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2014年以来,新疆地区发生多起“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对此,有评论认为,恐怖事件改变不了新疆民族关系的统一主流。下列关于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新疆的是( )
A.册封达赖五世 B.册封五世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2.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3.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准外国商船在哪个港口通商贸易?( )
A.广州 B.杭州 C.上海 D.宁波
4.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重大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废除丞相 C.设锦衣卫 D.设置军机处
5.历史上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李自成传》
7.明朝的建立者是 ( )
A.李渊 B.忽必烈 C.朱元璋 D.皇太极]
8.下列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
A.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
B.1636年皇太极在上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C.康熙帝册封了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
D.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北部边疆
9.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
A.重新统一了蒙古 B.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稳定了西藏政局 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10.下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地区是( )
朝代
相关史实
元朝
设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海南
11.“开辟荆榛逐荷夷”,我国古代立下的这一伟大功绩的民族英雄是( )
A.张骞 B.魏征 C.郑成功 D.渥巴锡
12.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八股取士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3.右边是清朝军机处的照片,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4.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15.下列作品中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牡丹亭》 D.《窦娥冤》
16.修筑长城有特定的历史原因,而到清代已不再整修长城,可以推测其原因是( )
A.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无钱整修
B.明长城已足够坚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长城失去抵御需要
D.对闭关锁国不利
17.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由此可见他( )
A.排斥对外贸易
B.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C.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D.认为西方国家落后愚昧
18.下列不属于殖民者向东方扩张势力的是( )
A.日本倭寇侵扰东南沿海 B.沙俄占领雅克萨
C.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D.荷兰盘踞台湾
第II卷(非选择题)
19.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上这幅图反映的事件是什么?
(2)该人物先后几次下西洋?
(3)该事件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该历史事件产生什么作用?
20.由于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时,哪位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开创科举制的先河?
(2)唐朝时,读书人要想做高官必须参加当时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试?
(3)明朝时,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请说明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4)我们今天读书与古代读书目的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21.阅读下列材料: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何时签订的?
(2)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
(3)上述文件的签订解决了什么问题?
(4)上述文件有什么法律意义?
22.历史给人智慧,历史给人启迪.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不过因为“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所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这种盲目自大的观念,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从材料一图中,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说明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外实行了什么政策?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唐朝越来越辉煌、强盛,受世界瞩目;而清朝在世界上却渐渐落伍了。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23.综合探究: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请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ǔ)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创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中“科第之设”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在唐朝“科第之设”这种制度分为哪两大类?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D
6.B
7.C
8.B
9.B
10.C
11.C
12.D
13.C
14.B
15.B
16.C
17.A
18.A
19.
(1)郑和下西洋 (2)7次
(3)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20.(1)隋文帝;
(2)进士科;
(3)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4)不一样。古代读书是为了做官,今天读书是为了提高公民素养,民族振兴等。(意思相近、有理即可)
21.
(1)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2)康熙。
(3)解决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
(4)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2.
(1)对外开放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
(3)启示: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3.
(1)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常科,制举。
(3)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4)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