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
【随堂字词】
一词多义
与
欲
书
答谢中书书(第一个“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第二个“书”意为书信)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 古义:门 今义:住户,人家
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随堂常识】
陶弘景(43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接受朝廷大事咨询,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陶氏效验方》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
【课文回顾】
阅读《三峡》《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B.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C.五色交辉 五色:指石壁色彩斑斓
D.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年号
2.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三峡》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答谢中书书》将传记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完美结合。
B.《三峡》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答谢中书书》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流传。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 )
(2)盖竹柏影也 ( )
(3)水中藻、荇交横(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本文作者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作者都自称“闲人”。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分析两个文本抒发的情感的相同点。
【链接材料】
点 绛 唇①
陆 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因被弹劾而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这一回,这一次。③疏放:放纵,不受束缚。
【中考预备】
拟写、组合、补充对联
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能很好地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对联作为一种能把文化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的实用性的表达方式,广受人们的喜爱。巧妙地解答对联题,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这要求同学们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而且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考试题中的对联类题常见设问方式:
①拟写对联,补全对联;
②修改对联,组合对联;
③理解及鉴赏对联。
【靶向练习】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被贬的苏轼月夜游寺排遣抑郁心情。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参考答案
课文回顾
1.D 【解析】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2.A 【解析】《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
3.(1)门
(2)大概是
(3)交错纵横
4.(1)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我)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示例: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记录自己和好友一起赏月一事;链接材料是陆游罢官还乡后所作,记录自己喝酒划船一事。两人当时都处于闲居状态。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的意趣,也表达了作者贬职闲居的自嘲(苦闷、旷达、乐观)。
靶向练习
示例:云影解余情横空步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