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白 杨 礼赞
茅 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写作背景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礼赞:崇敬和赞美。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宛若:很像,简直就是。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潜:暗暗地 滋,生长。
恹恹:困倦的样子。
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旁斜逸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婆娑:树木的枝叶随风飘荡,像舞蹈一样的姿态。
虬枝:像龙一样盘旋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伟岸: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高大的
三、词语释义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不平凡的内在气质。
第四部分(7、8):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朗读感知
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是一篇散文。学习散文,我们要抓住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即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何为礼赞?
3、请将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找出来。
朗读感知
1、本文是一篇散文。学习散文,我们要抓住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即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何为礼赞?
3、请将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找出来。
本文的线索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表示崇敬和赞美。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思考:作者用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赞美
高声赞美
那
这
实在
绝不是
观察:从远到近
感情:由浅入深
赞美、崇敬之情
“不平凡”在直接赞美的语句中出现了4次,有何作用?
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
行文的感情线索
“不平凡”
抒情线索
研读探究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呢?
研读探究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明主旨,点明线索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研读探究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生长在黄土高原
生长环境不平凡
品读赏析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
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品读赏析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的喷涌而出。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研读探究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惊奇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研读探究
黄土高原的单调令作者感到“恹恹欲睡”,看到“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白杨树,作者又“惊奇地叫了一声”,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返回
研读探究
写高原景色有什么作用?
① 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壮美正衬不平凡,单调反衬不平凡)。
②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在结构上,既照应首段,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补叙,以“极普通”衬托“不平凡”,也是为下文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军民预设的伏笔。
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研读探究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干
枝
叶
皮
力争上游
品读赏析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拟人,语言生动形象,“力争上游”写出了白杨树力求上进的精神。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拟人,语言生动形象,“努力”“不折不挠”“对抗”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品读赏析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比喻、对比。语言生动形象, 以“伟丈夫”与“好女子”相对比,突出白杨树刚健的不平凡的内在气质。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
你能联想到什么人具有白杨树这样的优秀品质吗?
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
1.通过白杨树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
2.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家乡的哨兵有什么
共同特征呢?
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象征
学以致用
归纳拓展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 想到了 ,它象征了 。
研读探究
思考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注意四个反问句的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第1句是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第2—4句是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四句的意思逐层加深。
第1句明确白杨树不只是树,
第2句指出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3句由“农民”扩大到“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4句则进一步指出白杨树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愈来愈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研读探究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 民
精 神
哨 兵
研读探究
白杨树
楠 木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尤其象征了
今天我们民族解放
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
国民党反动派
对 比
点明中心
象征
象征
对比,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不平凡的特点;
以树喻人,,突出其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在西北极常见,不被重视,因而它“极普通”;但白杨树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因而它“不平凡”。这些都和北方农民相似。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正是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
文章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是“极普通”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研读探究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研读探究
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 又为何说其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样说是否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来说的,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来说的,因为它具有不寻常的象征意义。由此可见,“极普通”是说白杨树在树中并不“贵族化”,而“不平凡”是说它有着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格。这并不矛盾。
研读探究
研读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返回
归纳拓展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主旨