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29 19: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课前默写 默写1-20号元素,并补全IA族—VIIA族、0族的所有元素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一课时)
预习提问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3、写出第三周期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非金属元素对应的氢化物
金属性、还原性非金属性、氧化性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NaOH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H2SiO3)最高价氧化物: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非金属元素对应的氢化物: SiH4 PH3 H2S HCl 预习检测:D C B 【探究一】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
【交流研讨】(1)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的递变?
(2)尝试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的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减弱,
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增强⑤金属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可以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③金属活动顺序表 ④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⑥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失电子能力越弱一、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①比较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②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得电子的能力)强弱判断依据: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
物的稳定性。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酸性越
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③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I2)④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弱⑤与变价金属反应,产物中金属的化合价越高,非金属的得电子能力越强⑥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例1】 ① ③探究二: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NaOH > Mg(OH)2 > Al(OH)3Na> Mg > Al缓慢弱弱SiH4 PH3 H2S HClSiH4 < PH3< H2S < HClH4SiO4 H3PO4 H2SO4 HClO4H4SiO4S>P>Si强容易稳定强【知识归纳】依次增多依次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单质还原性减弱
得电子能力增强,单质氧化性增强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生成由难倒易,稳定性由差到强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 PH3、H2S、HCl 稳定性依次增强
(3)酸性:H3PO4 (4) 酸性: H2S 比S强。课堂练习错对错错(5)氢化物的稳定性: NH3(6)原子的还原性:Na>Mg>Al(7)原子的氧化性: C>N>O>F对错对2、已知X、Y、Z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原子序数XA、原子半径XB、得电子能力X、Y、Z逐渐减弱
C、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3XO4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顺序
减弱C【当堂检测】B C AD B D【第三节 第一课时 拓展学案】
1-5 D C C D C 6-10 D C C D C
11-13 D BC B
14 (1)碳 氮 硅 磷 (2)Na F
(3)HClO4 Al (5) Cl (6) Na
将钠与镁分别投入水中,钠剧烈反应,镁加热后产生气泡,说明钠的活泼性比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