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6 14:56: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4张PPT)
这里柔软,这里坚硬;这里傲慢,这里热情;这里野蛮,这里文明;这里充斥着斯拉夫人的力度,这里又满怀着无限柔情。在矛盾重重的这里,一颗巨心正在地底深沉地跳动着,和这片土地的脉搏融汇在一起,交织成庞大的共鸣。
8、列夫 托尔斯泰
【奥地利】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世袭伯爵。
不满10岁父母均已病故,1844年人喀山大学,期间受启蒙运动影响,退学回家,尝试土地改革,兴办子弟学校,参加国内战争,欧洲旅游考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1862年,同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结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文学事业上。随着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积极参加救济灾民的活动,参加莫斯科贫民区人口调查,加紧对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问题做深入研究,最终促成自己的世界观的转变,并辞去县贵族长的职务,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的方式生活。
1910年11月10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弃家出走,以实现“平民化”的夙愿,途中身染肺炎,于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遗体安葬在波利亚纳的一个悬崖附近,坟上没有十字架,也没有墓碑。
人 物 小 传
课 前 预 学
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代表作有《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剧作家。一生从事文学创造,著作颇丰。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三位传记作家。他的传记作品一反传统,不重现历史事实,忠实记录传记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传记),而选择典型的事件和场面进行细致的描写,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精神历程(文学传记)。茨威格的文学传记包括政治家传记和艺术家传记。
直 击 作 者
任务一 看图识文,感受托尔斯泰的“粗劣”长相
活动:下面是两位名家的照片,请你判断哪一位是托尔斯泰,结合课文1—4段内容
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形成书面的陈述。
图 一
图 二
课文第一段描述:“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这样的描写与图一的人物画像是一致的,都聚焦脸庞多毛的特征,用特写的镜头,浓墨重彩反复描写,一下子就让读者对托尔斯泰产生深刻不同寻常的印象。
图二中的人物画像,虽也多毛,但“空地多余植被”,且眉毛清秀,不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故不符。
【示例】
课文第二段中的“低矮的陋室”“天才灵魂的工作间”“小屋”都指托尔斯泰的面部,“粗制滥造”的外部形态与图一相同,被打塌的狮子鼻、难看的招风耳,是托尔斯泰的标致性符号,图一所呈现出的托尔斯泰的整个面部都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再一次加深了读者对托尔斯泰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那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半罪犯的容貌,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睑,以及埋藏在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嗜好,无限的怜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选自乔治·勃兰兑斯在《尼采》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
【示例】
第三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孔消沉忧郁、愚钝压抑,没有灵气光彩,没有非凡器宇,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与图一中的人物画像相似:忧郁是托尔斯泰的第三副画像,也是大多俄罗斯作家的共性。
【示例】
(屠格涅夫)
第四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长相平平,气质普通,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从穿戴、职业两方面,从不同的场景:做学生的时候、当军官的时候,在乡间生活、坐在马车上、与农民交谈多个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示例】
(索尔仁尼琴)
小 结
文章前4段从多毛的脸庞、粗鄙的长相、忧郁的面孔和普通的气质描写托尔斯泰的平庸普通。作者极尽铺陈,步步蓄势,反复渲染,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
任务二 寻文摘句,洞悉托尔斯泰的深邃灵魂
活动:“注视”托尔斯泰的眼睛,仰慕者从中读出什么?请你结合课文6-8语段摘录相关
语句加以解读。
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比作“枪弹”“金刚刀”极为生动形象表现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①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引用高尔基语,用夸张的修辞,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这双眼睛因优美的音乐而热泪涟涟,因精神上的满足自在而闪闪发光,因忧郁而黯淡麻木,神秘莫测;或者冷酷锐利,或者意趣盎然。
②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含蓄而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全方位的观察力和锐利深刻的洞察力及准确凝练的表达力。
④ 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杰出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⑤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 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对自我冷酷而锐利的审视,他在这种探寻中发现自己灵魂中的丑恶,为之痛苦并深深地忏悔,他的这种毫不留情的自我批判精神反噬自己的灵魂,却欲罢不能 。
⑥ 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作为智者的托尔斯泰“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成了知识财富的主宰,但因真相的丑陋而常常痛苦;作为仁者,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他的痛苦是双倍的,他没有自己的幸福。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放弃财产,因而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就是最好的 注脚。
小 结
课文的6-8段,作者抓住托尔斯泰的非同寻常的眼睛,细腻描画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感情丰富、威力巨大,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
追问:作者的感情从“刻薄、调侃”到“仰慕、崇敬”的截然不同变化中,你学到什么?
先抑后扬的写法。作者在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并不因传主是伟大的作家而盲目拔高美化,而是如实甚至刻意地描绘托尔斯泰外貌的粗鄙、丑陋、普通。这既体现了传记真实性的特点,是对托尔斯泰的真实刻画;又为后文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不凡作准备,为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作铺垫。这种写法通过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任务三 深入文本,体味茨威格的传记艺术
传记作品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流派:历史传记与文学传记。历史传记以忠实于历史事实,真实再现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最大特点,而文学传记则允许作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和创作自由。因此,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去创作传记已成了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创作原则。事实上,传记写作能否成功,文学性叙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茨威格在这方面是最为成功的,他的传记既真实再现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又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挖掘其灵魂内核,揭示其精神世界,给人以启示和震撼。
《麦哲伦》茨威格以无比的激情描绘了麦哲伦的超人意志和胆略,他胸怀创造英雄伟绩的梦想开始了目标并不明确的海上航行——寻找一条可能存在的航道。海上漫长的漂流不仅是对船员体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孤独与信心的极大考验。茨威格希望借助麦哲伦可贵的力量和信心去鼓励“二战”之初饱受痛苦煎熬的民众,永远不要放弃对胜利的渴望,生命就应如此勇往直前。
活动:茨威格在传记中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无与伦比的,请同学参考下列提示,并参照示
例,根据自己的阅读思考,选择一项,做简要的赏析。
① 比喻与夸张
② 铺陈与白描
③ 过渡与伏笔
④ 侧面烘托与合理想象
【示例】
① 比喻与夸张: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反复铺排,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寓意深刻,韵味无穷。
【参考】
② 铺陈与白描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 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
作者对托尔斯泰目光,从形态、程度、效果等方面详细、反复地描述,细腻的描绘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突出“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铺陈:对某一事物详细地、反复地描写叙述。它的好处是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丰富
细腻地表达感情,为文章蓄势。
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任何渲染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过多渲染;铺陈手法详细地、反
复地描写事物,情感表达丰富细腻 。作者前半部分极力表
现其外表平庸,是为了与后文表现托尔斯泰灵魂的伟大形
成强烈的对比,给读者以情感的冲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连用六个不加修饰的名词,以鲜明的意象展现出早行的辛苦。
区分:
③ 过渡与伏笔
……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作者在行文中不断使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粗鄙的容貌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更为深刻的东西,反复提示托尔斯泰其实就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在“抑”的同时为“扬”做好了铺垫。正因为这样,后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扬”的部分一点也不显得突兀,反而因为前面的“抑”,显得更有力度,也更有内涵。
(伏笔)
(第六段)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什么 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内容:描写了拜访者对托尔
斯泰的外貌感到极其
失望。
结构:承上启下,由上文对
托尔斯泰的长相描述
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精
神的揭示,突出其“天
才灵魂”的深邃、伟大。
(过渡)
④ 侧面烘托与合理想象
拜访者见到托尔斯泰的场景的描述是茨威格在参考大量原始记录材料保证真实的情况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出来的,再现描写细节,补充历史的空白,丰富传记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第六段)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第六段)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hàn)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侧面烘托:描绘拜访者期待见到托尔斯泰的迫切惶恐及见到之后极其尴尬失望的心理落差,侧面烘托,突出托尔斯泰外貌的普通和气质的平庸。
课堂小结
人物:外貌粗鄙,精神伟大
语言:似贬实褒,典雅优美
方法:先抑后扬,反复铺陈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翅翼笨重的人。他们在下层,骚扰着。他们中间亦有极强的,如拿破仑,他们在人间留下可怕的痕迹,播下不和的种子。有让他的翅翼推动的人,慢慢地向前,翱翔着,如僧侣。有轻浮的人,极容易上升而下坠,如那些好心的理想家。有具有强大翅翼的人……有天国的人,为了人间的爱,藏起翅翼而降到地上,教人飞翔。
――托尔斯泰日记·1879年10月28日
胡髭(zī) 长髯(rán) 脸颊(jiá) 黝黑(yǒu) 鬈发(quán )污垢(gòu) 滞留(zhì ) 禁锢(gù ) 襟怀(jīn) 轩昂(xuān) 颔首(hàn) 敦厚(dūn) 屏住(bǐng) 犀利(xī ) 锃亮(zèng) 深邃(su )
动弹(tan ) 贵冑(zhòu) 刀鞘(qiào)粲然(càn ) 广袤(mào) 无垠(yín ) 闪烁(shuò)戳穿(chuō) 渲染(xuàn) 调侃(kǎn) 尴尬(gān) 胆怯(qiè)
粗糙(cāo) 酒肆(sì)
【课后补学】
污垢(gòu):脏东西。
诟病(gòu):讥骂、指摘。
禁锢(gù):关押、监禁。
干涸(hé):水枯竭。
渲染(xuàn ):事物铺张、夸大。
寒暄(xuān):嘘寒问暖。
喧嚣(xuān):声音大而嘈杂。
形声字: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意的表达,也解决了字的读音,随后文字就如雨后春笋,大量繁衍出来,汉字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汉字得以绵延传承下来。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入木三分: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粗制滥造: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器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颔首低眉: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