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温故而知新1.科举制出现和完善的时间:___,科目:____
2.作用(1)____,(2)____,(3)_____3.精神风貌特点:_____;雕刻艺术宝库_____。4.唐朝派军扫平_______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在唐朝_________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_______为“_________”。
5.吐蕃是今天____的祖先。唐太宗把____嫁给_______。
6.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1)促进____(2)奠定_____。7.东渡日本的是_____,西游天竺的是______。8.( ),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____、____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__________》。9.____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___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10.唐朝著名诗人写出两位及作品:__、__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0课 辽、北宋、西夏建立政权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辽北宋西夏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960年汉族赵匡胤汴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兴庆(东京)一、 辽、北宋、西夏建立2、澶渊之盟签订的时间、签约双方、内容、影响:
(1)时间:1005年
(2)签约双方:北宋与辽
(3)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币,称为“岁币”。
(4)影响: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榷场),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二、北宋与辽的关系:1、澶州之战:
(1)时间:
(2)双方:
(3)结果:1004年北宋胜利,签订澶渊之盟北宋和辽2、宋夏议和的内容、影响:
(1)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娟、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2)影响: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三、北宋与西夏的关系:1、宋夏议和:
(1)时间:
(2)双方:
1044年北宋和西夏辽、西夏、金与北宋 形势图 辽 916年 耶律阿保机契丹族1038年 元昊 党项族北宋、960年 赵匡胤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辽、西夏、金与北宋 形势图靖康之变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3、北宋与金的关系: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一、北宋与金:1、金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1115年阿骨打会宁2、金与辽关系:
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亡(2)1127年,靖康之变(1)1126年,东京保卫战,4、靖康之变的内容:
一、南宋与金:1、南宋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1127年赵构临安2、南宋抗金:
(1)岳飞组织岳家军;(2)郾城大捷:1140年(3)影响:有效遏制金统治发动的掠夺战争,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3.宋金和议的时间、签约双方、内容、影响?(1)时间:1141年 (2)签约双方:南宋和金
(3)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3)影响: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分界线:淮水——大散关)三.金朝改变女真习俗的原因、内容、影响?1、原因:为了适应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
2、内容:(1)政治: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行政机构;(2)经济:发展农业,推动手工业;(3)生活习俗:和汉族通婚,向汉族靠拢。
2、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汉化过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北宋金南宋西夏西夏 (1) 年,发生了“ ”之变,北宋灭亡。
(2)同年, 在南京称帝,定都 ,史称南宋。
(3) 年, 称帝,建立金政权。
(4)1140年,岳飞率 军取得了 大捷。知识巩固1127 靖康 赵构临安1115阿骨打 岳家 郾城 第12课:经济发展和重心南移一.经济重心南移: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生产工具,先进的经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农业生产。1、时间:
2、地区:
3、标志
4、原因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两宋时期(南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是重要粮仓 二.经济发展:(1)煤的开采位居世界第一;
(2)铜铁的冶炼数量质量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3)瓷器畅销世界,被称为“瓷之国”,景德镇是“瓷都”1、农业:2、手工业(1)人口超过1亿;(2)生产工具变革:秧马;
(3)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占城稻(越南,北宋前期);3、商业:(1)出现大量的城镇和集市;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南宋时期出现“会子”“关子”等纸币。4、海外贸易方面的表现?(1)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生活的“蕃坊”“蕃市”“蕃学”;
(2)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3)重要的港口:广州、杭州、泉州(最大);
(4)海外贸易最东到达日本朝鲜,最西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知识巩固
(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__________ 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全国的经济重心从 转移到 。
(3) 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宋代 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产量相当于18世纪欧洲总和。
(5) 前期, 地区出现了 ,这是世界上最早有纸币。
(6)宋朝时,设置 管理海外贸易。设 _______供外商居住。太湖流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占城稻 煤铁 北宋 四川 交子 市舶机构 蕃坊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宋朝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士、农、工、商
3.农民的种类:5、城市娱乐场所:瓦舍,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1、统治阶级:2、被统治阶级:皇室、官僚、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佃户4.城市:南宋都城临安人口超过百万,非农业
户口定为坊郭户知识巩固
(1)宋代统治者主要包括 、
、 。
(2)宋代最受百姓重视的传统节日是 、 、 。
(3) 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皇室 官僚 地主 元旦 寒食 冬至 瓦舍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建立
行省制度(1)中央:设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地方:设行中书省 一.蒙古政权建立: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政治体制:成吉思汗(铁木真)1206年和林军政合一 二.元朝建立: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1271年忽必烈大都 三.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
2.经济:
3.文化:(3)边疆:中央政府管辖西藏、云南、辽阳、岭北重农政策(1)牧场恢复为农田,禁掠人为奴
(2)设司农司;(3)编《农桑辑要》提倡儒学,中央设国子学
忽必烈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国家。 4.作用:①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合;
②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融合,形成回族。2.民族融合表现:1.人分四等(民族歧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四.元朝人分四等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和各民族的联系、交往提供条件。(1)条件:
(2)表现:知识巩固
(1) 年, 完成蒙古统一大业被尊称为 。
(2) 年, 改国号为元 。定都 。
(3)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 地方设 。
(4)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诏令司农司编写 。
(5)元朝把各族人分为 等,以达到 的目的。1206 成吉思汗 铁木真 1271 忽必烈 大都 中书省 行中书省《农桑辑要》 四分而治之 贡献:
1、学会棉纺织技术, 改进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
2、传播先进技术;_______成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3、促进全国棉纺织业发展,_______广为民众穿用。黄道婆 元代纺织唐初有记载→______用于军事→______广泛用于军事宋代火药发明(北宋)→用于航海(北宋) →传入欧洲(南宋)
经________传到欧洲,为环球航行与发现新大陆奠基
北宋指南针唐初,P40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昇 北宋活字印刷
术第15课 宋元科技成就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唐末宋代阿拉伯人松江地区棉布北宋毕昇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后人评价战国至五代末黄帝到汉武帝起止以年份为线以人物为线线索编年体通史纪传体通史体例司马光司马迁作者《资治通鉴》《史记》书名一、两大史学成就对比表成书时间北宋西汉 辛弃疾 李清照苏轼宋
词特点生活年代 作品 作者 体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
豪放派
豪迈奔放两宋
之交婉约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豪放派
忧国忧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声声慢.寻寻觅觅》 二、繁荣的宋元文化元曲组成:1、杂剧:2、散曲:(1)艺术形式: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结合演出完整故事
(2)意义:标志戏曲艺术成熟、标志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主流由诗词演变,可配乐演唱关汉卿《窦娥冤》3、代表:(2010·山东聊城)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中考真题解析(2010·福建福州)2.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
A.东晋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2010·山东威海)3.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2010·山东青岛)4.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BA(2010·江苏泰州)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 英镑(2010·浙江丽水)6.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A B C D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苏州、湖州 水稻
(2)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的南移
(3)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②南方的自然条件较好;③南方的战乱少,社会安定④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4)结合以上历史原因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请你说一说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维护当前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等等;坚持改革开放;注重引进先进技术,。。
史料分析材料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1)材料中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答: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3.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一 图二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产生?(4分)
(2)在上图中哪幅反映的是最早的纸币?(2分)
(3)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根据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后期,汉匈两大民族友好交往的开端最突出的事件是什么?(2分)
(2)说出与唐朝关系密切的五个少数民族,说明唐朝与其中一个民族是如何“和同为一家”的。(8分)
(3)元朝时形成了哪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它们主要信仰什么宗教?(4分)
(4)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对少数民族采取了那些政策?(5分)4.(1)昭君出塞。(2分)
(2)突厥、吐蕃、回纥、靺鞨、南诏。(5分);唐朝和吐蕃通过文成公主入吐蕃和金城公主入吐蕃实现了“和同为一家 ”。(3分)
(3)回族;(2分)伊斯兰教。(2分)
(4)态度:团结友好。(1分)
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