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7 16:47: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目录
1
学习目标
2
字词学习
3
新知讲解
4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2.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字词学习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新闻
课前自主学习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介绍
课前自主学习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链接新闻知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课前自主学习
电头: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背景链接
观看101微课,整体感知
我会认
负隅顽抗 撰写 区域 芜湖
歼灭 要塞 溃退 荻港
自主学习反馈
理解词语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水,形高临下的形势。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广大无边。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锐:锐气;当:抵挡。
自主学习反馈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自主学习反馈
新知讲解
品读新闻,读中感悟
请找出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课文品读
课文品读
大声朗读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渡江作战兵力
战线(即渡江区域)
战况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课文品读
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22日22时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35万
三分之二
35万
大部分
课文品读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课文品读
读课文,品句子
(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的“不含”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课文品读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旬更好.并说说理由。
①二十二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二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既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 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 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课文品读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技法总结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拓展延伸
随堂检测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A C D C A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拓展阅读
课后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完成课后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