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读准节奏;
3.赏景识人,读出感情。
1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教学难点:
(1)疏通文意,读准节奏;
(2)赏景识人,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山水小品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今天老师以《与朱元思书》为载体,来介绍诵读山水小品文的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古文诵读能够有所帮助。
2.教学新课
(1)诵读介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学习山水小品文,诵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学习诵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字;(2)读出节奏,山水小品文,四字短语居多,我们称之为“骈体文”,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二二”节拍读出节奏。如“重岩/叠嶂”;(3)读出感情,读写景句是可以读出轻重、缓急、起伏的(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读得急促一些,以表现江水的湍急;读抒情句时,也要用轻重、缓急、起伏来读出作者的情感,如《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要读得缓慢些且前句稍高昂后句低沉,读出作者对三峡壮丽险峻风光的赞美,喜爱,对渔民的同情。
(2)方法与策略
版块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标字的注音读音。
读准字音,要注意容易读错的字,一般易读错的词语文下都有注音,但是有的易读错的多音字文下注释是没有的,如第三段的第一个字,胡老师班有的同学读“jiá”,如果但读这个字是没错的,但是这字是个多音字,他有两个读音,根据文意“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字义应该是“从两旁钳住” 由此判断“夹岸高山”的“夹”应读“jiā”。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文中的多音字,要多看看文下注音与多查查字典,确保字音的准确。
学生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版块二:疏通文意,读准节奏
同学们,相信你们已经把文中的四字短语读成了“二二”节拍的节奏了,但是文中还有少数的的五字、六字、七字……的散句,你们是用什么节奏来读的呢?胡老师班的同学读得不一致的节奏,那么如何才能读好这些散句的节奏呢?老师有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那就是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将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按照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来划分节奏。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翻译美文,注意标蓝句子的意群。翻译时可以采用这两个方法:
(1)补白添双,如“从流飘荡”这四个词语,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补充省略的内容,单音节词添加字为双音节词,译为:(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2)调整语序,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可以译为“蝉和猿长久不断的叫”。
本课是课内自读课文,文下注释还是很全面的,大家用上面的两个方法结合文下注释,翻译是不成问题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中的几个散句的节奏如何。“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大约有一百里”这里有两个意群:“从富阳到桐庐”和“大约有一百里”,所以停顿在两个意群中间读成:“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意思是““蝉和猿长久不断的叫”每个句子有两个意群:“蝉(猿)”“长久不断的叫”,所以读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而“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意思是:“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只有一个意群,所以就整体读不停顿。
学生诵读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
版块三:赏景识人,读出感情
到这里,《与朱元思书》的诵读已经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但是没有感情的诵读不是合格的诵读,那我们怎么读出感情来呢?这就要大家学会欣赏美景。
①欣赏美景,读出感情
作为山水小品文,写景是少不了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写景句,读一读,想象一下美景的画面。
学生读文显景后,教师出示优美画面,让学生说出想到的写景句。(预设师板书:学生的语气是欢快的)
但是欢快只能让人感受到景是美的,可景究竟美成什么样,就还要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呈现如此美景。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呈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参考课本64页《学习描写景物》来分析写景的手法,将写景的角度、感观、修辞、表现手法等迁移运用到本课中,这是胡老师班的同学根据所用手法采用相应的语气、语调来读出山水的具体美的朗读方法。如夸张的语气要语速稍快、语调较高,读出美景的生机;在读到“水、山、泉水等的特点时要强调处理:或重读或轻读。
学生根据诵读指导来自由的朗读本文的写景句,要求:语气欢快,语速稍快、语调较高,读出美景的生机;在读到“水、山、声音等的特点时要强调处理:或重读或轻读。
②认识作者,读出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刚才我们读出了蕴含在写景句中的喜爱,赞美之情,可是有些情是需要借助助知人论世的方法去获得。如《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就能进一步体会其豁达的情怀。因此,了解写作的背景和创作的意图,也是让诵读有情感的一种途径。这些资料一般作者在文下注释1中和学习与评价的课前导读里都能找到。老师把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放到了屏幕上,请大家阅读并感悟作者在此句中的情感。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寻求心灵的归依,自然,是他的心灵归宿。
因此置身风景如画的富春江,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到答案。
“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这两类人?因为他想通过这两类人议论来抒发自己的退隐之志和喜爱山水的情感。
所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诵读应该是:延长重读“望峰”“窥谷”,接着舒缓语速语气读“息心”“忘反”,读出对他对富春江美丽景色的喜爱,对追逐名利之人的藐视,对官场的厌恶,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作者的对山水的喜爱和对自由的向往情感,同样在本文的开头段中也能体现出来,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所以读的时候就要重读“从”“任”,语速缓慢,语气舒放读出自由、惬意之感。
学生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以上这些是诵读山水小品文的策略和方法,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3.课外作业
同学们,吴均这样的景和情,在他的很多山水小品文中有所体现,如他的《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为了更好的掌握山水小品文的诵读方法,请用本课所学的方法来诵读它们。并做出它们的朗读脚本。(出示《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