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突破八:相似三角形综合之探究题型(20道)
【压轴专练】
一、综合题(本题组共20道解答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
1.【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8页的部分内容.
例1.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在 ABC中,,,,求证:、互相平分.
(1)请结合图1,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连结、.
,,
______.同理可得______.
____________.
∴,互相平分.
【探索应用】
(2)如图2,在图(1)条件下,点为的中点,连接交于点,设与交于点.
①求证:;
②求的值;
(3)如图3,在菱形中,,,与交于点,点为边上一点,且为边的三等分点,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①证明见解析;②;(3)的值为.
【分析】(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出答案;
(2)①证出,根据可证明;②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出答案;
(3)分两种情况,由菱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答案.
【详解】(1)证明:连结、.
,,
,同理可得.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互相平分;
(2)解:①,,
为的中位线,
,
,,
点为的中点,
,点为的中点,
,
,
在和中,
,
;
②为的中位线,
,
,
,
;
(3)解:四边形是菱形,
,
,
,
由菱形的性质可知,,
,
,
,
分两种情况:①如图,当时,则,
,
,
在中,,
.
②如图,当 时,则,
,,
,
在中,,
.
综上所述, 的值为.
【点睛】本题是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在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索正多边形中隐藏的变化规律.已知正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点在上,连接,将绕点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点的对应点为点,连接,探究的度数和的关系.
【问题初探】
小明同学就等边三角形.给出了方法:如图:1,在上截取,连接,易证,∴.在小明的启发下,同学们顺利地求出了正方形和正五边形等正多边形中的度数.
(1)图2和图3分别是正方形和正五边形,分别写出的度数:图2中________;图3中________;正边形中________.
【类比探究】
(2)如图4, ABC是等边三角形,点在的延长线上,过点作的垂线,点在上且,连接,将射线绕点顺时针旋转,交直线于点,求证:.
【学以致用】
(3)如图5,在矩形中,,交于点,,,.点在上,连接,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点的对应点为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若,求的面积.
【答案】(1);;;(2)见解析;(3)
【分析】(1)当探究的图形为正方形时,在上截取,连接.先证明,可得,再由,可得,再求解即可得出结论,再用类似方法对正五边形及正边形中求解;
(2)过点作于点,先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
(3)在上截取,连接.先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再证明,可得,再证明,再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可得.再求解即可.
【详解】(1)当探究的图形为正方形时,如图1,在上截取,连接.
根据题意,得,.
,
,
,
,
,
∴.
∵,
∴.
∴.
当探究的图形为正五边形时,如图2,在上截取,连接.
根据题意,得,.
易证,
∴.
∵,
∴.
∴.
综上所述,在正边形中,.
故答案为:;;;
(2)证明:如图3.过点作于点.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
∴.
∵,
∴.
∵,
∴.
∵,
∴.
∴.
∴.
(3)解:如图4,在上截取,连接.
∵四边形是矩形,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
由旋转可得,.
∴.
∴.
∴.
∵,
∴.
∵,
∴.
∴.
∴.
∴.
解得,.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及多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推算.
3.【教材呈现】
(1)如图1,在正方形中,E是上的一点,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在边上取点G,连接、,使得,求证:.
请补全下列证明过程:
证明: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此时与重合,
由旋转可得:,,,,.
∴,因此,点G,D,F在同一条直线上.
【探索发现】
(2)①图1中,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的周长为 (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
②如图2,在四边形中,,∠B=90°,,E是的中点,且,则的长 .
【拓展迁移】
(3)如图3,在正方形中,E是上的一点,将沿折叠得到,连接,若,,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2)①;②;(3)
【分析】(1)由旋转可得:,,,,.证明出点G,D,F在同一条直线上,再证明,得出,即可得证;
(2)①由(1)可得,再表示出的周长即可得解;②作于,证明四边形为正方形,得出,由(1)中的结论可得,设,则,,在中,由勾股定理计算即可得解;
(3)由旋转可得,,,,,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延长交于,连接,证明
,得出,设,则,,由勾股定理求得,得出,,作于,则,,证明,求出,,得出,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1)证明:∵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此时与重合,
∴由旋转可得:,,,,.
∴,
∴点G,D,F在同一条直线上,
∵,
∴,即,
∵,
∴,
∵,
∴,
∵,
∴,
∴,
∵,
∴;
(2)解:①由(1)可得,
∴的周长为
故答案为:;
②如图,作于,
∵,,
∴,
∵,
∴,
∴四边形为矩形,
∵,
∴四边形为正方形,
∴,
∵E是的中点,
∴,
∵,
∴由(1)中的结论可得,
设,则,
∴,
在中,,
∴,
解得:,
∴,
故答案为:10;
(3)解:∵四边形为正方形,
∴,,
∵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此时与重合,
∴由旋转可得:,,,,.
∴,
∴点C,D,F在同一条直线上,
∵将沿折叠得到,
∴,,,,
如图,延长交于,连接,
,
∴,
在和中,
,
∴,
∴,
设,则,,
∵,
∴在中,,
∴,
解得:,
∴,
∴,,
作于,则,,
∴,
∴,即,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
4.我们把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例如图1、图2、图3中,,是 ABC的中线,,垂足为.像 ABC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
特例探索
(1)①如图1,当,时,______,______;
②如图2,当,时,______,______;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
拓展应用
(3)利用(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4,在边长为的菱形中,为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分别交于点,,求的值.
【答案】(1)①;②;(2),证明见解析(3)
【分析】(1)①连接,根据,是的中线,得出是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根据勾股定理计算、,根据,,得出答案即可;②连接,根据,是的中线,得出是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根据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出、、、,根据勾股定理计算、,根据,,得出答案即可;
(2)连接,根据,是的中线,得出是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证明,得出相似比为,则,,结合勾股定理得出,, ,则,得出即可;
(3)连接,根据,分别为线段,的中点,得出是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 结合菱形的性质,推出,,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证明,相似比为;,相似比为;,相似比为,得出,,推出,证明,推出,,由(2)中的结论得:,则,计算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1)①如图,连接,
∵,是的中线,
∴点、分别是、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故答案为:;;
②如图,连接,
∵,是的中线,
∴点、分别是、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
∴,,,
∴,,
∴,,
∴,,
故答案为:;;
(2),证明如下,
如图,连接,
∵,是的中线,
∴点、分别是、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相似比为,
∴,,
又∵ ,
∴,,
∴,,
,
∴,
∴;
(3)如图,连接,
∵,分别为线段,的中点,菱形的边长为,
∴是的中位线,,,
,,,,,
∴,, ,,
,,
∴,相似比为;,相似比为;,相似比为,
∴,,,,
∴,
∵,
∴,
∴,
∴,,
又∵,
∴由(2)中的结论得:,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点推理证明、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5.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以“矩形的折叠”为主题的数学活动,
【探索发现】
操作一:如图①,取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矩形纸片,使与重合,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平,在上取一点H,连结,,总有.
操作二:如图②,第二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平,连接,,,由,,知是等边三角形.根据以上操作,除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外,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写出图②中一个的角:__________.
【探究提升】
如图③,延长交于点G,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拓展应用】
如图④,第三次折叠纸片,使点D落在上的点Q处,并使折痕经过点C,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平,连结,.若点Q在点N的左侧,,则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答案】探索发现:、、、、(答案不唯一);结论应用:证明见解析;拓展提升:
【分析】探索发现:由折叠可得:是等边三角形,,,再结合矩形的性质与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论;
探究提升:由探索发现可得:,从而可得结论;
拓展应用:先求解,如图,同理可得:,证明,,可得,,,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同理可得:,再进一步结合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探索发现:
解:由折叠可得:是等边三角形,,,
∴,,
∵矩形,
∴,,
∴,
∴,
∵,
∴;
探究提升:
由探索发现可得:,
∴,
∴为等边三角形;
拓展应用:
∵,
∴,
如图,同理可得:,
∴,
∵,,
∴,,
∴,,
∴,,
同理可得:,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同理可得:,
∵同理可得:,而,,
∴,
∴,
∴,
由可得: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基础图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6.【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奋飞组的同学在延时课上用两张矩形纸片进行探究活动.小组同学准备了两张矩形纸片和,其中,,将它们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点E,G分别落在,边上时,点E,G恰好为边,的中点.然后将矩形纸片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连接与.
【观察发现】
(1)如图2所示,当时,小组成员发现与存在的数量关系为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
【探索猜想】
(2)如图3所示,当时,(1)中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在矩形的旋转过程中,连接,,得为定值,请直接写出此定值.
【答案】(1);;(2)成立,理由见解析;(3)的定值为125
【分析】(1)延长交于点H,证明,即可得,再根据相似的性质得到,通过等量转换,证明,即可解答.
(2)证明,得出,,设与交于点P,与交于点O,由“8”字模型得,即可解答.
(3)连接,,由(2)得,根据勾股定理得出,即可解答.
【详解】解:(1)如图1所示,延长交于点H.
∵点E,G恰好为边的中点,
∴,,
∵四边形和是矩形,,
∴,
∵,,
∴,
∴,,
由“8”字模型得,
∴.
故答案为:;.
(2)当时,(1)中发现的结论仍然成立.
理由:如图2所示,
∵四边形和是矩形,
∴,
∴,
即,
∵,,
∴,
∴,,
设与交于点P,与交于点O,由“8”字模型得,
∴;
∴当时,AE与CG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
(3)的定值为125.
连接,,由(2)得,
∴、、、均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得:,,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7.【探究与证明】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O,记的面积为, AOB的面积为.
(1)【问题解决】如图①,若,求证:
小红同学展示出如下正确的证明办法,请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证明:过点D作交于点E,过点B作交于点F,如图①所示:则
∴____________(填写位置关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
(2)【探索推广】如图②,若与不平行,(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上取一点,使.过点作交于点,点为的中点,交于点,且,若,求值.
【答案】(1);;
(2)成立,理由见解析
(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判定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出,可得,即可得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结论;
(2)过点作交于点,过点作交于点,可得得出,可得,即可得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结论;
(3)如图所示,过点作交于,取中点,连接,先利用证明,得到,证明,得到,设,则,证明,推出,得出,由(2)结论求解即可得答案.
【详解】(1)证明:过点作交于点,过点作交于点,如图①所示:则
∴,
∴,
∴,
∵,
,
∴.
故答案为:;;
(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过点作于,过点作于,则,
∴,
∴,
∴,
∵,
,
∴.
(3)如图所示,过点作交于,取中点,连接,
∵,
∴,
∵,
∴,
∴,
∵,
∴,
∴,
设,则,
∵是的中点,是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
∴,
∴,
∵,
∴,
∴,
∴,
∴,
由(2)可知:.
8.如图1,正方形和正方形,M是正方形的对称中心,交于E.
(1)猜想:与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
(2)如图2,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菱形”,且∠NMQ=∠ABC,直接写出: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
(3)如图3,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矩形”,且,探索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如图4,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且∠NMQ=∠ABC,其它条件不变,直接写出的值 ___________.
【答案】(1)
(2)
(3),见解析
(4)m
【分析】(1)过点M作于H,于G,连接,首先证明M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然后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2)由M为菱形的对称中心得到M为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平分,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到与相等,然后由已知的,推导出,进而推导出,进而得到;
(3)过点M作于E,于G,利用矩形性质和已知条件证明,得出,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4)平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中,,由于M是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交于F,交于E,则.证明方法和(1)(2)类似.
【详解】(1)解:.理由如下:
如图1,过点M作于H,连接,
∵M是正方形的对称中心,
∴平分,
∴,
在正方形中,,
∴,
∴,
在和中,
,
∴,
∴,
故答案为:;
(2).理由如下:
过点M作于H,于G.如图2,
∵M是菱形的对称中心,
∴M是菱形对角线的交点,
∴平分,
∴.
∵,
∴.
又∵,
∴.
∴.
∴.
∵,
∴,
∴.
故答案为:;
(3).理由如下:
如图3,过点M作于G,则,
在矩形中,,
在四边形中,,
又∵,
∴,
又∵,
∴,
∴,
又∵M是矩形的对称中心,
∴,
∴,
∴;
(4).理由如下:
如图8,过点M作于G,于点H,则,
在平行四边形中,,
∴,
,
在四边形中,,
∴,
又∵,
∴,
∴,
又∵M是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
∴,
∴.
故答案为:m.
【点睛】此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推导.
9.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如图1 ,矩形中,点M是边上一点,分别交, 于点E、F.
(1)探究发现:若,求.
(2)探索研究:如图 2 ,矩形中,,将矩形沿直线折叠,E、F分别在边上,点A落在边上的点M 处,,连接,与交于点 G .
①求的长;
②连接,若,求的长.
(3)探究拓展:如图 3 ,矩形中,,将矩形沿直线折叠,E、F分别在边上,点A落在边上的点 M 处,若,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1)
(2)①;②
(3)
【分析】(1)过点E作于点Q,易得,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2)①过点E作于点Q,由翻折性质得,则由(1)的求解过程得 的值,由勾股定理求得,即可求得的值;
②过G点作于点P,由相似三角形性质得,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的长;
(3)连接,过点E作于点Q,由翻折性质得,由(1)知,则有,则可得,从而得,;在中,由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与y的关系式,整理后即可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详解】(1)解:如图,过点E作于点Q,则,
在矩形中,,
四边形为矩形,
,
;
,
,
;
,
,
;
(2)解:①过点E作于点Q,如图所示;
矩形沿直线折叠,
;
故由(1)知,;
由勾股定理得,
;
②如图,过G点作于点P;
则,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即得;
(3)解:如图,连接,过点E作于点Q,
由翻折性质得;
由(1)知,,
,
;
四边形是矩形,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即
整理得:,
即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翻折的性质,动点问题的函数关系式;作出相关辅助线,利用翻折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丽将两副相同的三角板中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1方式放置,使的顶点D与 ABC的顶点C重合,在绕点C的旋转过程中,边、始终与 ABC的边分别交于M、N两点.
(1)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试证明.
小丽开动脑筋,作了如下思考:考虑到且,可将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位置,连结,若能证明、分别等于的另两边则可以解决问题.
请帮小丽继续完成证明过程.
证明:将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位置,连结;
(2)如图2,小昆另取一块与 ABC相同的三角板,放在位置,边与边相交于点H,连、.
①小昆猜想:,请帮他给出证明;
②图2中始终与相等的线段有 ;
③请探索、、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结论: .
【答案】(1)见解析
(2)①见解析;②;③
【分析】(1)①由“”可证,可得,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即可得结论;
(2)①证明A,C,N,H四点共圆即可解题;
②证明,得到,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即可得到结论
③连接,推导,则可得到,然后根据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1)由旋转可知:,,,,
∵,,
∴,
∴,
即,
又∵,
∴,
∴,
∵,
∴,
∴,
又∵,,
∴;
(2)①证明:∵,,
∴,
∴A,C,N,H四点共圆,
∴,
∵,
∴;
②解:∵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由①可知,
又∵,
∴,
∴.
故答案为:、;
③连接,
∵,
∴,
又∵,
∴,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
11.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用两张矩形纸片进行探究活动.
阳光小组准备了两张矩形纸片和,其中,,将它们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当点A与点重合,点,分别落在,边上时,点,恰好为边,的中点.然后将矩形纸片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连接与.
观察发现:
(1)如图2,当时,小组成员发现与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 ;
探索猜想:
(2)如图3,当时,(1)中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在矩形旋转过程中,当,,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线段的长.
【答案】(1);;(2)成立;理由见解析;(3)当,A,三点共线时,线段的长为或
【分析】(1)延长,交于点I,根据题意,证明,即可得,再根据相似的性质得到,通过等量转换,证明,即可解答.
(2)设与的交点为I,与的交点为M,根据(1)中的思路,同理证明,即可得,再根据相似的性质得到,通过等量转换,证明,即可解答.
(3)考虑两种情况,即:点F在的延长线上或点F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作对应的辅助线,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1)解:如图,延长,交于点I,
四边形是矩形,
,
根据图1中,点,分别落在,边上时,点,恰好为边,的中点,
,,
,
,
,即,
,
,
,
,即,
故答案为:;.
(2)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设与的交点为I,与的交点为M,
四边形和四边形是矩形,
,
,
即,
根据图1中,点,分别落在,边上时,点,恰好为边,的中点,
,,
,
,
,即,
,
,
,
,
.
(3)①当点F在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作交的延长线于点K,
求得,
,,三点共线,
,
,
,
,
,
,
,
,
,
,,
;
②当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所示,
过点H作的垂线,交于点N,
,
,
,
,
,
,
,,
,,
,
综上所述,当,A,三点共线时,线段的长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余角的性质,计算较复杂,做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1,在正方形中,点是对角线上一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使点落在射线上的点处,连接.
【问题引入】
(1)证明:;
【探索发现】
(2)延长交直线于点,请将图1补充完整,猜想此时线段和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应用】
(3)如图2,若,延长至点,使,连接.当的周长最小时,请求线段的长.
【答案】(1)见解析;(2)图见解析,,理由见解析;(3)
【分析】(1)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再结合旋转即可证明;
(2)过点作交于点,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从而得到,再根据可证,即可证明;
(3)取的中点,连接,根据题意表示出的周长,可得当的周长最小时,最小,此时,,,三点共线,再根据条件证明即可求解.
【详解】(1)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由旋转得:,
∴;
(2)解:图1补充完整
猜想.
理由如下:过点作交于点,
则,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
,
,
,,
,
,
,
,
,
,
,,
,
,
.
(3)解:如图2,取的中点,连接,
,
点是的中点,
,
的周长,
当的周长最小时,最小,此时,,,三点共线,
四边形是正方形,
,,,
在中,,
点是的中点,
,,
,
,
,
,
,
,即,
.
【点睛】本题是正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是解题关键.
1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互相垂直的中线,我们就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例如图1,图2,图3中,是 ABC的中线,,垂足为,称 ABC这样的三角形为“中垂三角形”,设.
【特例探索】
①如图1,当时,______,______;
②如图2,当时,______,______.
【归纳证明】
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用等式表示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猜想,并利用图3证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2),理由见解答.
【分析】(1)如图1,由,,得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列比例式可得,长,由勾股定理计算和的长,最后由中线的定义可得和的长即可;如图2,同理根据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2)设,,由得到,,再由勾股定理可得结论即可.
【详解】解:特例探索:①如图1.连接,
,是的中线,
,
,
当,时,,
,是的中线,
,
∴,又,
,
,
由勾股定理得:,
,
,;
②如图2,连接,
当,时,
在中,,,
,,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
故答案为:①,;②,;
归纳证明:猜想:,理由如下:
如图3,连接,
,是的中线,
是的中位线,
,且,
,
设,,
,,
在中,,
在中,,
在中,,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线,三角形中位线,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根据条件表示相关的线段是解本题的关键.
14.综合与实践
问题背景:
活动课上,同学们以正方形为背景,探究图形运动中的数学结论.已知,正方形中,,点E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以为边作正方形(点F在边所在直线的上方),连接.
探索发现:
(1)如图1,勤学小组画出了点E与点C重合时的图形,此时点F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
(2)如图2,创思小组画出点E恰好是线段中点时的图形,请你解答如下问题:
①判断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此时点F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
拓展延伸:
(3)如图3,博闻小组画出了点E在线段延长线上时的情形,与交于点P.若点P是线段的三等分点,请直接写出此时的长.
【答案】(1);(2)①;②;(3)或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
(2)①作于,,证明,得出,证明即可得出结论;②由①可得:,即可得出答案;
(3)作于,作交于,证明得出,证明,得出,设,则,,由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得出或,得到或,分两种情况,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解:(1)四边形、为正方形,
,,,
,
此时点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为;
(2)①如图,作于,,
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为的中点,
,
,
,
,
;
②由①可得:,
此时点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为;
(3)如图,作于,作交于,
四边形、为正方形,
,,,
,
,
,
,
,,
,,
设,则,,
,
,
,
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
或,
或,
或,
当时,
,
,
,
,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舍去),
,
当时,
,
,
,
,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舍去),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
15.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交于点,为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
(1)当时,求证:;
(2)当时,探索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时,,请直接写出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
【分析】
(1)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
(2)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
(1)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
【详解】(1)
证明:,,
是等边三角形,
,,
点是的中点,,
,,,,
,
由旋转得,,
是等边三角形,
,,
,
,
;
(2)
解:,
理由:,,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由旋转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
(3)
解:过点作于,
,,
,
,
,,
,
,
,
,
,
,
由旋转得,,
,
,,
,
,
,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6.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在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用两张矩形纸片进行探究活动.阳光小组准备了两张矩形纸片和,其中,,将它们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当点A与点E重合,点F,H分别落在,边上时,点F,H恰好为边,的中点,然后将矩形纸片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连接与.
【观察发现】
如图2,当时,小组成员发现,易得,.
【探索猜想】
(1)如图3,当时,【观察发现】中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2)在矩形旋转过程中,当C,A,F三点共线时,请求出线段的长.
【答案】(1)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2)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计算较复杂,做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设与的交点为I,与的交点为M,根据(1)中的思路,同理证明,即可得,再根据相似的性质得到,通过等量转换,证明,即可解答.
(2)考虑两种情况,即:点F在的延长线上或点F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作对应的辅助线,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1)解: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设与的交点为I,与的交点为M,
四边形和四边形是矩形,
,
即,
根据图1中,点,分别落在,边上时,点,恰好为边,的中点,
,,
,
,
,即,
,
,
,
,
.
(2)解:①当点F在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作交的延长线于点K,
求得,
,,三点共线,
,
,
,
,
,
,
,
,
,
,,
;
①当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所示,
过点H作的垂线,交于点N,
,
,
,
,
,
,
,,
,,
,
综上所述,当,,三点共线时,线段的长为或.
17.在中,.
【探索发现】
(1),直线m经过点C,过点A,B分别作于点D,于点E.
①如图1,请直接写出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______;
②将直线m绕着点C逆时针旋转,使得直线m与边相交且,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在图2中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迁移运用】
(2)如图3,若D,E分别是上的点,且,,连接,相交于点F,求的度数;
(3)若D,E分别是,延长线上的点,且,直线,相交于点F.若,直接写出的值是________.
【答案】(1)①,②,证明见解析
(2)
(3)
【分析】
(1)①由“”可证,可得,,即可求解;
②由“”可证,可得,,即可求解;
(2)由“”可证,可得,,通过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即可求解;
(3)通过证明,可得,通过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求,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详解】
解:(1)①,,
,
,
,
又,
,
,,
,
即;
②如图,,理由如下:
,,
,
,
,
又,
,
,,
;
(2)如图,过点作,且,连接,,
,
,,
又,,
,
,,
,
,
,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如图,过点作,且,连接,,过点作于,
,,
,
又,
,
,
,,
,
,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负值舍去),
,,
,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8.(1)问题背景
如图1,中,,,的平分线交直线于,过点作,交直线于.请探究线段与的数量关系.(事实上,我们可以延长与直线相交,通过三角形的全等等知识解决问题.
结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请直接写出结论);
(2)类比探索
在(1)中,如果把改为的外角的平分线,其他条件均不变(如图,(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在(2)中,如果,且,其他条件均不变(如图,请你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
结论: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
【分析】(1)延长、交于点,先证明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证明可得,进而证出;
(2)延长、交于点,先利用证明,得出,则,再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及即可得出;
(3)同(2),延长、交于点,先利用证明,得出,则,再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及即可得出.
【详解】解:(1).理由如下:
如图1,延长、交于点.
,交直线于,
.
平分,
,
,
,
,
.
中,,,
,
,,
,
在和中,
,
,
,
;
(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交于点.
,,,
,
又,,
,
,
.
,
,
又,
,
,
,
;
故答案为:;
(3).理由如下:
如图3,延长、交于点.
,,,
,
又,,
,
,
.
,
,
又,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此题关键是正确找出辅助线,通过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19.【探索与发现】
(1)如图1,在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则成立吗?试说明理由.
(2)如图2,对于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则的结论是否成立?
【应用与综合】
在图(3)的情形下,比较大小: (填>、=、<).
在图(4)的情形下,比较大小: (填>、=、<).
【拓展与延伸】
如图5, ABC的内部任取一点连接、、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点、、,则 .
【答案】[探索与发现](1)成立,理由见解析;(2)成立;[应用与综合];;[拓展与延伸]1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探索与发现](1)证明,则,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得,进而结论得证;
(2)如图2,作于,于,则,则,证明,则,进而可得;
[应用与综合]如图3,作于,于,则, ,证明,则,进而可得;
如图4,作于,于,则,同理(3)求解即可;
[拓展与延伸]
由(3)可知,,然后代值求解即可.
【详解】[探索与发现](1)解:成立,理由如下;
∵,
∴,
∴,
∴,
∵,
∴,
∴成立;
(2)解:成立;
如图2,作于,于,则,
∴,
∵,
∴,
∴,
∴,
∴;
[应用与综合]
解:如图3,作于,于,则,
∴,
∵,
∴,
∴,
∴,
∴,
故答案为:;
解:如图4,作于,于,则,
同理(3)可得,,,
∴,
故答案为:;
[拓展与延伸]
解:由(3)可知,,
∴,
故答案为:1.
20.数学课上,老师给出题目:如图所示,在中,,点,分别是边和边上的动点,且,连接,.请探究是否存在最小值?
并说明理由.
嘉淇的想法是把和转移到某处,并使它们“接在一起”,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尝试探索,并成功解决了问题.以下是她的探索思路,请你按要求补充具体解题过程.
(1)在射线上取点,使,把绕点顺时针旋转,使点落在点处,点落在点处.
①请你运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用给出证明),作出,并连接;
②求证:.
(2)在(1)的基础上,请你通过探索,求出的最小值,并直接写出此时的长度.
【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
(2),
【分析】(1)①根据题目的描述,完成作图即可;②利用“”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
(2)由旋转的性质可知,,,由(1)可知,,易知,,连接,交于点,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与重合时,取最小值,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解得,即的最小值为;此时,过点作,垂足为, ,则,证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式求得的值,即可求得此时的长度.
【详解】(1)解:①尺规作图的结果如图所示;
②证明:∵,
∴,
又∵,,
∴
∴;
(2)∵,,
∴,,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由(1)可知,,
∴,,
如下图,连接,交于点,
∵点,均为固定点,
则,
当与重合时,取最小值,
此时,
∴的最小值为,
当与重合时,过点作,垂足为,
则,即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设,则,
∵,,
∴,
∴,即,
∴,
∴,
解得,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综合性强,熟练运用旋转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突破八:相似三角形综合之探究题型(20道)
【压轴专练】
一、综合题(本题组共20道解答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
1.【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8页的部分内容.
例1.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在 ABC中,,,,求证:、互相平分.
(1)请结合图1,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连结、.
,,
______.同理可得______.
____________.
∴,互相平分.
【探索应用】
(2)如图2,在图(1)条件下,点为的中点,连接交于点,设与交于点.
①求证:;
②求的值;
(3)如图3,在菱形中,,,与交于点,点为边上一点,且为边的三等分点,直接写出的值.
2.在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索正多边形中隐藏的变化规律.已知正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点在上,连接,将绕点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点的对应点为点,连接,探究的度数和的关系.
【问题初探】
小明同学就等边三角形.给出了方法:如图:1,在上截取,连接,易证,∴.在小明的启发下,同学们顺利地求出了正方形和正五边形等正多边形中的度数.
(1)图2和图3分别是正方形和正五边形,分别写出的度数:图2中________;图3中________;正边形中________.
【类比探究】
(2)如图4, ABC是等边三角形,点在的延长线上,过点作的垂线,点在上且,连接,将射线绕点顺时针旋转,交直线于点,求证:.
【学以致用】
(3)如图5,在矩形中,,交于点,,,.点在上,连接,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点的对应点为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若,求的面积.
3.【教材呈现】
(1)如图1,在正方形中,E是上的一点,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在边上取点G,连接、,使得,求证:.
请补全下列证明过程:
证明: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此时与重合,
由旋转可得:,,,,.
∴,因此,点G,D,F在同一条直线上.
【探索发现】
(2)①图1中,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的周长为 (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
②如图2,在四边形中,,∠B=90°,,E是的中点,且,则的长 .
【拓展迁移】
(3)如图3,在正方形中,E是上的一点,将沿折叠得到,连接,若,,求的长.
4.我们把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例如图1、图2、图3中,,是 ABC的中线,,垂足为.像 ABC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
特例探索
(1)①如图1,当,时,______,______;
②如图2,当,时,______,______;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
拓展应用
(3)利用(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4,在边长为的菱形中,为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分别交于点,,求的值.
5.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以“矩形的折叠”为主题的数学活动,
【探索发现】
操作一:如图①,取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矩形纸片,使与重合,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平,在上取一点H,连结,,总有.
操作二:如图②,第二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平,连接,,,由,,知是等边三角形.根据以上操作,除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外,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写出图②中一个的角:__________.
【探究提升】
如图③,延长交于点G,求证:是等边三角形.
【拓展应用】
如图④,第三次折叠纸片,使点D落在上的点Q处,并使折痕经过点C,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平,连结,.若点Q在点N的左侧,,则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6.【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奋飞组的同学在延时课上用两张矩形纸片进行探究活动.小组同学准备了两张矩形纸片和,其中,,将它们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点E,G分别落在,边上时,点E,G恰好为边,的中点.然后将矩形纸片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α,连接与.
【观察发现】
(1)如图2所示,当时,小组成员发现与存在的数量关系为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
【探索猜想】
(2)如图3所示,当时,(1)中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在矩形的旋转过程中,连接,,得为定值,请直接写出此定值.
7.【探究与证明】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O,记的面积为, AOB的面积为.
(1)【问题解决】如图①,若,求证:
小红同学展示出如下正确的证明办法,请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证明:过点D作交于点E,过点B作交于点F,如图①所示:则
∴____________(填写位置关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
(2)【探索推广】如图②,若与不平行,(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上取一点,使.过点作交于点,点为的中点,交于点,且,若,求值.
8.如图1,正方形和正方形,M是正方形的对称中心,交于E.
(1)猜想:与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
(2)如图2,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菱形”,且∠NMQ=∠ABC,直接写出: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_____;
(3)如图3,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矩形”,且,探索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如图4,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且∠NMQ=∠ABC,其它条件不变,直接写出的值 ___________.
9.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如图1 ,矩形中,点M是边上一点,分别交, 于点E、F.
(1)探究发现:若,求.
(2)探索研究:如图 2 ,矩形中,,将矩形沿直线折叠,E、F分别在边上,点A落在边上的点M 处,,连接,与交于点 G .
①求的长;
②连接,若,求的长.
(3)探究拓展:如图 3 ,矩形中,,将矩形沿直线折叠,E、F分别在边上,点A落在边上的点 M 处,若,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1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丽将两副相同的三角板中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1方式放置,使的顶点D与 ABC的顶点C重合,在绕点C的旋转过程中,边、始终与 ABC的边分别交于M、N两点.
(1)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试证明.
小丽开动脑筋,作了如下思考:考虑到且,可将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位置,连结,若能证明、分别等于的另两边则可以解决问题.
请帮小丽继续完成证明过程.
证明:将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位置,连结;
(2)如图2,小昆另取一块与 ABC相同的三角板,放在位置,边与边相交于点H,连、.
①小昆猜想:,请帮他给出证明;
②图2中始终与相等的线段有 ;
③请探索、、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结论: .
11.问题情境:在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用两张矩形纸片进行探究活动.
阳光小组准备了两张矩形纸片和,其中,,将它们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当点A与点重合,点,分别落在,边上时,点,恰好为边,的中点.然后将矩形纸片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连接与.
观察发现:
(1)如图2,当时,小组成员发现与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数量关系是________;位置关系是 ;
探索猜想:
(2)如图3,当时,(1)中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在矩形旋转过程中,当,,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线段的长.
12.如图1,在正方形中,点是对角线上一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使点落在射线上的点处,连接.
【问题引入】
(1)证明:;
【探索发现】
(2)延长交直线于点,请将图1补充完整,猜想此时线段和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应用】
(3)如图2,若,延长至点,使,连接.当的周长最小时,请求线段的长.
1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互相垂直的中线,我们就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例如图1,图2,图3中,是 ABC的中线,,垂足为,称 ABC这样的三角形为“中垂三角形”,设.
【特例探索】
①如图1,当时,______,______;
②如图2,当时,______,______.
【归纳证明】
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用等式表示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猜想,并利用图3证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14.综合与实践
问题背景:
活动课上,同学们以正方形为背景,探究图形运动中的数学结论.已知,正方形中,,点E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以为边作正方形(点F在边所在直线的上方),连接.
探索发现:
(1)如图1,勤学小组画出了点E与点C重合时的图形,此时点F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
(2)如图2,创思小组画出点E恰好是线段中点时的图形,请你解答如下问题:
①判断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此时点F到边所在直线的距离;
拓展延伸:
(3)如图3,博闻小组画出了点E在线段延长线上时的情形,与交于点P.若点P是线段的三等分点,请直接写出此时的长.
15.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交于点,为上一动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
(1)当时,求证:;
(2)当时,探索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当时,,请直接写出的长.
16.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在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让同学们用两张矩形纸片进行探究活动.阳光小组准备了两张矩形纸片和,其中,,将它们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当点A与点E重合,点F,H分别落在,边上时,点F,H恰好为边,的中点,然后将矩形纸片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连接与.
【观察发现】
如图2,当时,小组成员发现,易得,.
【探索猜想】
(1)如图3,当时,【观察发现】中发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2)在矩形旋转过程中,当C,A,F三点共线时,请求出线段的长.
17.在中,.
【探索发现】
(1),直线m经过点C,过点A,B分别作于点D,于点E.
①如图1,请直接写出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______;
②将直线m绕着点C逆时针旋转,使得直线m与边相交且,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在图2中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
【迁移运用】
(2)如图3,若D,E分别是上的点,且,,连接,相交于点F,求的度数;
(3)若D,E分别是,延长线上的点,且,直线,相交于点F.若,直接写出的值是________.
18.(1)问题背景
如图1,中,,,的平分线交直线于,过点作,交直线于.请探究线段与的数量关系.(事实上,我们可以延长与直线相交,通过三角形的全等等知识解决问题.
结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 (请直接写出结论);
(2)类比探索
在(1)中,如果把改为的外角的平分线,其他条件均不变(如图,(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在(2)中,如果,且,其他条件均不变(如图,请你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
结论: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9.【探索与发现】
(1)如图1,在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则成立吗?试说明理由.
(2)如图2,对于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则的结论是否成立?
【应用与综合】
在图(3)的情形下,比较大小: (填>、=、<).
在图(4)的情形下,比较大小: (填>、=、<).
【拓展与延伸】
如图5, ABC的内部任取一点连接、、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点、、,则 .
20.数学课上,老师给出题目:如图所示,在中,,点,分别是边和边上的动点,且,连接,.请探究是否存在最小值?
并说明理由.
嘉淇的想法是把和转移到某处,并使它们“接在一起”,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尝试探索,并成功解决了问题.以下是她的探索思路,请你按要求补充具体解题过程.
(1)在射线上取点,使,把绕点顺时针旋转,使点落在点处,点落在点处.
①请你运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用给出证明),作出,并连接;
②求证:.
(2)在(1)的基础上,请你通过探索,求出的最小值,并直接写出此时的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