品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微粒。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从上述水的两种变化的模型中你能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吗?还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吗?
——分子本身不变,可以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分子
原子
三、物质的构成微粒
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由分子构成的,可见分子的种类也有很多种,但科学家已经发现的原子却只有几百种。这几百种原子是如何组合出这么多种分子的呢?
原子
构成
构成
五、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相异点
相似点
相关
关系
注意
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裂,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微粒,有间隙,运动,有质量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分子比构成分子本身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1、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写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_____构成
(2)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______直接构成的
(3)食盐是由_______构成的
(4)氧分子是由氧_____构成的
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
A B
D
C
原子的种类决定分子种类
原子的数目决定分子种类
A原子
B原子
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______或_____不同
种类
数目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本质差异在于它们的_______不同
分子结构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__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其本质差异在于它们__________不同
碳原子
原子排列方式
下图是不同物质内部的分子模型,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C、D
A、B
E
E
A B
D
C
原子的种类决定分子种类
原子的数目决定分子种类
A原子
B原子
4、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B 木材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D
关于下列四种分子(注:黑圆圈代表氢分子,有红色的小圆圈代表氧原子,紫色小圆圈代表氮原子,蓝圆圈代表碳原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水分子 氮分子 氢分 二氧化碳分子
A 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由三个原子构成
B 由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比较能说明分子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
C 氮气和氢气分别由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 由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的比较能说明一个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C
人们把石墨加热到20000C,并加热到5万至10万标准大气压下,就可以使之转化为金刚石,这是由于( )
A 石墨分子变成金刚石分子
B 石墨原子变成金刚石原子
C 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在高温高压下发生了变化
D 石墨、金刚石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
C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1.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3.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2.汤姆森原子模型
(1904年)
4.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5.现代原子模型
(1927年)
  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一种带正电的微粒)去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属箔,2、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3、及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思考:争对这一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3、α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1、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心的。
2、原子的中心存在一种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微粒。
α粒子散射实验
六.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
原子的质量也很小,一般在10-26千克数量级。
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七、原子核的结构
物质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1.6726×10-27千克
不带电
1.6748×10-27千克
9.1176×10-31千克
不带电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很小。
(2)、在同一个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中子数
(3)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在一个原子中哪些项目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思考: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原子 1 1 0 1
氦原子 2 2 2 2
碳原子 6 6 8 6
氮原子 7 7 7 7
铝原子 13 13 14 13
硫原子 16 16 17 16
氯原子 17 17 20 17
铁原子 26 26 30 26
2.原子中,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原子的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除上面这个结论外,你还能归纳出其它的结论吗?
八、元素和同位素
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2、同位素原子:
(1)概念:同类元素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e
+
钠原子
氯原子
氯化钠
根据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1: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带上电荷显电性,变成离子
结论2: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变成阴离子.
结论3: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e
+
钠原子
氯原子
氯化钠
1.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构成物质微粒共有分子、原子、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离子
九:区分元素与原子
元素
物质
组成
分子
构成
原子
构成
构成
同一类
宏观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微观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思考
如何来描述水的组成和构成呢?
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二种元素)组成。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
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或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一种氢原子和一种氧原子构成。
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微 观
三、元素的分布
地壳中的分布:
人体中的分布:
海水中的分布:
氧——硅——铝——铁
氧——碳——氢
氧——氢——氯——钠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气
臭氧
氢气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双氧水
甲烷
甲烷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乙炔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十:物质分类
(几种物质)
(一种物质)
思考:能否说“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金属元素:
稀有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的种类:共110多种
2、元素
(110多种)
1、元素的存在状态:
游离态:
化合态
存在单质中
存在化合物中
用“钅”作偏旁
固体:用“石”作偏旁
液体:用“氵”作偏旁
气体:用“气”作偏旁
1.贫血引起的原因一般是血液中缺少( )
A.钙元素 B.磷元素
C.铁元素 D.碳元素
2.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化合物 B.非金属
C.有机物 D.金属或合金
C
D
3. 经分析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 不可能是化合物.

4.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得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1)代表混合物的是______(2)代表单质的______。
(2)代表化合物的是_____(4)代表纯净物的是___。
A B C D
B C
A
D
A D
5、下列各物质:A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C四氧化三铁、D水银、E纯净的盐酸、F液氧。
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
A、E
DF
CB
6、据报道,日本科学家确认世界上存在一种与足球稀的结构非常相似的分子N60,它在高温或机械撞击后,其中的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 N60属于——————。
单质
BCDF
7、在以下相应的 横线上,填入符合条件的粒子名称的相应序号: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⑦离子
(1)显电性的有_________
(2)跟其他粒子相比,质量很小的是____
(3)在 同种原子中,粒子数目一定相同的是___
(4)用化学方法能再分的是____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___
(6)构成水的最小粒子是_____:构成金属铜的最小粒子是___ 构成食盐晶体的最小粒子是_____
③④⑥⑦







8、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①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③ 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④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9、关于下表所列的 四种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8 8 8
B 8 8 10
C 6 6 6
D 6 8 6
①A和B属于同种元素②B为带正电荷的离子③C和D互为同位素 ④A和D互为同位素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10、原子核经高能粒子撞击后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关于这一物质变化过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个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的物质生成
B这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而这个变化中原子核也发生了变化
C既是化学变化,也是物理变化
D属于物理变化
B
表示元素的符号
一.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采用的表示元素的符号;
1.定义:
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则附加第二个字母用小写来区别.
2.表示方法:
默写元素符号或名称
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4)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表示原子个数,
例:
H
表示氢元素
表示1个氢原子
表示 5个氯原子
5Cl:
(3)如果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表
示一种物质
例:Fe还表示金属铁这种物质。
Ca
表示钙元素
表示1个钙原子
表示钙这种物质
2N Fe 5P K 3Ca表示什么意义
这些符号中,哪几个只表示微粒意义,
不表示宏观意义
答: 2N表示________;Fe表示___________
5P表示 ________; K表示____________
3Ca表示________;
用符号与数字表达含义:
5个铝原子________; 1个氧原子_________;
氧元素___________; 3个银原子_________;
4个氟原子________; 金属钡___________.
氩气____________; 氯气_____________.
练习:
Ba
2个氮原子
铁元素或一个铁原子
5个磷原子
钾元素或一个钾原子或钾这种物质。
3个钙原子
5Al
O
O
3Ag
4F
Ar
Cl2
指出下列符号中“2”表示的意义
2SO3
MgO
+2
3SO4
2-
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门捷列夫
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即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有序排列的。
3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为7个周期;
18个纵列分为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第八族。
4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1)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电子层数相同且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除稀有气体外)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化学式由实验确定,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不能随意写出。上述提到的分子式就是一种化学式。
化学式定义: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直接用
元素符
号表示
稀有气体
固态
液、气态:
(除I外)
多数为双原子分子如:
氯气、氢气、氧气、氮气、碘
Cl2、 H2、 O2、 N2、 I2
<1>先写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2>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
根据以上规则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氦气、氖气、氩气
氧气、氮气、液氯 氢气 溴 碘
臭氧
  金属铝 金属铜 金刚石 红磷 
He
Ne
Ar
O2
N2
Cl2
O3
Al
Cu
C
P
H2
I2
Br2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元素符号顺序
左边  右边
氧元素
另一元素
+
一般规律
(氧在右)
氢元素
另一元素
+
(氢在左)
CH4 、NH3除外
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
(金属元素
  在左)
如:一氧化碳 CO
如:水 H2O
如:氧化铜 CuO
B、
5、意义:
宏观: ①一种物质
②组成物质的元素
微观:①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 物质一个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此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化合价的含义
1、含义:各种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原子之间都有固定的化合数目,用化合价表示这种性质。
3、化合价的种类: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用带“+”“-”的小数字表示。
例:铁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
+3
Fe
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
钾钠氢银+1价,
钙镁锌钡+2价,
氟氯溴碘-1价,
通常氧气-2价,
铜+1、+2铝+3价,
铁有+2和+3价
碳、氮+2和+4价
硫有-2、+2、+4和+6价
氮磷最低-3价,
单质化合价为零
还有其他可变价。
比较化合价与离子符号:
化合价 离子
表示方法
符号
联系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Al、
Al3+
+3
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能显示 的化合价,如 SO2 CO2 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示 的化合价,如NH4NO3。
-2 -2
-3 +5

相同
不同
(2)、在任何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不是一种物质,它不能独立存在
(2)常见的原子团和化合价
OH 氢氧根 NO3 硝酸根
CO3 碳酸根 SO4 硫酸根
PO4 磷酸根 NH4 铵根
-1
-1
-2
-3
-2
+1
5、原子团 (1)含义:由多个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的集团
看图:探究原子团的化合价有什么规律?
原子团 离子符号 电荷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氢根 HCO3- -1
铵根 NH4+ +1
硫酸根 SO42- -2
碳酸根 CO32- -2
亚硫酸根 SO32- -2
磷酸根 PO43- -3
-1
-1
+1
-2
-2
-2
-3
标出下列物质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
HCl HClO HClO3
HClO4 HnRO2n+1
.
.
.
.
.
+1 +1 -2 +1 -2
+1 -2 +1 -2
-1
+1
+5
+7
+(3n+2)
(5) 化合价的应用
练一练
1.“2N”表示的意义是( ) A.表示氮元素 B.表示氮分子 C.只表示两个氮原子 D.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两个氮原子
C
2.地壳里含有多种元素,按含量多少下列排列顺序正确是( ) A.Al、Fe、O B.Fe、Si、O C.Si、Fe、Al D.Si、O、Al
B
5、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它的一个分子由7个氧原子和2个氯原子构成,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
Cl2O7
6.在化学式为HNO3和H2CO3的一个分子中,具有相同的( )
A.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氧原子个数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
变式:在化学式为HNO3和H2CO3的两种物质中,具有相同的( )
B
A
分子
物质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Al(NO3)3
8、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值“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Mg2+ 2、H2O 3、 2CO 4、Ca 5、 2H+              
①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②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
③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④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⑤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个数的是 。
+2
3
5
1
4
2
9、分析P、N2、P2O3、N2O3、X、的排列规律,推理X的化学式是( )
A、P2O5
B、NO2
C、PH3
D、HNO3
D
4.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最多的( ) A.3H2 B.O C. C D. 5SO42-
C
10、用 “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元素”填空: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带负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_________
7.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_
8.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
、质子、电子
分子
用 “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元素”填空:
9.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0.构成原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
12.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一定有_____________
13.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 ___
14.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的粒子是____
元素
原子核、核外电子
质子、中子
质子
原子
离子
具有相同核电核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现代科学又发现了H3、C60、C90、C240、N5、N60 ……据此可做出的推测是----------( )
①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
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
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④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③④ D. ①②③④
1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D
D
12、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2,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可能是( )
A、ABC4    B、A4BC3   
 C、A2BC3    D、A3BC3
B
13、VCD光盘上的光记录材料记录和储存信号的原理为:在激光照射下该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能发生某种改变,从而记录储存信号。碲的化合物是常用的VCD光记录材料中的一种,对于碲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碲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TeO2和SO2都是氧化物
C、H2Te中碲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TeO4中碲元素化合价为+6价
C
14、科学家1996年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新微粒,化学式为H3+, H3+粒子是属于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3
2
离子
15、当今,化学家在环境问题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例如,燃料(CH4、CH3OH等)
①燃烧
燃烧产物(CO2、H2O)
②太阳能或生物内能
燃料(CH4、CH3OH)等
此构想一旦实现,即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又可达到消除大气污染的目的,上述构想中的①②两个过程( )
A、都是物理变化 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都是化学变化
D、 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C
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至第三周期
元素原子半径有规律的变化模型”,请你据此
写出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写出二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周期中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同一族中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有粒子M结构示意图:
(1)X表示_______________,y表示:________________;(2)当y=8时,若该粒子为中性原子,则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当y=8时,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符号为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

S2-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李同学对物质组成的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归纳,请你填写空白,完成他的设计。
.最近,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合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Y呈 价,YmOn的化学式是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氧化物,该物质是 。
+3
Y2O3
CO2
4
一、如何求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某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的1/12进行比较,所得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
×12
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
二、相对分子质量
即: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概念:
3、原子个数的计算
分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
4、分子个数的计算
原子个数=
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相对原子质量
题1:H2,O2,CO,H2O,NH3气体各1克,按其分子个数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变化2:最近科学家在地壳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矿物质,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0,其中含铝的质量分数为0.5%,则每个矿物质分子中铝原子的个数为多少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掌握
五种
基本
题型
1.求相对分子质量
2.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求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5.求一定质量的混合物(不纯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题3: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
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
[Ca10(PO4)6(OH)2]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
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
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生产
的纯牛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
后回答下列问题。(1)羟基磷酸钙的相对
分子质量(2)羟基磷酸钙中钙、氧、氢的
质量比?(3)标签上的“钙≥O.11g”是指
100 mL牛奶中钙的质量至少为0.11g。
那么,一盒这种纯牛奶至少含_______g钙。
(精确到0.01 g)
(4)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l%)
(5)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摄入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这种纯牛奶
四、有关不纯物质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
不纯物质质量
×

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
纯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题4:需要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多少吨,才能冶炼出含铁95%的生铁100吨?
变化4:经检测一份尿样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0.93%,假定其他成分不含氮,求:尿样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尿素的化学式
尿样中尿素的质量分数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尿样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
CO(NH2)2
变化5:在CO与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0%,则:X可能是( )
A、O2
B、CuO
C、N2
D、SO2
C
1、有一种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已知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五、确定化学式
2、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 : 2,它们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求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题: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六、其它题型:
5:6
变题1: 当SO2和SO3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则SO2和SO3的质量比为————。
10、有一含SiO2杂质的石灰石样品,如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则此样品中含 CaCO3的质量分数为( )
A 35% B 65%
C 87.5% D 12.5%
C
3、计算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