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2 08: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读准字音停顿,积累“颓”“与”等重要文言字词。
2、品味、赏析描写山水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研读课文,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美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孔子说“智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山水从此在人们的眼里,就有了性格的隐现。庄子也曾说“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的文人纷纷寄情于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思。可见,谈山水之美的话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答谢中书书》,看看作者陶弘景是如何描写山水之美的?
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读课题,这个题目怎么读,怎么断句?从标题当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呢?
明确:断句是【答/谢中书/书】,答是答复,酬谢的意思。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即谢征,作者的朋友,曾任中书舍人。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通过孔子和庄子的语录导入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解读标题,让学生通过断句并解释“书”的意思来理解这个题目,解读课题学生会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活动一:走进文本,入山水之境
1、韩愈曾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告诉我们停顿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听名家范读,拿出铅笔,边听边划分停顿。通过停顿与节奏的划分,你发现这篇短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了吗?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齐整,句间两两停顿,节奏感较强,有骈文之风。兼有散句,参差有致,长短结合,骈散兼行。散文的疏宕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炼之美结合得恰到好处。于整齐中求变化,于谋篇中见巧思。(板书:结构——骈散兼行)。
生范读,师点拨。与(yù);“欲界之仙都”读出沉浸其中的感觉,读出赞叹。
男女生合读,边读边想象。提示:停顿的地方要做到声断气连。同时,朗读古文与现代文有区别,须得放慢节奏,唯有慢下来,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字的韵味。
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男: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女: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男: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女: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男: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齐: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不顺的句子,小组之间也可以交流。(课前调查学生预习情况,整理高频词句)
例如:夕日欲颓(tuí) 沉鳞(lín)竞(jìng)跃,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明确:颓tuí 鳞lín 竞jìng,区分前后鼻音。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异的山水景色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内容+情感】
明确:文章以感慨开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熟悉文本,借助注释,同学合作,疏通文意,逐步提升古文朗读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完成教学目标一。(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核心素养)。
三、活动二:展开联想,赏山水之美
王国维曾说:“诗言志,文陈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接下来我们就展开联想与想象,跟随作者一起去赏他笔下的山水之美。
1. 作者在开篇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圈一圈,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美景呢?。
明确:高峰、云、清流、石壁,树林,竹子,哓雾,猿鸟,夕阳,鱼儿等多种景物。
2.小组合作交流,品读美句,仿照上面的表格进行朗读设计,借助想象,赏读意境。
知识卡片
欣赏角度: 视角多样: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早与晚,皆成风景。 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 细节升辉:美感就在某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中。 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应用心感受。 色彩丰富:石壁色彩斑斓,竹林青葱茂密,其实云雾、夕阳、潜游的鱼儿也有各自的颜色。 ……
例:
美景 朗读设计 欣赏角度 批注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朗读时,语速舒缓。重读“入”“见”,要读出作者看见“高峰”和“清流”时的惊喜之情 仰视与俯视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让我们仿佛抬头看见高耸入云的山峰,低头又见清澈见底的水流。一高一低,一仰一俯,山之高,水之净,听山林间有“猿鸟乱鸣”,看河流里有“沉鳞竞跃”,美不胜收。
明确:
美景 朗读设计 欣赏角度 批注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朗读时,语速舒缓。重读“入”“见”,要读出作者看见“高峰”和“清流”时的惊喜之情 仰视与俯视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让我们仿佛抬头看见高耸入云的山峰,低头又见清澈见底的水流。一高一低,一仰一俯,山之高,水之净,听山林间有“猿鸟乱鸣”,看河流里有“沉鳞竞跃”,美不胜收。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朗读时,重读“交辉”“俱备”,读出作者看见“五色” “石壁”“青林”“翠竹”时的惊喜与赞叹。云是白色的,石壁色彩斑斓,树林和竹子都是绿色的,整个画面色彩丰富。 色彩丰富 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奇间,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加之倒影入清流,景色就更加的绚丽动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朗读时,语速要缓慢,“将歇”“乱鸣”“欲颓”“竞跃”要重读,“将歇”和“欲颓”要适当延长,读出喜悦之情。 晨昏变化 天刚亮,花叶上的露珠还没有散去,山林便开始了喧闹,猿鸟的鸣叫声繁悦耳,此起彼伏,动人心弦。傍晚时分,原本平静的水面变得热闹起来了,鱼儿争先恐后的竞相腾跃,来尽情享受空气中弥漫的花香与自由。
过渡:“乱”“竞”。乱,此起彼伏。竞,争先恐后。联系“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个“乱”字,仿佛看到春花遍地盛开,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小结:作者从俯视、仰视、平视的不同视角,从四时、朝夕的不同时间,还有动静结合、色彩多样,展现了一幅清理的山水画。欣赏美景时,我们可以关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官,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细节。
【设计意图】从整体感知过渡到欣赏写景句,通过问题引导和资料补充,给学生提供范例,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把握欣赏美景的角度,从而有方向地去发现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呼应单元教学目标,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着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
四、链接材料,悟山水之情
陶弘景笔下的山川美景,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作者自己在文章的最后,也这样感慨道,“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康乐是谁呀?作者为什么要在写完美景之后,提到康乐这个人呢?常言道,欲披文入情,必先知人论世。想要深度的去理解古人的情感,不仅要读他的文章,还要读一读他的生活经历,更要读一读别人对他的评价。
(屏显)
康乐,即谢灵运(385——433),年长后袭封为康乐公,后为康乐侯,因此世人都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陶弘景三次远游浙东,求仙访道,其所历之地如始宁、永嘉等地也多为谢灵运所涉足。
——王晓东《<答谢中书书>三考》
明确:①康乐即指谢灵运。作者提到谢灵运,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社会最黑暗的时代。当时很多文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纷纷寄情于山水,兴起了山水流派这样的文学诗派。而陶弘景开创了山水诗,受后人尊重。作者提到他,是表达敬仰之情。②“山中宰相”陶弘景也喜欢寄情于山水。他甚至觉得,自己与谢灵运能够共同欣赏到别人欣赏不到的美景,不曾谋面,但志趣相投啊,何其有幸。
情感——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小结:这篇文章它以有审美意味的两句话开篇,接着又用两个不同时空层次的描写,来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描绘了山水之灵秀、欲界之仙都。在联想与想象中一唱三叹,摇曳生姿。文章的篇幅虽然短小,但是读来意蕴却无穷。
【设计意图】“欲披文入情,先要知人论世”,补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从景、情中读出小品文中独特的“这一个人”,从而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性情。意在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拨云见日”之感。(着重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
五、小结·配乐赏读
跟随作者陶弘景,我们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难以感受的纯净、美好与和平。即使身处沙漠的中心,只要你心中有一方绿洲,眼前仍充满诗意。
六、作业布置: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背诵全文。
2、充分发挥想象,用现代书信格式将这封书信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