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课题:感受《记承天寺夜游》
——
科目:语文
年级:九年级
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归园田居 》 魏晋·陶渊明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 》宋·赵师秀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记承天寺夜游
———— “闲”人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朗读课文,初探苏公心境
苏轼那天晚上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朗读课文,初探苏公心境
在这次夜游中苏轼究竟有没有流露出孤独的情绪 如果有,你是如何捕捉到的
夜游原因
有面对明月,“无与为乐”的孤独
夜游地点
承天寺,佛门之地,有一丝孤独之感
夜游同伴
闲人东坡和张怀民,两个被贬的失意官员
夜游内容
月光虽美,似乎也有一丝清冷之意
知人论世,了解夜游的背景
孤独是一种很特殊的心境,他往往是人在经历了一段特殊的人生后所沉淀下来的一种情绪
知人论世,了解夜游的背景
宋元丰二年(1079) ,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130天,受尽折磨,差点丢了性命。
第二年(1080)出狱后被贬到遥远荒凉的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没有俸禄,亦不得离开此地,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清 闲
知人论世,了解夜游的背景
苏轼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无事一身轻的“闲人”呢?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2000年法国世界报
苏轼想不想做这样一个无事一身轻的“闲人”呢?
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的悲凉无可诉说
“闲” 是“清闲”
自嘲
知人论世,了解夜游的背景
“欲睡” “欣然起行” “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关键词品读法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来体会人物情感
如果把“步” 换成 “行” 或 “走”可以吗
古代:
行
走
行走
跑
闲 是 “悠闲”
知人论世,了解夜游的背景
如此“闲人”,他在承天寺的庭院里又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致呢?
庭下如积水 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把月光比作水
用竹柏的影子来衬托
月光的空灵明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改: 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在孤寂的人生境遇中能够做到超越孤独,从容的享受美景,何等的闲情雅致!
闲 是 “闲情雅致”
自许
课堂小结
“闲”是“ ”屈为小官 ,有职无权; “闲”是“ ” ,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 “闲”是“ ” ,能为月色起行,邀友同乐。
可见“闲人”一词内涵丰富,实乃点睛之笔。
清闲
悠闲
闲情雅致
创造对话,体会苏公心境
假如现在你就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苏轼,面对天上的那轮明月,面对身边同样遭遇的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课外阅读,感受苏公其人
课下读一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更深入的了解苏轼的人生境界。
像苏东坡这样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荡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