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昆明的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 昆明的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9 15: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昆明的雨
【 教学目标 】 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读法,找出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写景表达的情感。朗读课文,体会汪曾祺对昆明的喜爱和想念之情。找出并分析作者围绕对昆明的想念写的景、人、事及其特点。学习并会运用本文形散神聚的写法进行写作,以情感为线索,串联琐细的事物,情景交融。 鉴赏汪曾祺笔下的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品味汪曾祺语言的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美。感受汪曾祺语言背后传达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崇尚平淡、崇尚闲适的审美态度,珍视人情、珍视和谐的东方文化性格。
【 教学重点 】 找出并分析作者围绕对昆明的想念写的景、人、事及其特点。学习并会运用本文形散神聚的写法进行写作。鉴赏汪曾祺笔下的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品味汪曾祺语言的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美。
【 教学难点 】 品味汪曾祺语言的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美。感受汪曾祺语言背后传达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崇尚平淡、崇尚闲适的审美态度,珍视人情、珍视和谐的东方文化性格。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导入新课】《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学习这篇文章,要完成四个学习任务。任务一,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读法。任务二,学习形散神聚的手法。任务三,学习文字的画面美。任务四,理解汪曾祺平淡自然的文风。【学习任务一】《昆明的雨》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这类散文该如何阅读?阅读时要重点注意些什么呢?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读法。写景抒情的散文在阅读时需要把握文章具体写了那些景,这些景物具有哪些特点,他们又传达了作者那些情感。因此,在阅读《昆明的雨》这篇散文,我们要找出作者写了那些景,它们有什么特点,又表达了什么情。我们先来找找文章的情感。【学习任务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情感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1.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情感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同学们找到第二节和第十一节“我想念昆明的雨”。汪曾祺先生直接抒情,反复强调对昆明雨的想念。 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倒挂着的浓绿仙人掌,充满生机。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作者还写了哪些景、人和事,它们具有哪些特点,并用“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的句式来说一说。省略的部分写出事物的特点。2.再读课文,找出特点。(1)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景、人和事,它们具有哪些特点,并用“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 ”句式来说一说。老师整理同学们的回答,选择几条读一读。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饱和的枝叶,过分夸张的旺盛。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色如牛肝的牛肝菌,滑嫩鲜香。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烧的像火炭般炽红的杨梅,甜蜜可口。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芳香四溢。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穿着苗族服饰卖杨梅的小女孩,娇柔美丽。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送我满满一盘子缅桂花的母女,善良热情。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雨中和朋友小酌的优雅惬意。如果没有对昆明的想念,就不会忆起那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围绕对昆明的想念,写了这些景、人,事,从句字内容上,可以体现事物的特点。有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题目是《昆明的雨》,汪老却大篇幅的去描写雨以外的景、人、事,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依然用“如果没有······,就不会感受到昆明雨的······”的句式来回答。(2)题目是《昆明的雨》,汪老却大篇幅的去描写雨以外的景、人、事,为什么?如果没有浓绿的,末端开出金黄色花的仙人掌,绿黄色彩对比,就不会感受到昆明雨的明亮。如果没有雨季菜市场随时可见,品种多样美味的菌子,就不会感受到昆明雨的丰满。如果没有并不富裕的房东母女送我一个异乡房客满满一盘子缅桂花,就不会感受到昆明雨的使人动情。所以,仙人掌、菌子、房东母女、与友人小酌等都是昆明雨中的景、人和事,正因为有它们的存在,才使得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离开昆明已40多年,但汪老依然可以对昆明事物如数家珍,他正是撷取了这些琐细的事物,来呈现昆明雨的特点,表达对第二故乡昆明的想念。正所谓,物象越多、记忆越深、想念也越深。汪老曾说过: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汪曾祺我们来总结任务二的学习:这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是对昆明雨的想念,围绕想念,写了这些景人事,雨以外的景人事,都是侧面烘托雨的明亮丰满,使人动情,从而突出对昆明的想念。这就是形散神聚。3.回忆课文,以读促写。同学们在写写景抒情散文时,可以借鉴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选择一条情感线索作为文章的主轴,串联若干景人事,围绕情感行文,始于情,终于情。汪曾祺先生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汪曾祺 但平淡自然的语言并不影响他对画面美的表达。 【学习任务三】1.假如时光能倒流假如你是1984年的汪曾祺,好友宁坤邀请你画一幅画,要有昆明的特点,你会选择画什么送给西南联大的同窗好友?请也为这幅图题上几行字,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这幅画哪里美? (1)景物之美“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有的同学依然会选择画第6节描写昆明人家门头上倒挂的仙人掌。题字是昆明民族风俗——门头挂仙人掌辟邪,用仙人掌代替篱笆墙,既体现昆明老百性的生活智慧,又反映他们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的欢悦。这位同学通过分析老百姓的心理,表现景物与人的和谐之美。 (2)滋味之美“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有的同学会选择画第7节描写的干巴菌。题字是虽然干巴菌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看上去又丑又恶心。但是“菌子不可貌相”, 择净和青辣椒同炒,入口定会让你惊叹:这东西这么好吃?!这位同学从味觉的角度写出滋味之美。王安忆曾评价: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王安忆如果标点符号,换成常规形式: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发现情感有哪些不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增加了感叹号,情感更丰富。这一句,不仅有乍看的怀疑,还有对干巴菌外形强烈的嫌弃;不仅有对干巴菌乱七八糟的平静描述,还有对干巴菌加深程度的厌恶,不仅有品尝干巴菌知道是美味后的惊讶,还有他品尝后的惊喜惊叹。这就是标点的魔力,汪曾祺先生锤炼每一个标点,用标点符号表达对昆明的深情。(3)人情之美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他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有的同学会选择画第8节描写的杨梅和雨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题字是昆明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身着艳丽苗族服饰的小姑娘,坐在人家阶石一角,偶尔娇柔的叫卖声,不时回荡在昆明人家巷口,成为昆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着看着心生柔软,觉得那大颗黑红的杨梅,也更加香甜。那人、那景潜藏在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这位同学从服饰、动作、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写出画面美。“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他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有的同学会选择画第9节描写的缅桂花和雨中送我缅桂花的房东母女。题字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最是真情抚人心。五十多岁守寡的房东太太带着一个养女,在那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本就过得拮据,生活来源紧靠摘些缅桂花卖,换取钱财。但是他们俩却会把养活自己的缅桂花摆得满满的送给房客,这种无私、慷慨、善良、淳朴的秉性最美,也最使我动情。究竟是什么打湿了缅桂花?我早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汪曾祺 汪老用平淡雅致的语言,描绘人心灵的善,心灵的美,传递正能量,用文字的力量抚慰、感染读者,重拾生活的信心。信念。(4)氛围之美“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有的同学会选择画第10节莲花池边酒店与友人小酌,院中有一架大木香花和几只一动不动的鸡。题字是我想念那天的情味:想念酒店里几只单脚站立的一动不动的鸡,想念它们无虞的安然自得;我想念院子里密匝匝的大木香,想念它们爬满架子的浓郁茂密;我想念那天与德熙小酌的惬意,听雨、看花、心沉沉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汪曾祺汪曾祺先生在寻往日之景中,写出了今人所没有的慢与闲,重温旧时光里的人,情,味。简单几笔点染,用意不在写景,而是描绘和谐静谧的氛围,传达爱自然、爱生活、爱潇洒、爱自由的情味。 【 学习任务四 】三言两语,话曾祺学习一位作家的作品,不仅要读懂他的一篇文章,更要知人论世,读懂他的人,读懂他的思想,读懂他文章思想形成的原因?这样面对他同类型的文章时,才能去陌生化,游刃有余。汪先生回忆在昆明的时光,正值卢沟桥事变后,北方局势严峻,北大清华南开临时合并。迁到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大。汪曾祺的家乡高邮也在这一时期沦入日本铁蹄之下,他背井离乡,辗转几地,1939年进入西南联大学习,一呆就是7年。1.面对国破家亡,同学们想一想久客昆明的汪曾祺内心会是怎样的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他有国破家亡的悲苦,有思念家乡亲人的乡愁,更有对祖国崛起的期盼。那为什么在汪曾祺回忆性的文字里,更多是恬淡娴静的景物,令人流连回味的美食,淳朴善良的百姓,和善友好的故人和一段段温情脉脉故事。2.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汪曾祺平淡自然文风的理解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的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愿意把这些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汪曾祺 同学们,汪老平淡自然,如话家常般的语言风格,正是他内心乐观,“不在乎”精神的写照。他骨子里受到传统东方文化的浸染,热爱自然和生活,崇尚平淡和闲适,珍视和谐和人情,所以他散淡的文字充满诗情画意。有的作家喜欢写性格复杂的英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重大题材,强化作品对社会的教育意义。但汪曾祺这种淡化的文风,写身边的平平常常的人事物,不更接地气,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吗?他的文章弱化生活的苦楚,更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信念。正如汪老所言,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学习任务单和作业,再见。
【 板书设计 】
景(雨、草木、仙人掌、菌子、杨梅、缅
桂花)


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与友人小酌、房东母女送我缅桂花、苗族女孩卖杨梅、吃各种菌子、用仙人掌当篱笆)

我想念昆明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