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6 18:10:30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五下·光明期末)水资源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
B.地球表面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所以我们不缺水
C.人类排放到海洋中的洗涤剂会导致水资源污染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正确;
B.球表面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所以我们不缺水,错误;虽然地球上的水面积大,但是大多都是咸水,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超级少,所以我们还是缺水的;
C.人类排放到海洋中的洗涤剂会导致水资源污染,正确。
2.(2024五下·光明期末)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可以提供清洁且可再生的(  )。
A.天然气 B.石油 C.潮汐能
【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2024五下·光明期末)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水龙头不用拧紧,即使有滴水也不会浪费多少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水龙头不用拧紧,即使有滴水也不会浪费多少,错误;水龙头要拧紧,要节约水资源;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错误;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地表河流和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开采地下水要适量;
C.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正确。
4.(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晓光外出用餐时很少使用一次性产品。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属于 (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他们外出野炊时很少使用一次性产品。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属于减量化。
5.(2024五下·光明期末)未来人类或将前往宇宙寻找新的家园,具备以下哪些条件的新家园更适宜人类居住 (  )。
①水 ②空气 ③适宜的温度 ④稳定的气候 ⑤丰富的氮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所以未来人类或将前往宇宙寻找新的家园,新家园也应该和地球一样具备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丰富的氧气等条件。
6.(2024五下·光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茅洲河是深圳市的第一大河。它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石岩、公明、光明农场、松岗和沙井等地。茅洲河流域曾经聚集了5万家工业企业,其中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污水排放严重,全流域水质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超标10多倍,臭气熏天、污浊不堪,被形容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一道疤”。
(1) 关于茅洲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边农田林地施用的农药化肥
B.中小企业污染排放
C.居民生活污水排放
(2)关于茅洲河水污染,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方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检查
B.实施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C.倡导居民将生活污水排入河中
(3) 近年来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治水任务,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对茅洲河进行治理,经过努力,茅洲河的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茅洲河作为光明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代光明人,那我们能为母亲河做些什么呢,让环境更加美好 请你给出2个可行的办法。
   。
【答案】(1)B
(2)C
(3)不向河中排放生活污水;不让河中丢生活垃圾。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我们周围水域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生物污染等。
(1)茅洲河流域曾经聚集了5万家工业企业,其中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污水排放严重,全流域水质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超标10多倍,臭气熏天、污浊不堪。所以茅洲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中小企业污染排放。
(2)A.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检查,正确;
B.实施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正确;
C.倡导居民将生活污水排入河中,错误;不能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应该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再排放。
(3)为了减少水污染,我们可以不向河中排放生活污水,不让河中丢生活垃圾,倡导大家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减少农药和肥料的农业污染等。
7.(2024五下·光明期末)某一天,晓光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气温可能是 (  )。
A.25℃ B.1℃ C.-4℃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水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某一天,晓光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气温在0℃以下,所以可能是-4C。
8.(2024五下·光明期末)锅里正在煮着沸腾的开水,若继续对水进行加热,水的温度会 (  )。
A.持续上升 B.保持不变 C.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9.(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在品尝刚做好的热汤时,发现同时使用木勺、金属勺以及塑料勺时感受到的热不一样,使用哪个勺子时感受到的热最明显 (  )
A.木勺 B.金属勺 C.塑料勺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木勺、金属勺以及塑料勺的导热性能不一样,金属勺的导热性能最好,所以感受到的热最明显。
10.(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光在炉火旁煮茶,下列属于热对流现象的是 (  )。
A.炉火让铁锅变热了
B.锅中的水下方先热,上方后热
C.站在炉子边感觉脸上热热的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炉火让铁锅变热了属于热传导现象;锅中的水下方先热,上方后热属于热对流现象;站在炉子边感觉脸上热热的属于热辐射现象。
11.(2024五下·光明期末)对于我们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周围水的蒸发现象无处不在
B.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随时都在进行
C.把容器盖上盖子,容器中的水就不会蒸发了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A.周围水的蒸发现象无处不在,正确;
B.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随时都在进行,正确;
C.把容器盖上盖子,容器中的水就不会蒸发了,错误;容器盖上盖子,容器中的水依旧会蒸发,这是会减慢速度。
12.(2024五下·光明期末)如图所示,晓明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在铁丝中间加热,观察火柴的掉落顺序。
(1) 晓明研究的问题是 (  )
A.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木头哪个传热本领大
(2) 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 (  )。
A.蜡遇火不会燃烧 B.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C.蜡遇热会熔化
(3) 实验中铁丝上的火柴的主要作用是 (  )。
A.火柴会燃烧,能帮助我们推测传热的方向
B.火柴掉下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推测传热的方向
C.火柴的颜色会改变,能帮助我们推测传热的方向
(4)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制出热在铁丝上传递的方向。
(5)这个实验说明了热是从温度   的一端传向温度   的一端。(填“高”或“低”)
【答案】(1)B
(2)C
(3)C
(4)
(5)高;低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根据实验图可知,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2)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原因是蜡遇热会熔化。
(3)实验中,火柴会依次掉落,火柴的作用是火柴掉落的顺序能帮助我们看清热的传递方向。
(4)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13.(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在测试不同方法的保温效果,在20℃的实验室里,把热水装在玻璃瓶中,用衬衫和羽绒服做实验,多次测量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编号 包裹的材料 初始温度 10分钟后的温度 20分钟后的温度 30分钟后的温度
① 无 60℃ 42℃ 29℃ 20℃
② 衬衫 60℃ 48℃ 39℃ 32℃
③ 羽绒服 60℃ 55℃ 51℃ 48℃
(1) 实验中,下面哪些条件应保持不变 请在方格内打勾。
□包裹材料的大小 □包裹材料的颜色 □热水的初始温度
□测量间隔的时间 □温度计的种类
(2) 包裹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
【答案】(1)
(2)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包裹的材料,其他条件比如包裹材料的大小、热水的初始温度、测量间隔的时间、温度计的种类等都要保持不变。
(2)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14.(2024五下·光明期末)周末晓光想去钓鱼,准备用蚯蚓作为鱼饵,以下哪些位置更容易发现蚯蚓 (  )。
A.树荫下湿润的土壤
B.暴晒后的干燥土壤
C.掩埋有害垃圾的土壤
【答案】A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腐生动物,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晓光在树荫下湿润的土壤中更容易发现蚯蚓。
15.(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光猜测: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他以绿豆为观测对象,设计了以下实验过程,不正确的是 (  )。
A.准备两个容器,一个容器内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土壤
B.向两个容器内各放置大小相似的绿豆10颗
C.一个容器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土壤,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A.准备两个容器,一个容器内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土壤,正确;
B,向两个容器内各放置大小相似的绿豆10颗,正确;
C.一个容器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错误;应该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16.(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过了一段时间,晓明发现生态瓶里的小鱼总是浮出水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A.增加小鱼数量 B.减少瓶内水量 C.增加水量和水草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水草或者水量过少,导致水中缺少氧气,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加。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增加水量和水草。
17.(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物间存在多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晓光根据这些食物关系整理了如下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
A.青草→野兔→狐狸
B.水藻←虾←鱼
C.蝗虫→青蛙→蛇→鹰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A.青草→野兔→狐狸,正确;
B.水藻←虾←鱼,错误;箭头的方向错误;
C.蝗虫→青蛙→蛇→鹰,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
18.(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活在深海里的鱼一旦离开海洋,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所以生活在深海里的鱼一旦离开海洋,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19.(2024五下·光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培植物种植是一种植物无土栽培的方式,通过让植物的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而不是土壤来进行生长。以下是一套较为完整的种植流程:
①选种:推荐紫叶生菜,小白菜等生长快、出菜率高的植物。②育苗:湿润的育苗纸上均匀撒上种子,盖上遮光板减少水分蒸发,每天早晚适量喷水,保证种子处于湿润状态。幼苗长到 2cm 后去掉遮光板,在补光灯下继续育苗两天,使根茎更加粗壮,减少移植死亡率。
③移苗:定植棉浸透水分,用镊子夹住幼苗根系,移植到定植棉中。
④继续育苗:移植好的幼苗放在育苗盘中继续补充水分与增加光照以提高种植效率,幼苗长到如拇指大小再将其移入种植架,继续培养至收获。
(1) 育苗过程中,撒上种子后盖遮光板是为了   ,同时也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   。
(2) 根据育苗流程,蔬菜需要有   和   才能持续正常生长。
为了深入探究绿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晓光继续做了几组实验,以下是晓光的实验记录,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实验组 场所 纸巾状态 温度 发芽率
① 阳光下 潮湿 25℃ 96%
② 阳光下 干燥 25℃ 0
③ 暗室中 潮湿 25℃ 97%
④ 暗室中 潮湿 0℃ 0
(3)若要研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 ”,晓光可以选择实验组   和实验组   ,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4) 实验组①与实验组③中种子的发芽率并不是100%,晓光猜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
(5)种子发芽后,晓光将生长中的绿豆苗放在右侧开孔的纸箱中,请你猜测一周后绿豆苗的生长情况,并在下图中画出来。
【答案】(1)减少水分蒸发;光照
(2)水分;光照
(3)③;④;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实验的偶然性
(5)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由于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所以育苗过程中,撒上种子后盖遮光板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2)移植好的幼苗放在育苗盘中,需要继续补充水分与增加光照以提高种植效率,幼苗长到如拇指大小再将其移入种植架,继续培养至收获。
(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应该选择③和④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4)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条件相同,所以可能是实验的偶然性。
(5)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生长中的绿豆苗会向着右侧开孔的方向生长,这样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阳光。
20.(2024五下·光明期末)船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请你依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以下船舶排序 (  )。
①蒸汽船 ②摇橹木船 ③轮船 ④帆船 ⑤独木舟
A.⑤②④①③ B.⑤②①④③ C.②⑤④①③
【答案】A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积、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随着人类造船技术和新材料的更快发展,工程师又制造出运载能力更大、更先进的各类潜艇和轮船。根据船的发展历史,船的发展顺序是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
21.(2024五下·光明期末)与独木舟相比,竹筏的缺点是(  )。
A.稳定性差 B.容易浸水 C.载重量小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与独木舟相比,竹筏的缺点是容易浸水。竹筏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所以B符合题意。
22.(2024五下·光明期末)船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应用了仿生学:船头设计为 (  ),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  )模仿尾鳍控制船行驶的方向。
A.方形; 船舵 B.尖形; 船舵 C.尖形; 船帆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某一生物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船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应用了仿生学,比如船头设计为尖形,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船舵模仿尾鳍控制船行驶的方向。
23.(2024五下·光明期末)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下西洋乘坐 “大宝船”长151.18米,宽61.6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以下是其复原图,根据图片推测,郑和宝船最可能以 (  )为主要动力来源。
A.人力 B.核能 C.风能
【答案】C
【知识点】帆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独木船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于是,人们逐步探索出了让船行驶的新方法,给船装上了新的动力。郑和宝船上有船帆,所以最可能以风能为主要动力来源。
24.(2024五下·光明期末)几艘同一型号的货轮正在码头装货,波浪线代表海面,承载了更多货物的船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波浪线越高,说明货轮的重量越大,所以C船承载了更多货物。
25.(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想探究船的体积对船载重量的影响,他使用三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制作三艘小船,每艘船的长、宽、高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如下:
船只编号 体积大小 (立方厘米) 能承载的垫圈个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17 6 17
乙 108 13 14 14
丙   9 9 8
(1) 请根据所给数据,计算甲船与丙船的体积,并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甲:   立方厘米; 丙:   立方厘米。
(2)检查实验记录时晓光发现,表格中有一个数据记录错误,可能是   船的第   次数据,真实数据可能是   。
(3) 设计与制作小船的正确流程是   。
①测试小船 ②设计小船 ③发现问题 ④完善小船 ⑤制作小船
【答案】(1)128;64
(2)甲;二;17
(3)②⑤①③④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船,需要从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多重考虑。
(1)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等于船的底面积与船舷高度的乘积。甲方案的体积为8厘米x8厘米x2厘米=128立方厘米;乙方案的体积为6厘米x6厘米x3厘米=108立方厘米;丙方案的体积为4厘米x4厘米x4厘米=64立方厘米。
(2)在测试我们的小船的时候,垫圈可以衡量船的载重量,而垫圈数量代表了船的载重量。三次实验数据应该相差不多,所以表格中有一个数据记录错误,可能是甲船的第二次数据,真实数据可能是17。
(3)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设计图纸一制作小船→测试小船→发现问题→完善小船。其中,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
26.(2024五下·光明期末)对于地球,人类尚有很多地方未进行探索,如地心深处等。请你大胆地发挥想象,设计一艘通往地心的潜艇,它必须承受住高温高压,穿行于流动的漫漫熔岩之中,以完成勘探任务。请画出设计图并在下方进行设计的简要说明。
设计说明:(如材料、动力、功能等)
   
【答案】略
【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内部是高温高压的,最高温度达到快5000摄氏度,而且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地热能很丰富。所以我们可以将潜艇的动力设计成热能,通过热能来转化为机械能,不仅能驱动潜艇,而且还能降低温度;除此之外,通过吸收热能来转化为其他的能量,运作潜艇内部独立的生态系统。由于地球内部温度较高,潜艇的材料也是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最高能抵抗一万摄氏度的高温。
1 / 1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五下·光明期末)水资源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
B.地球表面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所以我们不缺水
C.人类排放到海洋中的洗涤剂会导致水资源污染
2.(2024五下·光明期末)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可以提供清洁且可再生的(  )。
A.天然气 B.石油 C.潮汐能
3.(2024五下·光明期末)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水龙头不用拧紧,即使有滴水也不会浪费多少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4.(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晓光外出用餐时很少使用一次性产品。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属于 (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5.(2024五下·光明期末)未来人类或将前往宇宙寻找新的家园,具备以下哪些条件的新家园更适宜人类居住 (  )。
①水 ②空气 ③适宜的温度 ④稳定的气候 ⑤丰富的氮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6.(2024五下·光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茅洲河是深圳市的第一大河。它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石岩、公明、光明农场、松岗和沙井等地。茅洲河流域曾经聚集了5万家工业企业,其中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污水排放严重,全流域水质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超标10多倍,臭气熏天、污浊不堪,被形容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一道疤”。
(1) 关于茅洲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边农田林地施用的农药化肥
B.中小企业污染排放
C.居民生活污水排放
(2)关于茅洲河水污染,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方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检查
B.实施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C.倡导居民将生活污水排入河中
(3) 近年来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治水任务,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对茅洲河进行治理,经过努力,茅洲河的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茅洲河作为光明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代光明人,那我们能为母亲河做些什么呢,让环境更加美好 请你给出2个可行的办法。
   。
7.(2024五下·光明期末)某一天,晓光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气温可能是 (  )。
A.25℃ B.1℃ C.-4℃
8.(2024五下·光明期末)锅里正在煮着沸腾的开水,若继续对水进行加热,水的温度会 (  )。
A.持续上升 B.保持不变 C.先上升后下降
9.(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在品尝刚做好的热汤时,发现同时使用木勺、金属勺以及塑料勺时感受到的热不一样,使用哪个勺子时感受到的热最明显 (  )
A.木勺 B.金属勺 C.塑料勺
10.(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光在炉火旁煮茶,下列属于热对流现象的是 (  )。
A.炉火让铁锅变热了
B.锅中的水下方先热,上方后热
C.站在炉子边感觉脸上热热的
11.(2024五下·光明期末)对于我们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周围水的蒸发现象无处不在
B.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随时都在进行
C.把容器盖上盖子,容器中的水就不会蒸发了
12.(2024五下·光明期末)如图所示,晓明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在铁丝中间加热,观察火柴的掉落顺序。
(1) 晓明研究的问题是 (  )
A.金属会热胀冷缩吗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木头哪个传热本领大
(2) 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主要原因是 (  )。
A.蜡遇火不会燃烧 B.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C.蜡遇热会熔化
(3) 实验中铁丝上的火柴的主要作用是 (  )。
A.火柴会燃烧,能帮助我们推测传热的方向
B.火柴掉下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推测传热的方向
C.火柴的颜色会改变,能帮助我们推测传热的方向
(4) 请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制出热在铁丝上传递的方向。
(5)这个实验说明了热是从温度   的一端传向温度   的一端。(填“高”或“低”)
13.(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在测试不同方法的保温效果,在20℃的实验室里,把热水装在玻璃瓶中,用衬衫和羽绒服做实验,多次测量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编号 包裹的材料 初始温度 10分钟后的温度 20分钟后的温度 30分钟后的温度
① 无 60℃ 42℃ 29℃ 20℃
② 衬衫 60℃ 48℃ 39℃ 32℃
③ 羽绒服 60℃ 55℃ 51℃ 48℃
(1) 实验中,下面哪些条件应保持不变 请在方格内打勾。
□包裹材料的大小 □包裹材料的颜色 □热水的初始温度
□测量间隔的时间 □温度计的种类
(2) 包裹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
14.(2024五下·光明期末)周末晓光想去钓鱼,准备用蚯蚓作为鱼饵,以下哪些位置更容易发现蚯蚓 (  )。
A.树荫下湿润的土壤
B.暴晒后的干燥土壤
C.掩埋有害垃圾的土壤
15.(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光猜测: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他以绿豆为观测对象,设计了以下实验过程,不正确的是 (  )。
A.准备两个容器,一个容器内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土壤
B.向两个容器内各放置大小相似的绿豆10颗
C.一个容器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
16.(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过了一段时间,晓明发现生态瓶里的小鱼总是浮出水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
A.增加小鱼数量 B.减少瓶内水量 C.增加水量和水草
17.(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物间存在多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晓光根据这些食物关系整理了如下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
A.青草→野兔→狐狸
B.水藻←虾←鱼
C.蝗虫→青蛙→蛇→鹰
18.(2024五下·光明期末)生活在深海里的鱼一旦离开海洋,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19.(2024五下·光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培植物种植是一种植物无土栽培的方式,通过让植物的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而不是土壤来进行生长。以下是一套较为完整的种植流程:
①选种:推荐紫叶生菜,小白菜等生长快、出菜率高的植物。②育苗:湿润的育苗纸上均匀撒上种子,盖上遮光板减少水分蒸发,每天早晚适量喷水,保证种子处于湿润状态。幼苗长到 2cm 后去掉遮光板,在补光灯下继续育苗两天,使根茎更加粗壮,减少移植死亡率。
③移苗:定植棉浸透水分,用镊子夹住幼苗根系,移植到定植棉中。
④继续育苗:移植好的幼苗放在育苗盘中继续补充水分与增加光照以提高种植效率,幼苗长到如拇指大小再将其移入种植架,继续培养至收获。
(1) 育苗过程中,撒上种子后盖遮光板是为了   ,同时也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   。
(2) 根据育苗流程,蔬菜需要有   和   才能持续正常生长。
为了深入探究绿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晓光继续做了几组实验,以下是晓光的实验记录,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实验组 场所 纸巾状态 温度 发芽率
① 阳光下 潮湿 25℃ 96%
② 阳光下 干燥 25℃ 0
③ 暗室中 潮湿 25℃ 97%
④ 暗室中 潮湿 0℃ 0
(3)若要研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 ”,晓光可以选择实验组   和实验组   ,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4) 实验组①与实验组③中种子的发芽率并不是100%,晓光猜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
(5)种子发芽后,晓光将生长中的绿豆苗放在右侧开孔的纸箱中,请你猜测一周后绿豆苗的生长情况,并在下图中画出来。
20.(2024五下·光明期末)船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请你依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以下船舶排序 (  )。
①蒸汽船 ②摇橹木船 ③轮船 ④帆船 ⑤独木舟
A.⑤②④①③ B.⑤②①④③ C.②⑤④①③
21.(2024五下·光明期末)与独木舟相比,竹筏的缺点是(  )。
A.稳定性差 B.容易浸水 C.载重量小
22.(2024五下·光明期末)船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应用了仿生学:船头设计为 (  ),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  )模仿尾鳍控制船行驶的方向。
A.方形; 船舵 B.尖形; 船舵 C.尖形; 船帆
23.(2024五下·光明期末)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下西洋乘坐 “大宝船”长151.18米,宽61.6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以下是其复原图,根据图片推测,郑和宝船最可能以 (  )为主要动力来源。
A.人力 B.核能 C.风能
24.(2024五下·光明期末)几艘同一型号的货轮正在码头装货,波浪线代表海面,承载了更多货物的船是 (  )。
A.
B.
C.
25.(2024五下·光明期末)晓明想探究船的体积对船载重量的影响,他使用三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制作三艘小船,每艘船的长、宽、高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如下:
船只编号 体积大小 (立方厘米) 能承载的垫圈个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甲   17 6 17
乙 108 13 14 14
丙   9 9 8
(1) 请根据所给数据,计算甲船与丙船的体积,并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甲:   立方厘米; 丙:   立方厘米。
(2)检查实验记录时晓光发现,表格中有一个数据记录错误,可能是   船的第   次数据,真实数据可能是   。
(3) 设计与制作小船的正确流程是   。
①测试小船 ②设计小船 ③发现问题 ④完善小船 ⑤制作小船
26.(2024五下·光明期末)对于地球,人类尚有很多地方未进行探索,如地心深处等。请你大胆地发挥想象,设计一艘通往地心的潜艇,它必须承受住高温高压,穿行于流动的漫漫熔岩之中,以完成勘探任务。请画出设计图并在下方进行设计的简要说明。
设计说明:(如材料、动力、功能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正确;
B.球表面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所以我们不缺水,错误;虽然地球上的水面积大,但是大多都是咸水,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超级少,所以我们还是缺水的;
C.人类排放到海洋中的洗涤剂会导致水资源污染,正确。
2.【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水龙头不用拧紧,即使有滴水也不会浪费多少,错误;水龙头要拧紧,要节约水资源;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错误;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地表河流和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开采地下水要适量;
C.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正确。
4.【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他们外出野炊时很少使用一次性产品。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属于减量化。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所以未来人类或将前往宇宙寻找新的家园,新家园也应该和地球一样具备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丰富的氧气等条件。
6.【答案】(1)B
(2)C
(3)不向河中排放生活污水;不让河中丢生活垃圾。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我们周围水域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生物污染等。
(1)茅洲河流域曾经聚集了5万家工业企业,其中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污水排放严重,全流域水质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超标10多倍,臭气熏天、污浊不堪。所以茅洲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中小企业污染排放。
(2)A.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检查,正确;
B.实施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正确;
C.倡导居民将生活污水排入河中,错误;不能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应该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再排放。
(3)为了减少水污染,我们可以不向河中排放生活污水,不让河中丢生活垃圾,倡导大家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减少农药和肥料的农业污染等。
7.【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水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某一天,晓光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气温在0℃以下,所以可能是-4C。
8.【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9.【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木勺、金属勺以及塑料勺的导热性能不一样,金属勺的导热性能最好,所以感受到的热最明显。
10.【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炉火让铁锅变热了属于热传导现象;锅中的水下方先热,上方后热属于热对流现象;站在炉子边感觉脸上热热的属于热辐射现象。
11.【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A.周围水的蒸发现象无处不在,正确;
B.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随时都在进行,正确;
C.把容器盖上盖子,容器中的水就不会蒸发了,错误;容器盖上盖子,容器中的水依旧会蒸发,这是会减慢速度。
12.【答案】(1)B
(2)C
(3)C
(4)
(5)高;低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根据实验图可知,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2)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原因是蜡遇热会熔化。
(3)实验中,火柴会依次掉落,火柴的作用是火柴掉落的顺序能帮助我们看清热的传递方向。
(4)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13.【答案】(1)
(2)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包裹的材料,其他条件比如包裹材料的大小、热水的初始温度、测量间隔的时间、温度计的种类等都要保持不变。
(2)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14.【答案】A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是腐生动物,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所以晓光在树荫下湿润的土壤中更容易发现蚯蚓。
15.【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土壤,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
A.准备两个容器,一个容器内放入适量土壤,另一个不放土壤,正确;
B,向两个容器内各放置大小相似的绿豆10颗,正确;
C.一个容器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另一个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错误;应该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16.【答案】C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水草或者水量过少,导致水中缺少氧气,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加。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增加水量和水草。
17.【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A.青草→野兔→狐狸,正确;
B.水藻←虾←鱼,错误;箭头的方向错误;
C.蝗虫→青蛙→蛇→鹰,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
18.【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所以生活在深海里的鱼一旦离开海洋,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19.【答案】(1)减少水分蒸发;光照
(2)水分;光照
(3)③;④;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实验的偶然性
(5)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由于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所以育苗过程中,撒上种子后盖遮光板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2)移植好的幼苗放在育苗盘中,需要继续补充水分与增加光照以提高种植效率,幼苗长到如拇指大小再将其移入种植架,继续培养至收获。
(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应该选择③和④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4)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条件相同,所以可能是实验的偶然性。
(5)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生长中的绿豆苗会向着右侧开孔的方向生长,这样有利于吸收更多的阳光。
20.【答案】A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积、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随着人类造船技术和新材料的更快发展,工程师又制造出运载能力更大、更先进的各类潜艇和轮船。根据船的发展历史,船的发展顺序是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
21.【答案】B
【知识点】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与独木舟相比,竹筏的缺点是容易浸水。竹筏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所以B符合题意。
22.【答案】B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某一生物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船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应用了仿生学,比如船头设计为尖形,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船舵模仿尾鳍控制船行驶的方向。
23.【答案】C
【知识点】帆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独木船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于是,人们逐步探索出了让船行驶的新方法,给船装上了新的动力。郑和宝船上有船帆,所以最可能以风能为主要动力来源。
24.【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的载重量是船舶装载货物重量的能力,是判断船运载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船的载重量等于总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波浪线越高,说明货轮的重量越大,所以C船承载了更多货物。
25.【答案】(1)128;64
(2)甲;二;17
(3)②⑤①③④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设计制作小船,需要从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多重考虑。
(1)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等于船的底面积与船舷高度的乘积。甲方案的体积为8厘米x8厘米x2厘米=128立方厘米;乙方案的体积为6厘米x6厘米x3厘米=108立方厘米;丙方案的体积为4厘米x4厘米x4厘米=64立方厘米。
(2)在测试我们的小船的时候,垫圈可以衡量船的载重量,而垫圈数量代表了船的载重量。三次实验数据应该相差不多,所以表格中有一个数据记录错误,可能是甲船的第二次数据,真实数据可能是17。
(3)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设计图纸一制作小船→测试小船→发现问题→完善小船。其中,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
26.【答案】略
【知识点】船的动力装置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内部是高温高压的,最高温度达到快5000摄氏度,而且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地热能很丰富。所以我们可以将潜艇的动力设计成热能,通过热能来转化为机械能,不仅能驱动潜艇,而且还能降低温度;除此之外,通过吸收热能来转化为其他的能量,运作潜艇内部独立的生态系统。由于地球内部温度较高,潜艇的材料也是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最高能抵抗一万摄氏度的高温。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