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白杨礼赞 课件(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白杨礼赞 课件(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4 13:48: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我们在七年级时也学习过这类散文,同学们能想到有哪几篇呢?
文体知识
《陋室铭》《爱莲说》
《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
根据这几篇文章的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话
说说什么是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这类散文往往会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志向。
知识卡片1
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对某事物或人物的赞美,比赞赏更书面一种的用法,带有敬重和钦佩之意。
白杨 礼 赞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用 ” “ 标记。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朗读这一组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几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的特点:极普通却不平凡;
第1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第4段的“那”到第6段的“这”体现出作者的观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从第4段“实在是”到第6段的“决不是”语气愈来愈坚定,感情不断加深;
这几个句子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
我的发现: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其中蕴含的赞美之情。
围绕“赞美白杨树”这条线索,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白杨树不平凡?
生长环境不平凡(2、3、4段)
外形特点不平凡(5、6段)
内在气质不平凡(7、8、9段)
小结一:
一条线索
形散神聚
文脉贯通
朗读第2段,从文中筛选一些四字词说一说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这种环境给人什么感受?
一望无际的高原,黄绿错综的土地,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远山宛若并肩,让人涌起“雄壮伟大”之感,却也感到一丝单调乏味。
比读两段文字,说说你的发现: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这时候,前面远远的地方出现了白杨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恹恹欲睡的情绪一扫而光。
原文“刹那间”“猛抬眼”“惊奇地叫了一声”更能体现“我”猛然见到白杨树的惊喜;
原文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
我的发现:
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对描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其中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这就对白杨树进行了很好的烘托。
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单调,对描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的出现让“我”“惊奇地叫了一声”,这就与前边的感受形成了对比,欲扬先抑,更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小结二:
一处环境
抑扬变化
烘云托月
朗读第5段,找一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笔直
丈把高
无旁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宽大
片片向上
不斜生

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
第5段中由白杨树的外在形象联想到什么样的内在气质?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由外形特点到内在气质,为下文由树及人,揭示其象征意义做铺垫。
小结三:
一个形象
细致描摹
形神兼备
朗读课文第7段,思考:这一段文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白杨树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说说你的发现。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没有”“没有”“如果”两个否定一个假设,似乎要承认白杨树不美,接着用“但是”转折,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前后对比,欲扬先抑,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四个“难道”领起的反问构成排比,层层深入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我的发现:
象征手法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
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部的语言表达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表达象征意义之前,往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
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知识卡片2
1941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日寇在华北根据地疯狂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
当时生活在文网严密的国统区的茅盾先生,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背景补充: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楠木代表着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白杨树代表着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小结四:
一种精神
象征对比
明确主旨
一条线索
形散神聚
文脉贯通
一处环境
抑扬变化
烘云托月
一种精神
象征对比
明确主旨
一个形象
细致描摹
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